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中“级差”的语篇功能研究概述

2012-03-19 07:01:29
外语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级差语篇态度

岳 颖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1 引言

评价意义是一种人际功能系统资源,分为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三个子系统,分别表达语篇中磋商的情感、价值溯源以及态度和介入的力度。其中,级差包括两个范畴:语势 (Force)涉及强度和数量;聚焦(Focus)涉及成员的典型性。态度和介入均具有等级性,因此级差“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Martin&White 2005:136)

级差是基于类型学(typology)视角的等级意义模式,以语势和聚焦为基本语义范畴,范畴内部又包括数量、体积、时空分布以及品质等意义分支,凸显了子范畴之间的聚合关系。同时,级差兼具拓扑学(topology)视角。在系统中,提升 (up-scale)和降低 (down-scale)被列为单独的入列条件,与语势和聚焦为合取关系。此外,级差区分孤立表达式(isolating)和注入表达式 (infusing),前者指级差意义通过词汇单独表达;后者指级差意义与词汇的概念意义同时表达。

评价理论与功能语法经典理论中的人际意义理论形成了互补关系,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王振华 2001,李战子 2004,Hood 2004,Martin 2004 等)其中,关于态度和介入的研究较多,而针对级差的研究较少。(张滟2008,刘悦明2011,Hood&Martin 2007)本文拟梳理级差在语篇中发挥的功能,同时定位其在评价系统实例化过程中的角色。

2 级差的自然化功能

2.1 关于自然化

评价理论是基于人际意义的理论,在语篇语义层体现语旨。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说话人想要构建怎样的“主体间关系”(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任何说话人都希望能够说服受众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在评价理论中表现为作者与读者积极磋商立场以期形成一致关系的修辞动机。可以说,评价理论为作者提供了构建读者的语言资源。强调语言的动机性主要是因为语言具有诱发合作、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鞠玉梅2010)

作者将评价语言作为信号,邀请读者分享、认同自己的观点;当作者预期读者当中存在着不同甚至是相左的观点时,就会运用相应的语言策略规避冲突,以隐性方式表达观念,从而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换言之,“人们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被导向词语使用者所期望的地方去了”。(鞠玉梅2010:41)这种语篇功能被称为读者阅读立场的自然化(naturalization)。级差的自然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2 凸显与弱化

在级差系统中,语势和聚焦均具有两个方向,分别为提升、锐化 (sharpening)和降低、柔化 (softening),代表高低不同的语义值。作者通常将级差的语义值作为一种劝说手段,利用高值级差凸显事件的某一方面,利用低值级差弱化事件的其他方面,从而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作者所期望的地方。美国新修辞学家Burke(1989)借助“辞屏”(terministic screen)描述语言构建事实的特性,即词语既是对现实的反映也是对现实的背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选择与背离主要受到交际动机驱使。

Körner(2000)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法庭审判词。案件中的原告为某社区居民,被告为某板球俱乐部。原告起诉被告的日常训练和比赛对其财产和人身安全均造成了影响,例如飞出球场的球砸碎了住所的玻璃。

① In 1975,before the cricket season opened,they(the club)put up a very high protective fence...There has,however,been some damage to property,even since the high fence was erected.(Körner 2000:185)

②The cricket club did everything possible to see that no balls went over...On a few occasions a tile was broken.(同上)

例①中,形态表达语high和数量表达语some均为评价意义的信号词。法官弃用表示经验意义的数字量度,如5米,而使用所指模糊的high,其动机在于凸显被告已尽力采取保护措施。但是对于原告所遭受的财产损失,法官使用了中值数量语some以降低对损失的评估程度。例②中,法官依旧使用高值级差凸显被告行为的合理性,使用低值级差压制原告理据的合理性,引导受众相信原告的起诉理由过于夸张。

Zappavigna(2008)分析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少年审判大会上的各方发言。分析表明,被控诉人倾向于使用降低和柔化这两种低值级差手段弱化其行为的不恰当性,缓和与受害人之间的关系。少年审判大会是为少年犯罪嫌疑人提供与受害人当面和解的机会,例如:

