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思维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2012-03-20 02:19李广义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梧州市生态思维

李广义

(河池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

生态思维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李广义

(河池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

环境伦理符合生态思维创新理念,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表现为可持续发展、生态价值取向、GNH关怀。广西梧州市非常重视生态思维创新的实践,以生态促发展,在地质整治安全化、城市建设森林化、产业经济生态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议梧州市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大生态思维创新的探索。

生态思维;环境伦理;创新;梧州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思维创新时代。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国家与民族的生存与走向,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孕育“创新精神与意识”、提升“创新方式与能力”日渐成为新时期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生态思维创新是创新思维的一种类型,它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哲学理念,是后经济时代寻求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范式之一,符合GNH关怀的趋势与要求,体现了环境伦理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完美结合。广西梧州市立足于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大局,把生态思维创新运用到城市建设规划、地质安全保障、产业经济发展上来,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走出了一条“模式化”之路,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与借鉴。

一、基于环境伦理的生态思维创新解读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和多维的角度探求事物运动内部机理的思维活动”[1]。创新思维具有“新、奇、异”的思维品格,它通过逆向、联想的方式、实现思维质的飞跃,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与效果,属于解放思想的范畴。创新思维表现于多个领域,如:科技创新思维、教育创新思维、军事创新思维、社会管理创新思维等等,其中,生态思维创新是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创新模式。

(一)从理论层面上看,生态思维创新与环境伦理这门新兴学科具有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1.环境伦理与哲学转向

环境伦理学属于生态哲学范畴,是异于传统哲学的一种新的哲学范式,是人们对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进入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类的工业文明得以突飞猛进,在“征服哲学”的指导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针对这个日益严重的人类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对其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反思。环境伦理学家从批判传统哲学价值观出发,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哲学价值体系,以彻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环境伦理以新的哲学方向、新的世界观、新的方法论、新的价值观、新的自然观面目出现在人类面前,鼓励人们从异于传统主客关系的新型自然价值观出发,在反思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地位的同时,评估生态存在物的独立价值,努力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与束缚。所以说,环境伦理学是顺应新自然哲学图景的一种哲学转向。

2.环境伦理与思维创新

环境伦理最大的贡献就是打破了传统伦理的“人际关系”局限,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至人与自然,把道德关系推及自然界,推及动植物。要求人们不仅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物”,让道德和伦理原则惠及自然界,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这种道德价值观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大有裨益的。环境伦理学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道德目标,“在以往人类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位置与价值,探讨人、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力图构建一种全新的、更为科学的、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攸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2]。这是伦理学的一次伟大变革,是伦理思维的智慧创新,其深远意义越来越得到实践证实。如:关注水利工程、关注“人造”自然、关注生命科学、关注环境污染等等,环境伦理的思维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生态技术的道德底线,环境道德规范的约束成为人们生态自律的开始。

(二)从实践层面上看,生态思维创新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保障

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维考量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后现代概念。按照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说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它的社会背景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这被称为是现代化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出向“后现代”过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是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它的实施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系列方面,但笔者认为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换,生态思维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支持。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自然资源参与社会生产过程,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在缺失生态思维创新的情况下,便会造成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不会有可持续发展。因此,首先必须对经济发展进行思维上的创新,在经济发展目标上渗入生态元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生态立省(市、县)的观念,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才有可能从可持续发展走向“和谐发展”。

2.生态文明观的生态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是一种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高度发展、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文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党的重要创新理论成果之一,生态文明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其所追求的人、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自然解放、社会解放、人的解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4]生态文明的观念是人与自然在20世纪的新观念,已经全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各个领域,包括国家之间的关系、政治、政党、法律、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的生态文明思想观念的确定,是国民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继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重复使用西方工业文明中的错误思想观念和方法,必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一点,在人们心中已达成共识。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思维超越与创新,它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培育和弘扬生态文明观念,实现生态价值取向,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GNH关怀的环境伦理审视

长期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一直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反映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生态观念、生态意识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认识到GDP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将单纯的物质追求当做了人幸福的全部,其实不然。GNH(国民幸福总值)成为人们新的追求目标,它代表着一种生态思维创新,蕴含着深厚的环境伦理价值——生态道德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的价值。“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发展实践中,要以伦理审视发展,使发展关怀GNH;要不断地扩展人们的实质自由,消除不自由,提高人们创造幸福的能力,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有价值的生活,从而提高人们的GNH,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5]中国近年来所提出的“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就是凸显“GNH”特征的例子,这说明,生态思维创新观念已进入到上层建筑领域,“绿色”正日益成为中央与地方制定方针政策的道德底线,各地政府越来越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指标考核,不再片面考核GDP政绩,这种探索有利于促进人们幸福指数的增加。

