张 莉
(临沂卫生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2)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其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
医学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紧密联系临床医学,涵盖内容较多,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学生学习临床医学、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目前在医学病理学基础教学中多采用以授课为主的传授式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不能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实习期间,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走向社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竞争的需要。
我校受生源限制,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在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根据对我校1000多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在校生进行的学情问卷调查发现:50%左右的学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及反思的习惯,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60%以上的学生都是考试前复习,而且只关注重点内容;上课认真听讲的状态只能维持10分钟左右的学生占40%;不会摘录课堂笔记,不愿参与课堂练习,抄袭作业现象严重。
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不仅在课前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学有所得,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供了帮助。因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和学生间的互助交流,强化能力培养,符合新时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的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精讲点拨的依据。学案编写的质量如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医学病理学的学案设计一般是“一课时一个学案”,教师在编写学案时需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要求灵活处理。因此,在学案编写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树立“先学后教”理念,要以“学”为中心预设学案,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感知教材内容,用学生的思维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为后续学习护理技能和临床工作打好基础。如在编写“风湿病、高血压病”学案时,除强调器官病理变化这一重点外,还应适当增加相关护理知识(心力衰竭病人的饮食护理、输液注意事项等),使设计的学案既不偏离本学时教学重点,又能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关注点,体现紧密联系职业技能的特点。
学案导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其特点是“导学、诱思”[1]。“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这就要求医学病理学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源于教材,又涉及跨学科知识,并且广泛联系日常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充分发散思维,在探索知识的同时温故知新。如讲到“脂肪变性”时,可设问:(1)为什么脂肪变性最常发生在肝脏?(2)根据对脂肪变性原因的学习,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不健康的行为可以导致这一病理变化的发生?这两个问题既涉及学生已学解剖知识,又把知识衍生到生活中的健康小常识,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创设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发散性思维,达到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导学学案中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应尽可能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特点和规律[1],由浅入深,将问题设置为3个层次(基础层次、理解层次、应用层次),层层推进,让大多数学生能拾级而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血栓形成”这一章节时,设计以下问题:(1)血栓形成要具备哪些条件?(2)长期卧床的病人为何下肢容易形成血栓而不是上肢?(3)对术后卧床病人该如何护理?这样层层递进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题可做,能通过学案的导学增强兴趣及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医学病理学涉及内容广泛,且与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密切联系,对学生来说既有旧知识的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认知。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应立足学生已有基础,在形式和模式上注重灵活性和多样性,可根据不同内容采用填空、图表、习题、案例教学等形式,促进学生思路的拓展,使导学更加流畅、合理。
此外,还必须注意学案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应进行适当引导,以利于学生学习。
教师将学案编好后,提前2~3天发给学生。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给学生示范预习的过程和方法。如明确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问题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目标的作用,学会阅读教材,学会圈点批注,学会思考、归纳、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学案上的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自学过程中,可根据全班人数,4~6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学习、研讨和交流。在分组过程中,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搭配,以起到互相帮助和督促的作用。此外,学案作为自学检测工具之一,教师必须查阅、批改学案,以充分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课堂讲解和讨论更具针对性。
在学生完成学案预习的前提下,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对一些基础知识,可采取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可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研讨和交流;对学生无法自学且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2]。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正确的提示和引导,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解决重、难点问题时,尽量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解题方法和依据,这样教师可清楚地知道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最后预留一部分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此外,每个知识点学完后,根据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选取少而精的题目,既要涵盖基础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启发性和综合性。在题目的选取上可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纲要为准,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又让学生对将来考试的题型和内容有了初步认识。最后,联系专业特色,提供综合性的思考题。在医学病理学教学中可应用病案教学法,引入相关案例供学生课后探究,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教师和学生均需要适应的过程。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编写高质量的学案,改变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工作量加大,对教师自身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也要改变“在听中学”的单一学习方式,尝试研究性学习方式,学案导学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尝试阶段,我们的做法是学案导学教学课时数不超过课程总学时的1/3,这样既能顾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又能保证教学的稳定性。在教师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逐渐增加课容量,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学案的设计要目标明确,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案的编写避免习题化,避免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习题,这样只会让学生抄教材,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无法体现学案导学的教学优势。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3]。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和交流的时间,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学会尊重人、理解人。但一定要将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严格区分,否则部分学生会变得依赖,降低学习效率。
教师要适时鼓励,多创造成功机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断强化学生探寻、研究的兴趣和意识,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也有不完善之处,有待不断改进,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1]马美芳.浅谈“学案导学”在中职数学课教学中的实施[J].中等职业教育,2011(8):28-30.
[2]杨如松.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60.
[3]魏芳.探究性学习在社区医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73.
卫生职业教育201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