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
(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众所周知,青少年的世界是“纯真”的世界,是“快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教育是一种促使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活动,必须要依据青少年时期身心特性,方能促进其和谐、稳定发展。[1]165教育与游戏犹如一对孪生兄妹,两个在各自的领域中独立发展,但又相互促进。青少年时期的很多知识与技能都是通过游戏感知与建构的。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诸多因素,学生许多玩游戏的权利被生生剥夺,游戏被家长认为“电子海洛因”,“远离游戏”成为教师“育人”的口头名言。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为让青少年远离游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石中英教授在他的《教育哲学导论》中写道:“以人的培养为己任的教育就应该充分展现其游戏性,使教师和同学们的整个身心经常处于一种游戏状态: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1]262他更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活动中游戏状态的缺乏是造成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游戏教学法应运而生。
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的虚拟学习环境,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潜意识地学习了课程知识,又将课程所学知识应用于游戏中的各个闯关活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已成为信息技术时代教学改革为教育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
2000年,我国提出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学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游戏式教学法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协作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协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35游戏式教学法多半以竞赛活动的形式出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教学竞赛,不但能促进个体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协作能力。[3]游戏过程中学生们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既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使他们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美国劳工部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在发布的《21世纪美国对人才的要求》公告:如何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21世纪美国对人才要求必不可少的五大能力之一。[4]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执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实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及其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从信息文化知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技能三个维度、九个方面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对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的信息素养观、我国王吉庆教授的信息素养观、李克东教授的信息素养观和李艺教授的信息素养观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生信息素养基本包含信息技术情感态度、信息技术协作交流、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四个方面。[4]基础教育跨域式发展过程中,开办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实行)》的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以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初步、程序设计基础和网络技术为主。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意识与兴趣,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具有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利用信息技术。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内容也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这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突出知识性与技术性并重,科学性与趣味性、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发展性、实验性与灵活性。单纯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应用技能操作的讲授课已经不能完成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的综合性目标。结合学习认知理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认知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及操作阶段三个部分。整个学习认知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能力的培养,处理好发展知识与巩固知识、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什么是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将游戏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设计游戏情景,以参与游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即学习者通过参与游戏活动、玩游戏来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5]“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它应该是规范的、严肃的,而不能随心所欲,没有章法;又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有游戏规则的。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欢乐愉快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参与游戏,最大化地激发学习者的无意识注意。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将人从出生到儿童期结束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中小学生基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对于抽象的、纯文本的、纯演示操作技能的、无实际应用案例的信息技术学习很难做到积极认知。游戏集知识性、合作性、趣味性、虚拟现实性、竞争性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具有声音、图像、文字、互动结合的立体式特点,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其超越时空限制的特性能及时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求知欲。[6]另外,游戏中的过关或成功使得学生获得自我实现或创造潜能的发挥本身就是奖赏,它是一种“高峰体验”,是一种极度欢乐状态。在游戏所塑造的真诚、尊重和理解的气氛中,人们的态度会从僵死刻板转向灵活变通,生活方式会从一成不变转向寻求发展,从依赖他人转向停靠自己,从墨守成规转向富于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从谨小慎微转向接受自身的现实。[7]
“信息眼光“是一种感觉、一种意识、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它还带有一定的天赋能力。信息技术教育首要目的是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和一种信息的眼光及信息处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信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中小学生周围的环境,很多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来解释,很多事物都包含着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游戏式教学法就是一种活动的方式,学习者作为活动的主体,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内容为活动的客体,主体通过教育游戏平台的活动工具作用于活动客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融合。[8]游戏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它的内容、场景可能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而其中很多内容都与信息技术课程有着不可割断的牵连,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做游戏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信息的真伪、信息的珍贵性、信息内容中包含的道德问题,能较好地衡量、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信息意识。另外,通过游戏,也就能使中小学生多以信息技术的角度去考虑周围的事物,用信息技术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形成自己的信息思想。
