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Y+很有X”的宾语准入条件及普通语言学意义

2012-03-20 09:47李文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准入条件贝克句法

李文山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再论“Y+很有X”的宾语准入条件及普通语言学意义

李文山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以往对“Y+很有+X”格式的研究提出X必须是抽象名词。但是抽象名词作为一个理论概念颗粒度较大,因为有很多的抽象名词无法进入该格式。“规定属性”和“归纳属性”作为两个颗粒度更细的理论概念可以更好地确定X的准入条件。对“Y+很有+X”格式的研究有两点普通语言学价值:其一,“Y+很有+X”格式与“Y+有+很+Z+X”的变换事实上是“贝克难题”的一个具体体现。解决“Y+很有+X”格式的准入条件更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贝克难题”。其二,“有X”被重新分析为表“性质”,促使其中的一些用例呈现词汇化的倾向,这说明“有X”一方面具有句法结构的性质,另外一方面成为历时机制发挥作用倒置短语词汇化的平台,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句法和词法之间的关系。

有;规定属性;归纳属性;贝克难题;词汇化

一、“Y+很有+X”格式的早期研究

贺阳注意到,“程度副词+有+名词”格式中的名词表示抽象事物,程度副词包括“很”、“非常”、“相当”、“颇”、“挺”等[1]。贺阳的结论是基于对3000多个汉语词汇考察得出来的,具有坚实的事实依据。在对这个格式的语义研究上,贺阳有四点主要贡献[1]:

第一,发现所有进入该格式的名词均为“抽象名词”。例如,“爱心”、“安全感”、“把握”、“办法”、“帮助”、“爆发力”等等都可以进入该格式,但是“书本”、“房子”、“女人”、“孩子”等等都不可以。

第二,论证了“很”修饰的是“有+名词”而非“有”本身,比如,“较有价值”相当于“价值比较大”,“很有水平”相当于“水平很高”,“最有实力”相当于“实力最强”。

第三,当一个名词具备具体和抽象两种意义时,在该格式中只能按抽象意义理解,例如“很有架子”中的架子不能理解为具体的“用来放置器物、支撑物体的东西”而只能理解成为“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第四,该结构表示的是对主语名词所指对象的一种评价,评价总是积极的。如“大、高、强”等方面去评价而不以消极的“小、下、弱”等方面去评价,比如“很有价值”的意思是“价值很高”,“很有水平”的意思是“水平很高”。

我们在贺阳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Y+很+有+名”格式。我们赞同进入该格式中的名词(短语)都是“抽象”名词,但是“抽象”是一个颗粒度很大,甚至比较模糊的理论概念。有很多被看作“抽象”名词的词并不能进入这个格式,例子如下:

(1) a.*他很有生意(意思是“他有很多生意”)

b.*他很有事业(意思是“他有很了不起的事业”)

c.*他很有教育(意思是“他有很好的教育”)

d.*他很有特征(意思是“他有很突出的特征”)

e.*他很有荣誉(意思是“他有很多荣誉”)

f.*他很有爱情(意思是“他有很深的爱情”)

g.*他很有礼节(意思是“他有很多礼节”)

h.*它很有价格(意思是“它有很高的价格”)

i.*他很有企业(意思是“他有很多企业”)

j.* 他很有行为(意思是“他有很多行为”)

k.*他很有学业(意思是“他有很多学业)

l.*他很有暴力(意思是“他有很强烈的暴力”)

m.*他很有生性(意思不可以想象)

n.*他很有天性(同上)

o.*他很有本能(同上)

p.* 它很有功能(意思是“它有很强大/多的功能”)

q.*他很有本质(意思不可以想象)

“生意”、“事业”、“教育”、“特征”、“荣誉”、“爱情”、“礼节”、“价格”等“抽象”,都不指具体的、有形式的事物。至于“生性”、“天性”、“本能”、“功能”、“本质”等更是抽象。所以,仅仅说“抽象”是名词进入“Y很有X”中的X的位置的准入条件远远无法预测究竟哪些词能够进入这个格式。

