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调研分析与思考

2012-03-19 14:05,何,2,梁,陈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制药调研校企

陈 巍 ,何 达 ,2 ,梁 勇 ,陈 毓

(1.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321)

1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调研分析

1.1 调研背景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中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并推向国际;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等。随着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培养一批既了解中药学科前沿动态,又符合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要求的新型中药人才势在必行。

2011年3月,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药学院为迎接江苏省教育厅对江苏牧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要求,开展了“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工作。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了解中药制药技术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能力要求以及行业的工作过程,科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凝炼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理念,构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1.2 调研对象及方式

1.2.1 调研对象 为使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突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调研组深入到与本专业联系较为紧密且与学院有长期合作、较具规模的数十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还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部分毕业生及实习生进行了调研。

1.2.2 调研方式(1)问卷调查:印制问卷函寄或面交,请企业相关人员及我院本专业毕业生作答。(2)访谈调查:访谈行业职能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以及我院本专业毕业生,采集专业人才需求信息。(3)座谈调查:到企业、用人单位进行座谈交流。(4)网上调查:到网上搜索有关人才需求、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等信息。

1.3 调研结果分析

1.3.1 企业调研结果分析 用人单位反映我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比一般的本科院校毕业生强,因为通过大学三年级的实训,学生具有了岗位所需要的各项职业技能,能较快地适应岗位能力的需要。调研中,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我校的核心课程设计比较科学合理,能够体现新时期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技能训练基本能够满足一线生产的需要,实现岗位“零对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人员对我校学生的表现普遍非常满意,并且一致认为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扎实,基本技能掌握良好,专业知识面很宽,比往年有所加强。总体而言,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知,用人单位对我校该专业学生总体现状比较满意。我校将根据此次的调研结果,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改革。

1.3.2 学生调研结果分析 对“你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否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为:70%的学生认为完全能够满足,3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够满足,没有认为不能满足。由此可见,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于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综合评价”一项的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学校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模式比较满意,认为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比较合理,80%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很满意,70%的学生认为岗位等级证书比较重要,90%的学生认为使用的教材符合社会需要。由此可见,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比较成功,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

对“在学校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所开设的核心课程中,认为专业课程建设中哪些课程比较重要”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是:中药制剂技术(占100%),中药饮片加工技术(占90%),中药鉴定技术(占80%),药品质量管理技术(占80%),天然药物化学(占70%),微生物及免疫(占65%),中药药理(占65%),中药制剂分析(占65%),最后是中医药概论和解剖生理(各占60%),由此看出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大部分比较满意。

1.3.3 座谈会调研结果分析 在走访用人单位的过程中,我们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技术人员以及我校在这些企业工作及实习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座谈调研。大部分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给予好评,认为他们比较能吃苦,且许多企业也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意见,归纳总结如下。

(1)建议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及国际贸易方面的课程,特别是增加双语教学的课程。另外,目前学校所开设的现代药学、现代生物课程过于单一,导致所培养的中药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不能完全符合市场需求。

(2)建议多灌输给学生GMP的基本常识,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药生产过程中从材料采购、提取、制剂到成品入库、产品销售过程中,GMP在每一个环节如何发挥作用;还要让学生了解进入生产场地之后应遵守的一些规则,如不能佩戴首饰、进入洁净区要更衣等细节。

(3)建议部分专职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兼职教师需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功。

(4)建议我校对课程设计进行调整,加强对某些与岗位相关专业课的实践教育,使学生上岗之后能够应对多种工作难题。

大部分学生非常感谢学校的培养,同时,他们也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诚恳建议。

(1)部分学生在用人单位面试时不能从容应对,对于面试官提出的一些与中药行业相关的时事性问题不会解答。建议学校多引导学生了解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动态、国家政策、地方相关法规等,多开设各种与中医药相关的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部分从事一线中药生产工作的学生认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在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方面了解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因此,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来自企业的优势,把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告诉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成为企业的好员工、社会的好公民。