兴趣导学式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做游戏的方式导课,即利用游戏中的情境、环节、故事等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即游戏活动。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认知课程知识、技能两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无形地学习学科知识,实现自己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交融,激发深层学习动机,便于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9]
如: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生活在信息中》,在课的导入时,借助学生都非常喜欢的福尔摩斯,让学生学习福尔摩斯观察分析身边的信息来破案。设计了一个找失主的环节,学生把自己当作很善于观察分析的福尔摩斯,仔细分析每一项信息的来源、意义、真伪等。最后得出,宝贝是一位年轻的、腿有些跛的、吸烟的女同志拿走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游戏中有关案件的相关信息以多种表现形式,隐藏于游戏的多个环节,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过程中,深刻体会信息无处不在及信息的多种表达方式,学会利用细节现象判断信息真伪的技能,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知识、技能与过程和情感的三维目标。
探究技能式游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围绕游戏中提供的相关信息、问题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建构游戏技能、技巧,从而达到游戏胜利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沉浸于教育游戏情景中,通过自己或小组的认真思考、主动探究、逐步实践和协作交流,分析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游戏的相关操作。
1998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与教育传播协会制定的学生九大信息素养标准,把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和创造地使用信息列为重要能力。由此可见,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利用角色扮演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认真思考操作流程,主动探索操作步骤,仔细体会操作的要领,感知游戏成功与失败的苦与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加强学生多课程知识的认知,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如: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计算机真神》教学过程中,借鉴一些大型的网络游戏,如《梦之旅》系列游戏,它需要玩家了解攻略。我们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知识、硬件知识与工作原理等知识点暗藏于《购机大拼搏》教学游戏的各个关节的攻略中,学生便会主动去探究、学习这些知识,拿必备的技能知识实现游戏的胜利及课程知识的学习。
竞赛合作式游戏教学法,即将学科教材中法定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必须掌握的一些重大社会知识与有益科学知识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进而创设出一种游戏场景,让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教学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和激烈刺激的游戏气氛中,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应学习的知识内容。
如:教小学三年级学生鼠标的拖动、点击时,可以借助一些flash小游戏——“拼图游戏”,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竞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拼图游戏。学生在享受乐趣的过程中,自然并熟练地掌握了鼠标的操作。[10]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五课《认识键盘》的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对键盘的认识与指法练习,从而使学生达到熟练运用键盘的水平。教师可以使用一些键盘练习的单机版小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字母在键盘上的具体位置和正确使用键盘的手法对于输入准确率和打字速度快慢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式游戏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内容以“故事”、“场景”等形式,营造一种真实的、涉及角色分配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其角色的态度、情感、心理变化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创设的情境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成长要求。[11]
如:在结束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后,教师设置“陕西文化古都一览游”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网站上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参与教学活动,借助自己小组制作的多媒体幻灯片为来宾设计一条合理、经济、舒适的陕西旅游路线及详情介绍。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资料的搜集、幻灯片的内容导入、幻灯片动作的设置及幻灯片放映等学科基本内容。教师宣布学习活动开始后,学生学习主动性非常高,积极投入活动中。分别承担路线的选择、资料的收集、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作品的阐述等多种不同的任务。大家互相合作,搜集资料、整理加工处理、制作作品、临摹演示等。虽然学生交上来的作品不是很精致、完美,但学生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兴致浓厚,积极性高涨,很好地引导了后续的学习。另外,在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图片处理》学习过程时,教师运用故事情境的创设手法,让学生扮演一名来自过去的人被施了魔法来到一间阴暗的教室,一下子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继续通过色阶的调整,让同学们把光芒带进了教室,这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掌握了如何设置照片的亮度。
文章在通过阐述新课改背景下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要求和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分析之后,引出了游戏教学法,并在几种游戏教学策略的引导下把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游戏教学法的一些缺陷。比如:教育性与娱乐性不平衡、学生学习目标的迷失、教学进度难以把握,以及游戏内容的选择困难。[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而且要求学生也应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另外,要充分借鉴传统游戏的优点,将合适的内容融入游戏中。
游戏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空间,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示其所蕴含的民主、开放、互动、共享、交流的教学理念。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对游戏教学法的认识,深刻履行“过程”第一、“结果”第二的素质教育要求,公正、客观地评价游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断总结各种经验,探索适合游戏教学法新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Kristian Kiili.Digital Game - Based LearningTowards an Experiential Gaming Model[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5,(8):13 -24.
[4]Bracey,G.W.The Bright Future of Integrated Lear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2,32(9):60 -62.
[5]Alan Amory,Robert Seagram.Educational Game Models Conceptualization and Evaluation[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3,17(2):206 -217.
[6]Driskell,J.E,Dwyer,D.J.Microcomputer Videogame Based Trai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84,24(2):11-15.
[7]张世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J].昆明师范高等学校专科学报,2002,(3):66 -68.
[8]项国雄,赖晓云.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5,(6):9 -14.
[9]蔡家河.谈游戏式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0):63 -64.
[10]曹熙斌,杨方琦.教育游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88 -91.
[11]郭莉.美国中小学“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电教,2008,(7):142 -143.
[12]韩露.教育游戏的教学设计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2):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