③ Young Person A:I’d like to say sorry to D’s family as well.Like,I used to come over and stay at his house and when you do this they must think I’m a bit of an influence on him so...(Zappavigna 2008:11)

④ Young Person D:...it just,it had happened and I wasn’t thinking right at the time and I don’t know why I done it and like,I look back now and I wish I had never done it and it made quite a bit of damage and...(同上)

案件中,少年被控蓄意毁坏一座空置房屋。显然,在叙述案发经过时,被控诉人使用柔化聚焦like,and like和低值量化a bit将其行为的破坏性进行最小化描述。

通常,说话人还可以利用介入自身的可分级性实现语篇的自然化功能。例如:

⑤ Mr.Nevins,the captain of the first team,agreed that when these homes were first built it was obvious that there was going to be trouble from balls driven over the bowler’s head into the gardens.(Körner 2000:174)

⑥Although the judge made no specific finding of the matter,it seems that she(Ms.Milliers)may have been unduly sensitive on this aspect of the affair at least.(Körner 2000:173)

例⑤中的obvious属于“承认”(acknowledge),是一种高值介入资源。既然板球队的队长自己都认为飞出球场的球会给周围居民带来麻烦,那么继续进行比赛和训练就构成过失。相比之下,例⑥中的介入资源均为中低值,seems和may属于介入中的“接纳”(entertain),从经验角度看表示较低的可能性,但从人际角度看,原告Ms.Milliers被指过度敏感的事实还有待于协商。作为读者,即使我们不出席法庭审判,也能判断出法官的态度。显然,法官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还在构建事实,这其中的语言机制便是级差。不利于原告的陈述多以低值介入的形式出现(如almost neurotic,it seems等),而不利于被告的陈述多以高值介入出现(如certainly,it is obvious等)。可见,例①、例②中法官持同情被告的态度,而例⑤、例⑥中法官持同情原告的态度。

2.3 引发态度

语篇自然化观点的方式往往反映了语篇的语域特征。(White 1998)来自于法律、学术和新闻等语域的语篇属于机构性语篇,对客观性有明确要求。因此,这类语篇中会出现许多貌似客观中立、实则隐含评价的语言现象,读者往往不易识别。朱永生(2009)曾指出,评价理论的局限性之一是对隐性评价的讨论远远不够;话语分析家应该解析被语篇自然化的话语,即人们习以为常的话语,从而帮助人们领会这些话语中隐含的评价意义。

态度是评价系统的核心,具有可分级性。级差在评价系统中所发挥的自然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与态度的组合中。态度意义表达法有两种:一种是铭刻 (inscribe),通过态度性词汇直接表达;另一种是引发(invoke),通过各种隐性手段间接表达。具体方式又可分为三种:激发(provoke)指作者运用词汇隐喻暗含态度;旗示(flag)指作者将级差资源作为信号暗示读者态度意义的存在;致使(afford)指作者利用概念意义的评价潜势间接传达态度。旗示通常用以暗示评判和鉴赏意义。例如:

⑦ It begins,I think,with the act of recognition.Recognition that it was we who did the dispossessing.We took the traditional lands and smash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ife.We brought the disease.(Martin& White 2005:66)

该句并没有直接批判英国殖民主义者破坏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行径,而是通过语势 (过程)的注入式提醒读者这种行为的破坏程度关乎道德问题,因此间接表达了负面评判。再如:

⑧Nine Britons and three British residents are among the 660 men who have been held at the American naval base in Cuba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without charge or access to lawyers.(Martin& White 2005:168)

从表面上看,例⑧提供了基于事实的信息,其客观性主要源于具体数字,但作者运用表达量化的模糊数字凸显扣押时间之久超出人们预期,以此间接评判这种行为不妥当。再如:

⑨ Some men were shot.Some men were drowned.Somemen were burned alive...Hundreds of men were killed.And they were all real men,made of flesh and blood.They were not made of Tin and Iron.(Hood& Martin 2007:744)

