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雯,崔宝莹,张永利,马元怡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陕西 西安 710000)
当前,国内开设农村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不多,由于尚无对应的专业教材,各院校仍沿用原有的“社区医学”或者“卫生保健”的教材,这显然是不适宜的。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凭借长期出版职业教育教材的经验,在教育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编写了国内首套农村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编写人员分析当前其他专业教材特点,结合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完成了首套农村医学教材的编写。笔者从农村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医用化学》的编写特色出发,浅析农村医学教材的特点。
农村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材在编写伊始即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注重同时站在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一方面为教师精心提炼和打造可利用的、有效的教学资源,突出教学重点及知识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基础去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
该教材内容主要从化学基础知识、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见的有机化学物等几方面展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以“必需、实用”为原则,突出教材的应用性和适用性,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农村医学专业的执业岗位需求,结合国家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相关考点。课程内容基本上涵盖了高中化学课程的所有内容,又比高中化学略有拓展,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该教材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实践”3个部分,主要内容是农村医学专业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每章皆由正文和综合测试两部分组成,正文中根据需求插入了知识链接、考点链接、课堂互动、观察思考等不同模块,拓展相关内容,了解具体应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从而寓能力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综合测试题型多样,针对性强,让学生反复强化训练,以提高学习效率。全书末附有两套模拟测试卷,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当前中职层次的许多医药类化学教材过于重视化学基础理论,而对应用技能的教学比例偏低,与中职学校学生应注重临床实践这一目标相违背。
农村医学专业《医用化学》教材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系统的理论教学可以为具体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不仅在理论知识后设置实践指导部分,亦在理论教学中穿插相关实验,让学生主动地“学”与“做”,使其初步具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特点以及技能形成规律,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同时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对于专业术语和概念尽量举例说明,在表达上力争“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言简意赅”。
现有的大多数中职层次《医用化学》教材虽然穿插了部分医学内容,但骨子里仍然渗透着“化学”的气质,过于强调化学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授课内容偏多、偏深、偏难,适用性、可读性不强,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化学是医学的基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两者互相促进。人体内的生理变化、药物的研制与使用、临床检验中疾病的诊断以及疾病的预防都离不开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本教材从化学与医学的联系出发,在结构上摆脱化学专业教材的框架,加强医学针对性。在内容上重点编排与医学关系较为密切的部分,对于那些与医学关联性不大的化学重点知识则可删除,如R、S 构型的判断、杂化理论、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等。同时,精选了难度不同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化学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毕业后的医务工作奠定基础。
《医用化学》的编写按照“研究先行、实践支撑”的科学原则,充分考虑到实际教学与学生今后的发展,这也正是全套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在编者的努力下,全套共31 门课程的教材已经正式出版。该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创新性。该套教材是全国首套农村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填补了教育部新增专业教材的空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同时,该套教材是联合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职教分会共同编写的,充分体现了其权威性。(2)科学性。由“以学科知识为主线”向“基层实际应用技能为主线”转变;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最终构建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农村医学教材体系。(3)实用性。注重学考结合,贯彻执业证书与毕业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培养理念,选编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和国家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并进行解析,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农村医学专业作为一个新生的专业,必将面临诸多考验,如何将这一专业做到实处,真正为农村、社区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是值得相关部门深思的问题。
从全国来看,目前开设农村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尚属少数,所以对于该专业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等仍处于探索阶段,迄今为止,还未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此,这套农村医学专业教材有待于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