二、广西梧州市生态思维创新的成功实践

广西梧州市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世人誉为“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是历史上水陆交通便利的商贾汇聚之地。由于具有中国最大、最密集的骑楼建筑群,又享有“中国骑楼城”之美誉。梧州市处于西江黄金水道的中心位置,山城水都是其魅力,又是其忧患所在,几乎每年的强降雨直接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生态安全成为影响梧州市发展的瓶颈。根据广西全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整体布局,梧州市改变思维方式,加强生态思维创新,以生态促发展,重视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倡导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化转型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地质整治安全化

由于梧州市山多平地少,泥土松软,再加上夏季强降雨天气的作用,地质灾害频繁,是广西14个地级市中地质灾害的高发区、频发区之一,曾经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所以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整治是梧州市生态思维创新的重要一步。成功案例就是立足“三冲”改造,消除山城地质灾害隐患,改变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合理规划。

梧州市万秀区“三冲”(平民冲、冰泉冲、石鼓冲,冲是山沟的意思)地段缺乏整体规划,建筑布局杂乱,无市政道路,地质复杂而且十分脆弱。2006年6月8日,梧州市普降特大暴雨,市区建成区及周边城镇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00多处,造成13人死亡、28人受伤,大量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6.6亿元。“三冲”地段成为重灾区,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共紧急转移群众5000多户17000多人,设立了18个临时安置点,安置群众3519人。

广西梧州市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结合在一起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痛定思痛,为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实现由被动防灾向主动防灾转变,自2007年起,梧州市连续三年将地质灾害治理列为全市的“一号工程”。2009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梧州市筹资十几亿元,重点开展“三冲”综合整治工程。两年来,累计投资8.01亿元,完成搬迁4413户15120人,探索出一条“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以多元筹资、治搬结合、妥善安置、商业运作为手段,将地质灾害治理、旧城改造、土地开发、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惠民工程有机结合”的城市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新路,实现了消除地质灾害威胁、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生活的地质灾害治理的最高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6]。得到中央领导、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梧州模式”成为山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典范。

2.城市建设森林化

2011年6月18日,在大连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宣布授予包括梧州市在内的八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获得这一殊荣的城市,当时在广西也是第一个。这是梧州市进行生态思维创新的又一大手笔。

多年来,梧州市坚持把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增加生态公共福利,努力打造一个生态的、优美的、宜居的城市环境。梧州市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建设,把林业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石,着力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林业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日益凸显。目前梧州市森林覆盖率达74.8%,连续10年居广西第一。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达34.6%,人均公共绿地9.44平方米,把增绿行动贯穿于森林城市建设全过程。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实施市区绿化美化工程,大力实施市区主次干道绿化,全面开展工业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和单位庭院绿地建设,采取见缝插绿等措施,充分绿化和改造城市空间,做到城市框架拉开到哪里,绿化就延伸到哪里。建成了桂江河畔风景游览林区、西江环境保护林带、河西区防护景观林区、东环公路绿化防护林带这几个绿化区,大大拓展了城市森林空间,开创了城市管护的新模式[7]。梧州市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努力实现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愿景,以期达到生态思维创新的实践化。

(三)产业经济生态化

广西梧州市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经济,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并加强了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初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宜本市良性发展的新模式。

1.工业产业生态化

目前,梧州市一批知名工业品牌如“三威”、“神冠”、“奥奇丽”、“索芙特”、“冰泉”等,在国内外市场越打越响;“嘉进”、“神农”、“瑞福祥”等一批制药企业及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8]。梧州市这些工业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重产品开发的生态化。立足于本市优势资源的生态经济增长点,梧州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加大创新力度。例如“冰泉”豆浆,作为几十年的梧州老品牌,选材精细、做工卫生、口感细腻(去皮滤渣)、豆香浓郁,是纯正的绿色生态食用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再如“双钱”龟苓膏,同样由于其卫生、生态、有效而出名,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梧州特产名产,被誉为梧州“三宝”之一。其他工业产品(如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电子、机械、化工、建材和人工宝石等)也由于非常注重生态效益而成为梧州市的支柱产业。

2.农业产业生态化

梧州市属于典型的山地,土地资源珍贵,走生态农业道路是解决产量瓶颈的重要方式。梧州市主要在培养农民生态观念、提高农民生态技术、孕育生态农业产品市场上下功夫,重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的建设。“梧州现代农业的生态取向,基于对现代农业本质、特性的较深刻的认知与占有,更与现代农业的生态观的不断形成紧密相关。正是这种生态观的不断形成,使梧州现代农业可进一步获得生态哲学、生态科学的理性与自觉性”[9]。比如梧州市区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持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物链的完整性;蒙山县借助养兔、种桑养蚕等形式来推进农业;岑溪市实施“生态富民家园”建设试点,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禽畜养殖业;搞好现有沼气管理,以此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苍梧县利用地理条件种植品质优良、功效奇特的六堡茶,等等。