总体而言,本次学生问卷调研方法得当,问题设计合理,结果分布与事实反映基本一致,对以后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1 以就业为导向,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端正办学理念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中药制药企业,培养具有文化知识和中药制药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知识,能从事中药行业的技术生产、质量检测、炮制配制、生产管理和购销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1.1 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1]准确的办学定位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基础。从高职教育的特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来看,高职人才培养应瞄准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定位。高职院校开展的是应用技术型专业教育,要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在教书育人的首要前提下,要实现教育与生产(企业)相结合,教育与科研开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社会需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2.1.2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专业建设需要在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特点,按照“充分培养职业素质与技能,加大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将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以职业基本素质培养为中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2]。

2.1.3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订单式培养 实践证明,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订单式”培养能较好地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教育目标更明确,教育内容更到位,教育方法更妥当,更好地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培养技术人才,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多赢”。因此,“订单式”培养在主职业学校得到了大力推广,也极大地促进了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

2.2 完善“课堂—工作间”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1 规范教学体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成立企业及主管部门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分析,根据岗位要求制订毕业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素质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教学体系,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形成专业操作训练、顶岗实践的新教学体系。

2.2.2 转变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完善“课堂—工作间”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成立校企合作指导的管理机构,在校级层面指导和管理与企业的合作,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学校管理制度。例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生产性实训规程》、《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等;建立合作项目管理制度和具体的合作目标体系以及实施细则,从而进行有效地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

2.2.3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课堂—工作间”人才培养的约束机制 建立“课堂—工作间”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和反馈体系。及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等的反馈信息,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制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各课程技能训练项目及操作考核标准,压缩验证性实验项目,适当增设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并建立相关考核测试题库[3]。加大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系数(50%),规定主干专业课程如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实践考核成绩单列,促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的学习,又不轻视实践操作,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引导企业参与考核。要求企业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与考核,实习指导教师需在实习手册上详细记载学生的实习项目、实习效果,打出具体分数,总体评价实习成绩,并以此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2.3 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师资建设,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涵,一方面向社会广泛吸引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型人才到学校任教,尤其加强引进能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另一方面,本着“培养、提高、稳定、引进”的原则,通过合作培养、脱产进修等多种途径,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提升中青年教师学历层次。积极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组织开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讨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我校向社会多方筹集资金,设立培训基金,组织高职教师参加不同程度的进修培训,使他们在教学之余获得新知识,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体制和探究新的教学结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从学校教育体制向终身教育体制迈进;从以“教”为主的教育结构向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深化,强化教师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另外,我校还坚持与企业长期合作,尤其是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在“双赢”的基础上,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

2.4 基于“工学结合”,进一步深化“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4.1 “工学结合”的涵义“工学结合”教育,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校内、外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优势,实现相互参与,成果分享,使职业人才培养更具开放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这对建立职业人才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3]。

2.4.2 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要实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积极推行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而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4.3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让企业参与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来共同修订与完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实训方案;扩大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使其参与教学改革、指导理论和实践教学、教材建设、职业技能考核和学术交流;开展“订单”式培养与顶岗实习计划,向协议单位输送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

2.4.4 建立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新工作机制 学校应注重发挥其教育、科研的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技术改造、技术咨询、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科研人员到学校进行科学实验提供方便。从而使企业感觉到参与合作教育,不但可以得到所需人才,而且可以借助高校科研优势发展自己[4]。在教学中注意融入企业文化教育,为企业培养、推荐优秀的人才。

2.4.5 构建“基于中药制药工作全过程”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需求、就业岗位(群)及岗位技能、素质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与要求;根据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要求,构建符合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基于中药制药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融入行业标准,从而打造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

2.4.6 “工学结合”实施过程全程化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扣中药制药企业生产特点,利用企业真实的生产、管理情景,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形成,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充分开展与企业合作,实行实习、实训与具体岗位“零对接”的校企合作,一体两翼(一体:以培养学生就业综合能力为主体;两翼:学校和企业开展多层次和全方位合作,共同参与教学改革)”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王小平,陈建章,周铁文,等.中药专业“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9,28(4):72-74.

[2]黄丽萍.校企合作 优化和完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5-7.

[3]李宇伟,连瑞丽,李利红,等.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中药制剂技术课程设计[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0(2):51-52.

[4]陈迪钊,郑雪花,赵子剑,等.校企联合办学是地方院校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西部科技,2009(15):63-65.

猜你喜欢
制药调研校企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