此外,当“有”的宾语是特定类别的抽象名词,无需“很”出现,句子同样可获得“高”、“大”、“强”的解读,比如“他有魅力”的意思近乎是“他很有魅力”;“他有能力”的意思近乎是“他很有能力”、“他有势力”的意思近乎是“他很有势力”。在宾语是特定的抽象名词的条件下,否定“有”得到的意思是对程度的否定,比如“他没修养”的意思近乎“他修养低”;“他没礼貌”的意思近乎“他礼貌差”;“他没能力”的意思近乎“他能力低”等等。可见,“很”并不是激活“程度”解读的必要条件;这也意味着“有X”自身在X满足特定的条件下就可以产生程度解读。一旦解决“有 +名词”和“没(有)+名词”中的名词的语义性质问题和“程度”解读产生的机制,就不难解释“很+有+名词”的各种性质了。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有”和一类特殊的抽象宾语同现就会导致“程度”解读呢?这是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

二、“Y很有X”的准入条件的进一步探索

为了解“有+名词”产生程度解读的名词范围和解释“程度”解读产生的机制,需要比“抽象”内涵更丰富的初始概念。基于目前的观察尚无法提供一条单一的标准可以把能够进入该格式和不能进入该格式的词干净利落地分成两个集合。但是有一条线索有助于继续探寻该格式的准入条件。

在汉语中,同语反复可以造成语用推理。比如“爸爸就是爸爸”是对“爸爸的规定属性的强调”。对同语反复进行否定得到“爸爸不是爸爸”并不能否定“爸爸的规定属性”,否则会导致自相矛盾;但是自然语言允许语用推理,把对同义反复的否定理解为对主词规定属性的程度的降低判断,意思是“爸爸是不太典型的爸爸”,这样就避免了自相矛盾,同时表达了合乎情理的意义(关于汉语中同语反复的近期讨论可以参见潘国英[2-3]、张爱玲[4]等)。在同语反复中,谓词中的名词和主词中的名词是相同的。我们认为,在同语反复中,谓词重复主词的语义属性,从而实现强化主词属性的功效。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假设在“Y有X”中的“Y”如果具有某种属性,而该隐含的属性恰恰被谓词中的X表出来,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对这种属性程度强化的效果。

我们在这里提出的两个初始概念,分别是“归纳属性”和“规定属性”。这两个概念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Y很有X”的可能准入条件,解释“有X”缘何可以产生程度解读。但是必须承认它们尚且不能构成完整解决方案。“归纳属性”是人们通过对有限对象观察而猜想/归纳出来的一般性的属性;因为归纳属性的确立是根据对有限的观察对象做出的判断,所以它可以在新的观察中被否定。规定属性是人们给事物规定的属性,这些属性一旦被规定下来,就不可以被移除或者与其所属事物割裂,它们总是人们做出一切判断的预设条件。

物质的“磁性“是归纳属性,人们观察大量的但是有限的物质认识到的一种属性,但是一个事物并不总是具有这样的属性,比如人们可以说“这块铁竟然没有磁性”表达的是“磁性在这块铁中不存在”。规定属性是一种具有公理地位的性质维度,人们只可以在该性质维度之内做出判断,而不可以对该维度本身的存在与否做出评价。比如,三维物体有“长宽高”三个维度,那么“这个人的高度不存在”的说法则是违背公理的。即使说“这个人只有宽度没有高度”,表达的意思仍旧是“这个人的宽度比较大而高度比较小”(简单地说“这个人又矮又粗”)。“水平”、“思想”、“头脑”、“气质”、“教养”、“地位”等等,都是人们在社会对其成员赋予的规定属性,不可以脱离其所属的事物。人们无法否定这些属性和它们所属对象之间的领属关系,否则就违背公约;人们已经接受了这些规定属性并把它们作为理解一切命题的预设。当我们解读“他没有水平/思想/头脑/气质/教养/地位”时,如果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句子,得到意思是“水平/思想/头脑/气质/教养/地位”在“他”的内部不存在(这些是被公认或者规定存在的),这会造成预设规定与当前命题之间的矛盾,从而造成理解障碍。为了确保这句话有意义,惟一的办法是在字面的意义的基础上做出语用推理,把这句话理解成“他的水平/思想/头脑/气质/教养/地位”的量比较低下。类似的情况是,当人们解读“他有水平/思想/头脑/气质/教养/地位”的时候得到的意思是“他的水平很高/思想很丰富/头脑很机敏/气质很优雅/地位很显赫”等。这种解读产生的原因是这样的句子是对预设的规定性质的反复,因此该语句不会提供任何的新信息,为了使当前句子包含新信息,听话人必须做出假设推理,在当前句子的信息中强行添加假设的新信息,从而满足自己获取新信息的需求,这种强行添加的信息就是对规定属性的程度的判断。

