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沛
(洛阳市卫生学校,河南 洛阳 471001)
在上艺术鉴赏课或教唱“红歌”时,我们对全校各班宣传委员及文艺委员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几乎每位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周杰伦、孙燕姿、王菲……对于他们的代表作品,更是了如指掌。就“你希望老师教唱什么歌曲”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学会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在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举行歌咏比赛时,学生绝大多数也在唱流行歌曲,如何引导中专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现结合自己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以来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虽然没有高雅音乐的生命力强,但并不能因为它是流行的,就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与之相反,把高雅音乐“捧上天”,在课堂上绝对禁止流行音乐,这样做也是不现实的,学生会很反感。音乐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学院派毕业生,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甚至禁止学生听唱。笔者认为,音乐也要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情感,听起来休闲、放松,这些特点正是使得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钟爱的原因,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由此可见,对于广大音乐教师而言,首先自己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然后才能引导好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1)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前提。作为中专音乐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特殊阶段,生理发育引起的第二性征发育和生理上自我意识的增强形成的合力,使中专生的性意识迅猛觉醒、涌动,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进而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同时,中专生心理发育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欠周全。而流行音乐绝大部分涉及情感生活,节奏明快,比较符合青少年期间较为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与之相反,教材上节选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在中专生看来就显得略微枯燥、乏味,缺乏情趣。事实上教材上的歌曲和欣赏曲目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和筛选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
(2)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偏爱,同时,现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还不能区分其优劣,仅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盘吸收流行音乐,难免会受到负面影响,这就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①要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接受并喜欢。比如,在欣赏《春节序曲》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春节时热闹的场面,让学生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艺术形象,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反映上升到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精神的愉悦享受。再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以先请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故事,创设欣赏情境,再结合“化蝶”舞蹈的观看,引导学生从不同感官上体会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对经典曲目会渐渐喜欢,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②要在课堂上节选优秀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欣赏。流行音乐中不乏优秀作品,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一样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反而会更明显。比如《思念》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友谊问题,把握男女同学交往尺度的“自然”、“适度”;流行歌曲《愚公移山》歌颂了人类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教师可以联系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发扬不畏艰难、发奋图强的精神,刻苦学习,争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当然对于一些不健康的歌曲,教师就要明确态度,杜绝其进入课堂。
③要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懂得如何鉴赏音乐的优劣。其实青少年对流行音乐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刘德华、张学友,他们回答大多是:喜欢就是喜欢,但谈不出自己喜欢的原因。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懂得如何区分优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吸收养分,陶冶情操。
不难看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这里只是谈了笔者自己的一些体会,我们应该对这种现象加大力度进行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