3.旅游产业生态化

梧州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旅游文化,现在全市共有风光、胜迹、文物点250多处,著名的有鸳江春泛、中山公园、龙母庙、西竺园、白云山公园,以及李济深故居、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和藤县太平狮山、蒙山县太平天国封王遗址等,2002年就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近年来,梧州市比较重视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休闲旅游,“充分发挥梧州江河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完善环保措施、严格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加快沿江流域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深度开发鸳江、西江等,将其建成集游览、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江、旅游江。进一步完善景区接待服务设施,适度开发体育娱乐、观光游览、会议度假等旅游项目,形成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的新格局”[10]。尤其是农业生态旅游更是异常火爆,成为梧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广西梧州市生态思维创新的进一步探索

经济发展带动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在生态思维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梧州市因地制宜、锐意进取,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在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广西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宏伟目标,梧州市应该立足于现有的生态基础,牢固树立生态思维创新与生态立市的理念,认真执行《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施工作方案》,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态思维创新之路。

(一)继续加强“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把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

“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中包含了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面积,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分布距离,城市绿地的认建、认养、认管,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等指标。梧州市虽在2011年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继梧州市之后,南宁市、柳州市也获取此殊荣),但在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然这与梧州市复杂的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梧州市今后应该继续加强“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把加强城市近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和兴林富民双赢目标的实现作为生态思维创新的重点,从而进一步打造自身的“生态名片”。

(二)继续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功能,加深生态旅游理念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深透

与其他城市相似,梧州市虽然获取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但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功能,旅游区景点的知名度不高,类型单一,旅游精品不多,尤其是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得还不够。所以,梧州市今后的旅游业应该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梧州市旅游的开发建设必须在保护好骑楼城景观和龙母庙等主要的旅游资源景点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开发,对已损坏的骑楼进行修护性建设,坚持保持景区景点原貌的原则,注意保护龙母庙的完整性,保护梧州市旅游资源的完整性,以求能满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两广旅游集散中心和粤港澳的后花园”使梧州市旅游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机遇与空间,梧州市旅游业只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周边景区联动,塑造旅游品牌,强化生态理念,其旅游业一定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无愧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三)继续突出“工业生态化”的地位,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发展的新老接替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梧州市工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必须依靠生态科技,多培育如广西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广西日成林产化工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企业是梧州市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科技要创新,人才是根本,梧州市一方面要依靠本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另一方面要在国内外积极寻求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业与产品升级。总之,“梧州市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真抓实干,促进梧州市经济迅猛发展”[12]。只有大力依靠科技思维创新努力实现“工业生态化”的结构调整,才能最终使梧州市工业发展提高一个大台阶。

(四)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始终坚持把生态意识的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号召,广西第十次党代会也提出“民族文化强区”的建设目标,其中当然也包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倡导转变思维方式,提升生态意识。在生态思维创新理论指导下,梧州市应该重视提升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意识。首先,提升领导干部生态经济意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秀水’,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建立有效的官员生态评价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把考核结果与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对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的,要实行严格问责,在评优评先、选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一票否决”[13]。其次,加强各级学生的生态德育教育,把生态和谐观念内化为他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依据,使其道德规范变成一种自觉的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是非善恶,从而正确调节自己的生态道德行为。最后,培养公众的环保社区参与意识,共同构建环境保护的社会网络系统,增强社区行为方式的趋同性。通过对千家万户居民教育化、组织化的过程,促进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

[1]贺善侃,等.创新思维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22.

[2]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9.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2.

[4]王明初,杨英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2.

[5]江海燕.基于发展伦理的GNH关怀[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2.

[6]陈国章.“山城水都”的幸福密码——广西梧州市创新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解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08-09.

[7]曹伟.梧州市森林覆盖率达74.8%连续十年居广西首位[EB/OL].中国经济网,http://district.ce.cn/zg/201106/19/ t20110619_22488238.shtm l/2011-6-19.

[8]李丕文.浅议实施梧州市工业品牌战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7(9):23.

[9]袁鼎生.现代农业的生态取向——从梧州现代农业实验区说起[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50.

[10]韦幼青,丁胜.梧州旅游文化建设刍议[J].梧州学院学报,2009(1):9.

[11]王艳丽,等.加快梧州市旅游发展的策略思考[J].时代人物,2008(4):85.

[12]谢红星.科技创新引领地方经济发展——以广西梧州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6):38.

[13]洪长安,李广义.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7):22.

F326.2

A

1673-8535(2012)05-0001-06

李广义(1973-),男,山东郓城人,河池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2-06-12

2010年度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西部)项目(10XZX001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梧州市生态思维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生态养生”娱晚年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梧州市留用地工作调研报告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