有一些情况值得单独探讨。比如“有钱”中的“钱”从字面看并不是非常抽象。“钱”能够进入这个格式中并激活“程度”解读主要是因为在汉语社团社会中,人总是离不开钱的,故而“钱”是社会成员的规定属性。谈“有钱”、“没钱”意在指“钱的多少”而不是“钱的有无”。在其他的社会里,未必尽然,比如在英语中“have money”并没有“have a lot of money”的意思;“not have any money”的意思也不是“have just a little money”的意思。同样,汉语中的“有意思”可以翻译成英语中的meaningful,“没意思”翻译成meaningless,但是汉语中的“有钱”却没有对应的英语单词moneyful,英语中也没有对应“没钱”的moneyless。这也说明,并非每种规定属性都具有普适性。

我们不能忘记,有一些理当算作“规定属性”名词甚至无法出现在“Y(很)有X”格式中,例如“生性”、“天性”、“本能”、“功能”、“本质”、“功率”、“智力”、“情感”;或者说这些词出现在“Y(很)有X”格式中无法给听话人提供任何值得注意的信息,听话人也不会强行添加任何假设的新信息。如果它们出现在一些对举的“有X”格式种,情况会有所好转,比如“人有人的本质,动物有动物的本质”,这个对举格式可以表达“人的本质”和“动物的本质”是不同的。至于为何这些词单独进入“有X”之后无法激活语用推理从而使句子获得新的信息仍旧是个谜团。一种可能是“封堵原则”(blocking principle)导致这些表达不被接受的机制,比如汉语中有“作者”,却没有“写者”,可能的原因是“写者”被“作者”封堵。但是“写手”是汉语中的一个词,可能是它的存在封堵了“作手”出现的途径。我们也不完全排除“生性”、“天性”、“本能”、“功能”、“本质”、“功率”、“智力”、“情感”无法出现在“Y(很)有X”中的原因是它们被表义更细腻的词汇封堵所致,因为那些更细腻的词汇的表现力更强[4-5]。

三、对“Y很有X”研究的普通语言学意义

“Y很有X”的准入条件可以用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给定“Y很有X”格式,其中“有X”表示Y的性质,那么我们需要知道能够进入X位置上的词汇必须满足哪些语义条件;另一种是在所有的“Y有X”的用例中,哪些可以经历语义重新分析从而使“有X”成为Y的性质,进而允许“很”(或者其他程度副词)进行修饰。我们已经在贺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了“Y很有X”的准入条件。下面讨论当前结构的准入机制背后的普通语言学意义。

首先,“Y很有X”准入条件问题的“贝克难题”有一个具体体现。所谓“贝克难题”(Baker’s Paradox[6-7])是认知科学所面对的一个关于人类习得自然语言的哲学难题。这个问题是Baker[7]在评价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与所谓的投射问题(projection problem)中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儿童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只能接收正面材料(positive evidence)却几乎接收不到反面材料(negative evidence),但是儿童能够准确地从正面材料中获取正确的句法规则,不会随意过度推广这些格式对应规则,并说出不合法的句子。比如下列英语句子听起都很自然[7]。

(2) a.John gave a dish to Sam.

(格式:give:NP1_NP2 to-NP3)

b.John gave Sam a dish.

(格式:give:NP1_NP3 NP2)

(3) a.John passed the Salami to Fred.

(格式:pass:NP1_NP2 to-NP3)

b.John passed Fred the Salami.

(格式:NP1_NP3 NP2)

(4) a.John told a joke to Mary.

(格式:NP1_NP2 to-NP3)

b.John told Mary a joke.