例⑨中表达概念意义的物质过程“枪杀”、“淹死”、“烧死”等隐含了负面评判;从some到hundreds of再到all等一系列数量词的转换无疑加重了批判语气。

除了评判,级差资源还可以间接传达鉴赏意义,在学术语篇中运用得较为普遍。Hood(2004)指出,鉴于学术社团对客观性的诉求,作者很少采用铭刻式态度,而主要使用引发式。对于概念意义进行分级是引发态度的重要途径。例如,在 Other research...has taken a more actionoriented approach中,action-oriented客观描述了研究方法,属于经验意义,但是more一词通过强化质量暗示了鉴赏意义。例⑩借助于量化中的空间分布凸显研究价值:

⑩Harris(1940)in the United States found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younger students tended to obtain better degree results.Similar findings have been made in Britain by Malleson(1959)...,in Australia by Flecker(1959)and Sanders(1961),in Canada by Fleming(1959)and in New Zealand by Small(1966).(Hood Martin 2007:753)

学术语篇中诸如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has examined...,Very few studies has addressed...等例子都是通过量化旗示鉴赏意义。

通常情况下,有一些词语不能分级,如school,husband等,但如果这类词语被置于聚焦范畴,那么很可能被赋予态度意义。Martin&White(2005)发现,锐化聚焦常常引发正面评价,如a real husband,an authentic text;柔化聚焦则常常引发负面评价,如jazz of sorts,a sanctuary of a kind。这种用法的动机与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相关。

Hood&Martin(2007)认为学术语篇中的聚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于实体的聚焦表达了概括程度或具体程度。例如,The general thrust of the conclusion is that...既可能褒扬研究的相关性强还可能批评研究有局限性。也就是说,这种用法既可以旗示正面意义也可以旗示负面意义,具体意义视语境而定。另一方面,学术语篇对于过程的聚焦表达了完成程度,suggest,indicate,seems to等词语对于知识的表征显然不如show那么确定。把科研活动构建为可分级现象使语篇在保持客观性的同时也能传达态度。

基于级差的功能,研究者指出级差是识解“态度标记”(attitudinal token)的机制之一。(张滟 2008,Martin&White 2005)

2.4 语篇分布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意义通过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实现。实现概念意义的语言结构为粒子型 (particulate),不同的语义成分是分散的粒子,但都围绕着一个或多个核心运作。以经验意义为例,过程、参与者、环境等成分都以过程为核心组合在一起,是属于小句层面的语义配置。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结构为韵律型 (prosodic)。语篇中的人际意义时强时弱,时而明晰,时而隐晦,超越局部单位的限制而贯穿于整个语篇,就像音乐中的韵律一般,具有累积效应和整体性。实现语篇意义的语言结构为格律型(periodic),指小句中的信息分布呈波浪状,位于小句句首的主位和位于句尾的新信息是小句的两个波峰。Martin&Rose(2003)将小句层面的信息分布模式扩展至语篇层面,认为小句形成小波浪,段落形成大波浪,语篇形成浪潮。这种信息分布的层次性被称为语篇格律。段落的主题句构成超主位,结尾句构成超新信息;篇章的题目和各级标题构成宏观主位,结论构成宏观新信息。级差对于评价的自然化还可以通过在语篇中的分布来实现。通常,作者期待读者能够与之分享语篇中的态度,因此会以不同方式提供信号。(Martin&White 2005:63)将评价理论与意义结构相结合,语篇中态度的分布同时具有上述的三种方式。

如果将语场和态度相联系,那么态度以粒子状分布。学术语篇的语场可分为两个话题——研究议题和研究活动。在研究议题部分,铭刻式态度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引发式;相反,在研究活动部分,引发式态度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铭刻式。其中,引发态度的方式是对经验意义进行分级。也就是说,作者会根据语篇主题选择实现态度意义的方式,使用级差的类型也会有差异。(Hood 2004)

