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英语教学中的需求测试探究

2012-03-20 09:47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口语对象学习者

张 渊

(西北大学外语学院,西安710069)

ESP英语教学中的需求测试探究

张 渊

(西北大学外语学院,西安710069)

在特殊目的英语(ESP)中,调查和分析研究对象的需求是一个重要且不能忽视的过程,这被称作需求测试(Needs Analysis)。笔者在开始一对一的ESP培训前对学习者进行了需求测试。从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方面收集和分析信息,调查发现写作是学习者最大的需求。这对培训的课程大纲、教材甄选和讲授方式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铺垫作用。除此之外,文章也试图指出大学ESP英语教学的缺陷。

ESP;需求测试;大学英语教学

20世纪八十年代,特殊目的英语(ESP)课程(当时被称作科技英语)进入大学课堂。外语界对于ESP进行了激烈且反复的讨论。焦点在于特殊目的英语(ESP)与传统的普通英语(GE)孰轻孰重以及是否应该取缔某一种英语。几年内,ESP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到近些年,我国与外界接触和交往的机会愈来愈多,对于ESP的需求也就急剧增加。这些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更来自于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和不同英语水平的人们。虽然有这样炽热的需求,但很多大学对于ESP没有重视,更没有系统授课,只是相应地开设一些看似是ESP的课程(例如,商务英语或科技英语等等)。学生很难学到关于ESP的系统知识,课程的开设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社会上,涌现出各类类似于ESP的英语班,其中以培训出国考试的培训机构最为知名。虽说这些培训机构可以帮助学习者在短期内提高英语水平,达到考试要求,顺利出国,但却不能将他们的课程归为ESP课程。其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学习者进行需求测试。ESP课程最核心的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主,对他们进行需求测试,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ESP课程。所以需求测试在ESP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课程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应一位欲去英国留学的商学本科毕业生所托对其进行一对一的ESP培训。为了掌握其各项情况,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采访等方式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为培训课程提供全面有效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出课程大纲和内容,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

1 特殊目的英语(ESP)及需求测试

特殊目的英语,即ESP,全称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它是英语语言教学(ELT)的一个分支。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认为,ESP是一种语言教学的“教学方式”,而不应被当作是一个语言教学的“产品”。因为ESP的核心是服务于学习者独特需求的语言学习。Robinson(1991)也认为ESP是以目的为导向,满足了学生的特殊需求。[1]3

ESP大致分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ibid.)。EAP是指以教育为目的,帮助学习者在学业中获得预期目的的英语学习。而EOP所学的英语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完成或较好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的职业要求,例如,民用航空行业的工作。Strevens[2]1-13认为 ESP 有四个特征:(一)ESP 教学是为了满足和迎合学习者的特殊需求而设计,即以需求为导向。(二)ESP课程教学的内容(即课程的主题)是与学习者的特定学科、职业和特定活动相关。(三)ESP课堂中的语言教学是以学习者实际所需语言为中心。(四)ESP语言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GE,general English)是截然不同的。因此,ESP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对学习者进行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它是ESP中一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特征,但它并不是ESP的专属特征。语言教学领域中所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都应基于对学生需求的分析而开设。然而,由于在普通英语(GE)教学中亘古不变的传统教学惯例,很少有人去了解学习者真实的学习需求。而且ESP和GE的区分点在于是否有需求意识。正如Hutchinson and Waters[3]2所说,分辨ESP和 GE的方法并不是看是否具有需求,而是看是否具有需求意识,是否进行需求测试。

进行需求测试最全面和最有影响力的程序之一是的“交际需求处理程序”(Communicative Needs Processor)(Hutchinson and Waters[3]54),但它有显而易见的不足——仅仅着重学习者在目标环境中对于语言特征的理解和创作。因此,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建议进行需求测试需将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目标需求;二是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包括“必须”、“缺少”和“需求”。“必须”是指学习者为了在目标环境中有效工作而必须学习的事情。“缺少”是指目标环境中所需学习者到达的水平与学习者自身水平间的差距。“必须”和“缺少”都属于客观因素;而学习者的“需求”则是主观因素。“需求”是指学习者对自身需求的认识,也就是个人优先考虑的事。学习需求是指学习环境的需求,侧重学生“怎样学”而不是“学什么”。它包括可得的资源、可用的资料、帮助和方法等等。除了这些外在因素外,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学习策略和动机等内在因素进行需求分析也被看做是进行课程设计的有效部分。需求分析在进行ESP课程中是如此重要,那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呢?

2 需求分析的过程

Jordan提出了一套需求分析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需要十个步骤。[4]20-36

第一步:分析目的

这是基于“为什么”这个问题。例如:“为什么进行这个分析?”(这是为了决定课程大纲、内容、材料和教与学的类型,同时也为了合理地进行教师的人员安排)

第二步:划定学生的群体

这是基于“是谁”的问题。进行这个需求分析是为了谁?