(格式:NP1_NP3 NP2)

在两个格式的对应规则上,借助一定正面材料,能够归纳出一个格式间的对应规则:一个动词能够进入NP1_NP2 to-NP3就能进入NP1_NP3 NP2(可以写作NP1_NP2 to-NP3→NP1_NP3 NP2),而同在接触到这些正面材料的时候,应该能过做出相应的归纳,从而确立一个格式对应规则。但是(5)和(6)中的两个例子分别符合上面的两个格式,但是其中的(5b)和(5b)却不可以接受。

(5) a.John donated a painting to the museum.

b.*John donated the museum a painting.

(6) a.John reported the accident to the police.

b.*John reported the police the accident.

这种动词论元变换问题一直被看作是“贝克难题”的典型例子。Pinker指出,孩子在习得语言的时候因为没有反面的证据(父母不会告诉他说法不能接受),按理应该会说出(5b)和(6b),而且在没有人告知他这些句子不可以接受的条件下,他会一辈子都可能说出这些别人不能接受的句子。[6]事实上,人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过度使用一个归纳出的规则的情况却极其少见。Pinker[7]耗费洋洋400页的空间讨论如何解决“贝克难题”。他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部分是动词的语义内容。Pinker认为儿童之所以不会随意扩大句法规则的使用范围是因为儿童能够把握能够进入某个句法格式变换范式的动词最细微的意义,也能够捕捉到这些被许可参与某个格式变换范式的动词和那些不被许可参与该格式变换范式的动词的意义差别。换言之,意义是决定一个动词能否被许可参与某个格式变换的关键条件。“贝克难题”最初被提出来,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研究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用词类范畴(lexical categories)和句法范畴(syntactic categories)刻画的抽象的句法格式,比如上面提到的NP1_NP2 to-NP3和NP1_NP3 NP2。Pinker的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就在视线转向句法格式所表达的意义(概念)。如果仅仅从句法格式上说donate理应进入NP1_NP3 NP2这个格式,因为它能够进入NP1_NP2 to-NP3。事实上它不能够进入后面这个格式是因为它与那些能够进入两个格式的动词所表达的概念不完全一样。习得语言者在接触到初步的语言材料的时候,不仅仅是观察这些材料中句法范畴的组合排布,也要把握每个具体的词汇从语境中获得具体意义。

我们知道“他很有钱”和“他有很多钱”、“他很有天分”和“他有很高的天分”等等也处于一种变换范式之中,句法范畴刻画出来,就是“NP1有 很ADJP NP2”和“NP1很有NP2”之间的变换。如果儿童在归纳这两个格式的对应关系的时候仅仅考虑其中的句法范畴,那么他们势必也会在接触到初步材料之后随意扩大规则的使用范围,因为他们根本得不到反面材料,于是同样造成了“贝克难题”。我们在前面所做的语义解释工作和Pinker寻找论元配位变换谜团的解决方案的实质也是一样的,力图在语义中寻找词汇进入两个格式的制约条件。可以假设,儿童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会在他所面对的初始语言材料中比较能够进入“NP1有很ADJP NP2”和“NP1很有NP2”两种格式的名词和那些仅仅进入“NP1很有NP2”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语义差别,从而预测不具有“规定属性”特征的名词不能进入“NP1很有NP2”格式,渐渐地这种预测构成了他进入成年阶段的语感。“贝克难题”的产生和把句法看作独立于语义的封闭系统的观念分不开。如果充分考虑语义问题,“贝克难题”则不复存在,但是个别格式的语义准入条件的问题却浮现出来。事实上,任何一个格式的准入条件问题都将是长期探索的对象。

四、从跨语言的角度看“有”的语法地位

我们知道,作为表达性质的“有X”在意义上对应着其他语言里的派生词。我们用大家熟悉的英语作为比较对象。比如:

(7) a.(很)有意思(very)meaningful(meaning+ful)

b.(很)有品味(very)tasteful(taste+ful)

c.(很)有洞察力(very)insightful(insight+ful)

d.(很)有魅力(very)charming(charm+ing)

e.(很)有权力(very)powerful(power+ful)

f.(很)有勇气(very)courageous(courage+ous)

g.(很)有价值(very)valuable(value+able)