态度的韵律式分布指作者通常在开篇部分表达或褒或贬、或强或弱的态度,随后将既定态度延伸扩展至语篇的其他部分。Martin(1992)通过对筹款语篇的分析发现,态度的高、中、低值策略性分布于语篇的不同阶段。具体来看,筹款语篇包括参与 (Involvement)、产品介绍(Product)和呼吁(Appeal)三个阶段。“参与”旨在吸引受众注意力,“呼吁”则旨在激发受众情感的同时表明捐款行为的必要性,因此这两个部分中的高值态度使用频率较高;相比之下,“产品介绍”旨在客观说明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因此低值态度运用较多。可见,级差意义的策略性分布源于作者的修辞动机。最后,态度的格律式分布主要考察段落主题句和结尾句以及篇章各级标题当中的态度,级差在其中起到重申、强调的作用。(Hood 2004)

White(1998)通过探讨级差的语篇分布提出人际意义的语篇性(interpersonal textuality)。White认为,传统的分析方法只关注语篇成分之间的线性关系,而新闻语篇中的高值人际意义通常在标题、导语和结论部分得到前景化,中值和低值意义则散落在语篇的其他部分。这种组织分布方式被称为轨道式(orbital),即语篇以标题或导语作为核心,其他部分作为附属成分围绕核心展开。

3 实例化

3.1 关于实例化

系统与实例是语言的两个侧面。针对这一现象,语言学不同流派采用不同术语,例如“语言”(langue)与“言语”(parole)、“语言能力”(competence)与“语言运用”(performance)。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语言为具有意义制造潜势的系统,实例化(instantiation)是运用系统资源的过程。实例化构成一个连续统,一端是语言系统,另一端是语篇运用,连续统的中间区域分布着若干语篇现象。评价意义是语篇语义系统,Martin&White(2005)把实例化应用到评价理论中,产生了一个从评价系统 (appraisal)到读者反应 (reaction)的连续统,中间区域依次为基调(key)、立场 (stance)和评估 (evaluation)。

基调是说话人根据语篇的情景变量在评价资源中做出的选择,是高度机构化的语义配置。基调反映并构建了语篇的语域特征,因此关于评价理论的研究大多采用法律、政治、学术和新闻等社团规约明确的语篇作为语料。立场指说话人出于特定的修辞目的在语篇中使用评价资源的特征,受语篇基调支配。立场能够反映语篇类型特点。评估是具体的语篇实例,不同说话人会以不同方式运用评价资源。实例化连续统的末端为读者反应。

3.2 基调

研究者以实例化连续统上的不同切入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关于基调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以英语主流媒体为代表的新闻语篇为例,该类语篇的基调由写者声音(writer voice)和记者声音 (reporter voice)构成。通常,读者期待新闻报道采用客观、公正的口吻,因此记者声音较少使用孤立式语势,更多使用注入式。例如:

⑪ The U.S.Marine jet that severed a ski lift cable,plunging 20 people to their deaths...(Martin & White 2005:179)

与例⑪中plunge相同的例子有prices skyrocketed,the marine swooped等。与注入式相比,孤立式所表达的级差意义比较明晰,如 a bloody awful day,extremely,somewhat等。再如:

⑫“It is plain and clear that the treatment of these 660(detainees)being held without charge,without access to a lawyer,without access to a court,violates the most fundamental of human rights,”said Philippe Sands QC,professor of law at University College,London.(Martin& White 2005:167)

例⑫中的显性强化与铭刻式态度通常出现在具有评价来源的语境当中,这是因为评判是针对人物行为和性格做出的判断,具有主观性,所以被归属于外部声音,从而拉开记者与评价之间的距离。相反,写者声音包括通讯员声音和评论员声音,允许评价,所以语势的孤立式使用频率较高。写者也会承担显性强化与铭刻式态度的责任。例如:

⑬ ...Two years on,the British government has betrayed the most fundamental responsibility that any government assumes— the duty to protect the rule of law...(Martin&White 2005:167)