第三步:决定方法和途径

这是解决“什么”这个问题。什么应该被分析?是目标环境、当前环境还是缺陷?

第四步:明确局限

这也是为了解决“什么”这个问题。然而,不同于第三步,这一步焦点在学习者使用的策略、方法和学习缺陷,这些也就是学习需求。

第五步: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

此步骤中,“如何”这个问题是核心。例如:需求测试是如何开展的?是利用测试,调查问卷,采访,还是文件史实?这是整个需求测试中最为关键的。

接下来的步骤主要围绕数据收集和评估。

第六步:收集数据

第七步:研究和分析数据结果

第八步:确定目标

第九步:执行决定

第十步:评估过程和数据结果

3 调查分析

3.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专业是商科管理,毕业于北京某高校。学院主要开设两大类课程——专业课和公共英语课。课程基本用中文讲授和测评。学院提供了大量的英文专业书籍,可以轻松借阅。除此之外,公共英语开设了听力课,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调查对象的听力,但并没有开设英语写作和口语的课程。

关于调查对象的英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他的雅思成绩可以说明。其中听力和阅读成绩为7分(满分9分),而写作和口语为6分(满分9分)。这表明他的听力和阅读能力较写作和口语要高些,总分为6.5(满分9分)。这表明调查对象的英语水平处在及格线上,但又未能达到良好的程度。在一些情景下,虽然有不准确、不恰当和误解发生,但总体而言,较为有能力且有效地运用英语。

调查对象即将去英国某大学攻读金融硕士,专业为市场学,学位攻读时间为一学年。在第一学期,他必须完成十门主课;第二学期要完成六门课。最后,一学年末期需交上一万五千字英文的硕士毕业论文。学习模式以授课为主,小组讨论为辅。课程测试主要以论文、考试和演讲为主。课程须知中明确写出了这一学年调查对象必须完成十篇论文、五个考试和四个演讲。这表明学术写作和口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关于学习材料,几乎都是关于市场专业或者经济方向的。可以明确推断出会有很大数量的专业术语出现在课本和学习材料中。

3.2 调查工具和过程

本调查研究运用了采访收集关于调查目标的背景及其学习环境需求的信息等等。采访分两个阶段,首先是半结构化的采访,其次是结构化的采访。

半结构化的采访:研究最初是半结构化采访模式。在这种采访模式下,调查对象不会拿到一份事先已准备好的调查问卷,交流氛围较为轻松,所谈论内容更广泛,不受局限。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谈论,而必须是在相关主题的引导下展开的。主旨是获得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以及他的目标学习环境需求。

结构化的采访:在获得各种背景信息后,又对调查对象采用了结构化的采访。这是最为有效的收集定性和定量数据的方式之一(Cumaranatunge,1988)。这一步的采访是为了得到关于研究对象的“缺少”和“需求”等信息,这对调查对象的研究会更全面、更深入。

基于以上所采用的测试方式,信息数据的收集过程也相应地需要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调查对象非正式交谈。所使用的问题基于三个主题——调查对象的语言水平、过往学习背景以及现在的学习环境。例如:1.说说你以前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背景。2.你现在的英语水平怎样?参加过何种语言水平测试考试吗?结果怎么样?3.你去英国所学的专业情况如何?要求是什么?怎么考核?在交谈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甚至令笔者惊讶的回答。譬如,他谈到在大学期间,虽然英语课程侧重讲授语言和语法的规则与框架,但语法仍然是他的弱项。这使笔者很好奇。调查对象从初中开始学语法,到大学毕业,大概十年时间,但语法对他来说还是难点。笔者进一步追问其原因以便获得更多信息。除此之外,调查对象的论文和英文考卷也被收集起来进行研究。这都有助于调研清楚他在写作中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获取后,就进入了下个阶段。

第二阶段:与调查对象讨论。基于第一阶段获取的信息,本阶段利用了一套详细的问卷去探究调查对象的潜在语言需求。在这个结构性问卷中,有三类问题。第一类围绕“目标环境需求”;第二类定位在调查对象的“现在情况”;最后一类是调查对象的“个人需求”。从所获信息推测,写作和口语是调查对象的最首要和最需求的解决点,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结构性问卷中就设计了关于写作和口语的问题。

3.3 调查方法的设计原理及调查结果

这个需求测试的设计是以Huthinson and Waters(1987)的理论为依托。研究侧重目标需求(“必须”、“缺少”和“需求”)。因此,采访的问题是从三方面来设计的。