汉语中的“(很)有X”和英语中一个派生词在意义上呈现出一定的对应,但我们是否就此便可以认为“有X”也构成了派生词而且“有”是一个“构词前缀”。有理由认为,“(很)有X”的格式词汇化(个别用例“有钱”、“有利”、“有害”等可能已经词汇化),证据是“有钱人”、“有利地形”、“有害物质”等都是合格的表达。但是如果“(很)有X”格式已经普遍词汇化,即“有”成为了构词前缀,那么“有料人”(参考“他很有料)、“有种人”(他很有种)、“有才人”(他很有才)都应该可以接受,事实上这些表达是不能接受的。另外,如果“有X”已经真正地演变为构词规则,我们期待它应该和其他的普通的形容词一样可以受“不”修饰,但这个期待也得不到兑现,比如“我不有能力”、“我不有个性”都不可以说,而是仍旧要用“有”的否定形式“没”造成“我没有能力”、“我没有个性”。不过,我们也不否认这个格式具备造词的能力。我们知道“他不很有能力”、“他不很有魅力”、“他不很有热情”等表达是能够接受的。综合这两个方面的观察,我们断定“(很)有X”是正处于词汇和句法短语之间第三种单位。而该格式中的某些具体用例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单独实现了词汇化。换言之“(很)有X”格式是一个提供短语词汇化的平台,但是“有”并没完全成为一个构词单位,也就是说,如果有某个“有X”用例成为了一个词汇(比如“有害”、“有利”和“有钱”),那么是“有 X”的一个个具体短语的词汇化的产物,而不“有”作为一个构词前缀和一个个词根单位按照构词法的原则组成的一个个新词汇。所以说“(很)有X”的成词机制是一种历时机制,而不是共时机制。

五、结论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Y很有X”格式。我们考察了能够进入该格式中X位置上的词汇的样本,赞同贺阳提出的X必须是表达抽象概念。但是“抽象”只能算是一个宽泛的条件,更具体的条件是对于Y而言X必须是某种规定属性。此外,本文还点明“Y很有X”格式的语义准入条件事实上是认知科学领域的“贝克难题”的一个具体体现,的语义分析是解决对“贝克难题”的一个相对有效的方案,只不过我们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此外,“有”在当前格式中的语法地位也在本文中得以探讨,“有”不是一个构词单位,但是“(很)有X”是历时构词机制发挥效应的一个平台。

[1]贺阳.“程度副词 +有 +名”试析[J].汉语学习,1994,(2):22-24.

[2]潘国英.论同语的语用修辞功能的实现[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6):77-79.

[3]潘国英.论汉语典型同语格的成因与理解[J].修辞学习,2006,(2):76-79.

[4]张爱玲.汉语名词复现型同语反复格式探微[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52-156.

[5] Kiparsky,Paul.Blocking and periphrasis in inflectional paradigms,Yearbook of Morpholog[M].Dordrecht:Springer,2005.

[6]Embick,David.Blocking effects and analytic synthetic alternations,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J].2007,(25):1-37.

[7] Pinker,Stephen.Leanability and Cognition[M].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1991.

[8] Baker,L.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Projection Problem[J].Linguistic Inquiry,2008,(10):533-581.

More on the Licensing Conditions of the Y+henyou+X Construction

LI Wen-sh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 previous study of the Y+henyou+X construction proposes that the licensing condition of X is“abstractness’.However,“Abstractness”is too rough-grained in view that there are many nominal expressions with abstract meanings cannot be the candidate values of X.We propose“attributes of generalization”and“attributes of stipulation”as two fine-grained theoretical concepts to account for the licensing condi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at issue.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has it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s:First,the alternation between Y+henyou+X and Y+you+hen+Z+X constitute an instance of the so-called Baker’s paradox.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censing condition of X+henyou Y”contributes to the finding of the final solutions to the paradox.Second,you+X is reanalyzed semantically,constituting a syntactic platform for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under the mechanism of diachronic lexicalization.

have;attribute of stipulation;attribute of generalization;Baker’s Paradox;lexicalization

H319

A

1009—5128(2012)04—0033—05

2011—11—28

李文山(1974—),男,天津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句法学研究。

【责任编辑 贾淑云】

猜你喜欢
准入条件贝克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贝贝克Populist餐吧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浅论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工信部公布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企业征求意见名单
呜嗷,怪兽登陆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及符合《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第三批)
炭黑协会发布行业准入条件公示稿
迷你贝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