例⑬直接表达负面评判,批评英国政府的行为有失妥当。客观和主观是两种修辞效果,在传统的文本分析中被定义为“风格”(style),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个人言语行为。但在评价理论框架中,相对固定的风格在某一语域的言语交际中得到反复运用,便构成了语篇的基调。

如上所述,实例化过程展现系统资源在语篇运用中的规律,呈现出一幅概括性全景。从更加宏观的符号视角出发,将系统实例化为语篇的过程处于“语篇语言发生”(logogenesis)的时间框架中。目前关于评价理论的研究基本上都定位在语篇话语发生视角。

3.3 读者反应

评价理论认为一切言语活动都是对话,强调作者与构建中的读者共同协商观点和立场。在现实生活中,交际双方都具有各自的主观性,读者的知识背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因此,读者反应位于实例化连续统末端,语篇意义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解读。换言之,作者的自然化动机、或者说评价语言的自然化功能能否顺利实现与读者的阅读立场(reading position)相关。阅读立场可分为三种:接受自然化的顺从立场(compliant reading);反自然化的抵抗立场 (resistant reading);既不接受也不反对自然化的漠视立场 (negligent reading)。(Cranny-Francis 1992)自然化得以实现的条件是读者按照作者所期待的方式解读语篇,即采取顺从式立场。

4 结束语

级差意义在日常语言使用中极其普遍,但目前只有评价理论为其提供描写框架。作为评价意义的一个子系统,级差在语篇中主要发挥自然化功能,即将作者的态度立场自然化,同时自然化读者的阅读立场,旨在构建读者。级差系统的各子范畴是自然化功能“使能”资源。

级差还处于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以往研究大多采用小规模语料进行文本分析,分析的信度还有待提高。另外,级差的语篇运用模式和语类差异等课题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鞠玉梅.通过“辞屏”概念透视伯克的语言哲学观[J].现代外语,2010(1).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5).

刘悦明.现代汉语量词的评价意义分析[J].外语学刊,2011(1).

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

张 滟.学术话语中的级差范畴化及其修辞劝说构建[J].外国语,2008(6).

朱永生.概念意义中的隐性评价[J].外语教学,2009(4).

Burke,K.On Symbols and Societ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Cranny Francis,A.Engendered Fiction:Analysing Gender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ception of Texts[M].Sydney: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Press,1992.

Hood,S.Appraising Research:Taking a Stance in Academic Writing[D].Sydney:Sydne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4.

Hood,S& J.R.Martin.Invoking Attitude:The Play of Graduation in Appraising Discourse[A].In R.Hasan,C.M.I.M.Matthiessen& J.Webster.(eds.).Continuing Discourse on Language[C].London:Equinox,2007.

Körner,K.Negotiating Authority:The Logogenesis of Dialogue in Common Law Judgments[D].Sydney:University of Sydney,2000.

Martin,J.R.Macro-proposals:Meaning by Degree[A].In W.C.Mann & S.Thompson.(eds.).Discourse Description:Diverse Analyses of a Fund-Raising Text[C].Amsterdam:Benjamins,1992.

Martin,J.R.& D.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

Martin,J.R.Mourning:How We Get Aligned[J].Discourse and Society,2004(15).

Martin,J.R.& P.R.R.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London:Continuum,2005.

White,P.R.Telling Media Tales:The News Story as Rhetoric[D].Sydney:University of Sydney,1998.

Zappavigna,M.“Just Like Sort of Guilty Kind of”:The Rhetoric of Tempered Admission in Youth Justice Conferencing[OL].Retrieved June 2,2010,from http://www.asfla.org.au/wp-content/uploads/2008/07/therhetoric-of-tempered-admission.pdf.

猜你喜欢
级差语篇态度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态度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8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32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19:28
专业录取规则介绍:级差制
高校招生(2017年5期)2017-06-30 10:49:44
农网10kV配电线路分段开关级差保护优化研究
电子制作(2017年1期)2017-05-17 03:54:38
态度决定一切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语篇特征探析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