3.3.1 考虑到“必须”这个方面

在结构性问卷中就设计了第一、二题。设计主旨是为了找出研究对象在目标环境中必须做的事情。而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思想来源于在半结构化采访中得到的信息。调查对象说:“我看到课程要求中写道,需要在一学年内完成至少十门的主课,而且每门都要写不少于英文七千字的论文、或者参加主观题考试或者做presentation,这也太恐怖了。在大学就没开过英文写作课,我只会用背的几个万能句写一些应付英语考试的八股文,就那么翻来覆去的写。我更怕在考试中写论文,还要上台用英文讲。”“大学四年基本在学理论知识,看到的记下来就可以。有时候会跟已经在英国的学姐学长聊天,他们说最痛苦莫过于在上课时,英国学生总能不时地提出很多问题,而自己却不行,要么好不容易想提问,又怕自己的问题不够专业,别人笑话。写论文也是一样,找不到切入点,总是写不好论文。导师有时候会在tutorial的时间告诉我,论文不光是要陈述,而且要有逻辑性和辩证性。我听了学姐学长说的,就更一头雾水,更不知道自己去了那边该怎么办。”

3.3.2 考虑到“缺少”这个方面

结构性问卷中的第三和第四题就是针对于此。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关于学生语言技巧的长项与短项的信息,这是对研究对象现在情况的分析。将研究对象的现在语言状况和目标环境要求的语言状况作对比,就比较容易了解研究对象“缺少”了哪些。“我觉得我听力还行吧,阅读,虽然没怎么读过原版书籍,但每次英语考试阅读还可以,就是口语不太好,最不好的就数写作了。每次写作和口语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和说什么。而且写作的题目我经常会审错意,写跑了但是我参加过一些培训班,背过老师给的一些常用的套用句,所以我对作文的格式、连接词和主题句的写作方式还是知道的。”

3.3.3 考虑到“需求”这个方面

结构性问卷中第五题意在找出哪些学习技巧对于研究对象是最重要的以及哪些是他最急需的。“我平常记单词还是挺快的,大概一天用上零碎的半个到一个小时就可以记七八十个。不过我不是用看的,而是用听的。我最喜欢的单词书就是有故事,能将单词串起来,有画面感,特别容易记。”“我阅读还不错的原因可能是我比较懒,很难去把文章的每字每句都读完,总想很快找到个线索,抓住文章脉络,这样就很容易回答问题了。”问题六是调查研究对象自己最需要的学习技巧。“我觉得自己最想提高的就是写作和口语。”问题七、八和九都基于调查对象的“需求”并试图去深层次探究他想要提高的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在设计结构性问卷的过程中,笔者优先考虑的是调查对象的雅思成绩和他的各种背景信息。按照他的观点,听力和阅读不会对他造成许多困难,加之调查出的信息,他的潜在问题在于写作和口语,并且提高写作水平是他“需求”所在。

通过需求分析,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从语言的各项技能来看,调查对象的口语和写作是培训的核心,其中写作是重中之重。

(2)写作培训应从几方面来实施。一是训练调查对象的辩证能力。二是通过引导,使调查对象利用逻辑思维去谋篇写作。三是训练调查对象的文字分析能力,以便找准文章立意的切入点。四是学习英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3)提高练习口语的频率,并进行场景练习。

(4)使调查对象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熟知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的优势。

(5)从学习者类型来说,调查对象属于声画型。

(6)培养调查对象的自信心。

这是设计课程的引导主线,对于课程大纲的编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对一的ESP培训中,笔者会根据调查对象进行更加细致和符合其需求的课程。课程使用教材也不会固定,会从各个渠道搜集适合调查对象的材料,或者调查对象拿来自己觉得合适的材料。

4 结语

特殊目的英语(ESP)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普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也将会是专业用途英语教学。[5]但现在大学中存在徒有虚名的“商务英语”和其他类似ESP的课程,不在乎学生需求,不进行需求分析,这样的课程很难划分到ESP课程中,也更起不到ESP英语的有效作用。所以这就需要将需求分析着重提出来并实施推广,以便更好地满足大学英语的需要。

[1]Dudley-Evans.T.,St John.J.M..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Str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In M.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M].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3]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On the Needs Analysis in ESP English Teaching

ZHANG Yu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

In ESP teaching,it is vital and indispensable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the needs of the target client(s).This process is called the Needs Analysis(NA).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cornerstone’of ESP.So the needs analysis is conducted before one to one ESP training.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through two aspects—target needs and learning needs,academic writing is my client’s‘lack’and‘want’.This finding plays a guiding and fundamental role in syllabus design,textbooks and teaching method.Furthermore,this paper also tries to point out the demerit of the so-called college ESP English.

ESP;needs analysi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319

A

1009—5128(2012)04—0082—04

2012—02—23

张渊(1984—),女,陕西渭南人,西北大学外语学院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贾淑云】

猜你喜欢
口语对象学习者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酒中的口语诗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口语对对碰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