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
(广西工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
黄超
(广西工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化,给正处于身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析大学生上网情况,阐述网络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良好品质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网络文化;大学生;德育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现已超出想象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以媒体形式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变化,也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孕育了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共享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加上大学生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在这样一个宽松、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上,作为信息网络环境中处在身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是最易受风格文化影响的,也是受影响最深的社会群体,其思想观念和行为特点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总数的21.6%,其中每周上网超过10个小时的占1/3,网络文化己越来越深入地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网络、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将产生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中使用电子邮件人数占81.4%,使用即时通信的有91.1%,拥有博客的有81.4%,参与BBS论坛的有55.5%,登录交友网站的有26.0%[1]。大学生已经成为运用网络最广泛的群体。
快速发展的网络已经走入了中国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已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建设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势必将对未来的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具有深远影响。网络发展与高校德育工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决定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不能忽视“网络时代”这个前提条件。
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也就是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文化以其快捷、方便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除给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之外,还搭建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不仅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思想交流的阵地,在这个平台上,既促进了大学生知识的获得,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促成良好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网络文化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1.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面对新知识、新挑战面前,不易退缩,敢闯敢干,在困难面前不易退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网络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满足了他们获取知识的强烈要求。网络不仅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平台,也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网络文化的共享性可以使每位大学生轻松地在校园网上获得前人的研究成果,这样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可以更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的欲望[2]。由于校园网络文化是可以共享的,学生可以搜集到海量的资源,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学生对知识权威的盲从心理,对有疑问的事情进行资料的核对与验证,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发挥其创新性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增强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目的地激发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2.培养了大学生的民主协同精神
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言论。在现实交流中出现的畏惧、霸权心理在网上较小体现,人们更愿在网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可利用校园BBS、微博等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共同讨论,也可在网上请求大家帮助解决自己的疑难。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矛盾,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了同学间的交流,避免了现在独生子女普遍与人沟通困难的问题,可以慢慢地学会与人相处,平等交流。另外,还可参与网络社团的一些活动,克服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发言和出主意的弱点,积极为社团活动出谋划策,共同商定实施方案,在活动中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协作精神[3]。
(二)网络文化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有利提高专业知识
大学是科学知识的前沿阵地,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可以学到比较专业的知识。现在许多好的课件,老师们都无偿地上传到校园网,目的是便于学生能够方便及时地下载,使其更加便利地获取知识,网络文化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学图书馆订有各种各样的电子期刊与电子书籍,大学生们可在校园网上方便、快捷地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最新科研成果与进展,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这对大学生知识面的扩大、视野的拓宽,知识结构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完善自身行为
大学生年龄不大,一般20岁左右,还处于人生的成长、成熟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可塑性。由于网络文化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人们可在网上进行自由的畅游,使大学生摆脱了现实社会角色的约束,在网络中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人交往。同时,由于网络无时空的限制,极大地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友范围,在虚拟的网络上可与不同的对象同时进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可积累交往经验。并且可将在现实生活与人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在网络交往中更进一步,指导现实交往,只有通过现实与网络不断的反复,大学生自身行为才能得到逐步的完善。
3.有利于形成健康人格
一个人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外,还必须要有积极健康的人格。目前许多犯罪的大学生,就是人格上出现缺陷,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给家庭造成了伤害、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大学生只有具有了健康的人格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4]。
校园网络文化强调众生平等、人机互动、自由平等表达,这样可使大学生能慢慢养成平等友善的心态,心平气和倾听他人的谈话,聆听他人不同的观点,有利于克服固执、独尊、排他等不良行为。在这种相互平等交往过程中,个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另外,由于校园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具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蕴含了高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有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4.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高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全面地了解社会需求,了解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就业形式,提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根据职业规划制定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计划,为自己步入社会、走向自己相对称心的工作岗位提前做好准备[5]。可以更好地将个人职业意愿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服从国家需要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网络文化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网络文化为高校提供了高度开放的、非常活跃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要求高校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与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地发展网络文化。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开拓创新,在把握机遇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
[1]李宏斌.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 2012(17):35-36.
[2]赖良.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策略[J].科教导刊, 2012(10):32-33.
[3]倪献鸟.探析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J].成功:教育,2011(11):250-251.
[4]张文婧.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挑战及对策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10):18-19.
[5]孙义军.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7):7-71.
G641
A
1673-8535(2012)05-0096-03
黄超(1963-),男,壮族,广西扶绥人,广西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高坚)
2012-07-12
广西教育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C131);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10LX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