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勤熊瑶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
自Harris于1959年提出“元话语”(metadiscourse)概念以来,对其研究经历了从口语到书面语的发展过程。迄今,学者们已对元话语在不同语种与文体语篇里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Schiffrin 1980,Vande Kopple 1985,Crismore 1988,Hyland & Tse 2004,Müller 2005,Dafoutz 2008,冉永平 2005,成晓光 姜晖2008,刘泽权 田璐2009,穆从军2010,黄勤 王晓利2010等),但对中英新闻评论中的元话语研究尚显不足。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属论说文体,涵盖所有新闻传播工具的各种形式的评论。相比较代表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社论这一官方语言,新闻评论更代表大众声音,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得更为广泛与频繁。从言语行为角度看,新闻评论中应用大量劝说策略,而元话语在实现其劝说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英汉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差异,为了减少其不同的媒体受众在理解话语时所付出的认知努力,实现各自语篇的连贯与劝说功能,英汉新闻评论中元话语的使用类型、功能表现和出现频率会存在异同。本文拟对比分析英汉新闻评论中元话语使用情况,为英汉新闻评论读写提供一定借鉴。
Harris提出“元话语”这一概念时,并没有对它明确定义。此后,对于这一语言现象的称谓与定义可谓五花八门,见仁见智。迄今,元话语仍是一个模糊概念。
但元话语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接受。(徐赳赳2010:219)本研究采纳此观点。元话语常出现在话语开端,也可位于中间或结尾。元话语在语篇中常用不同语言标记来表示,因此又被称做元话语标记语。
对元话语性质和功能认识上的分歧导致了元话语分类的差异。徐赳赳将书面语中的元话语从形式上分为词语元话语、标点元话语和视觉元话语三类。(徐赳赳2010:219)目前的元话语研究主要以词语元话语为主,对其分类大多按功能进行。依据Halliday的语言的三种元功能理论,将元话语分为语篇和人际元话语两大类。虽然Hyland&Tse早期(1998)曾赞同此种分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认为此种分法破坏了三种元功能的整体性。Hyland&Tse(2004:169)于是将元话语分为引导式(interactive)和互动式(interactional)两大类。前者引导读者注重话语组织的方式,以达到作者所期望的解读,它涉及作者对读者知识的评估;后者显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即作者常用一些方法提醒读者领会作者的命题信息,表达作者态度,也体现读者与作者的亲疏关系及读者的参与程度。此二分法恰当地再现了作者所期待的作者-读者关系,为本研究所采用。但对二级分类,我们更认同Dafouz(2008:95-113)的分类。虽然她的分类基于英语和西班牙语新闻评论的对比,但考察所选语料后,我们发现此分类框架也基本适合对汉语元话语进行分类,但对其中的二级分类进行了修正。(1)Dafouz将逻辑标记语分为4大子类:连续式、反义式、附加式和结论式,但她所定义的连续式和结论式两子类相似度高,难区分。此外,“相似地”等表比较功能的标记语未含在这几个子类中,因此,我们将逻辑标记语重新分为附加式、比较式和结论式三个子类;(2)在引导式元话语中,Dafouz用了提醒标记语和宣布标记语来分别表示已提到的部分和将提及的部分,我们用内指标记语(Endophorics)来概括此类,使分类更简洁;(3)在引导式元话语中,Dafouz将标点符号划入语码注解标记语的子类,因本文语料从网上下载,在纸质文本转为电子文本网传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标点符号误差,为准确起见,本分类未将标点符号划入语码注解标记语。在评论标记语的子分类中,asides(旁白)也被排除。经上述修改后的元话语分类见文后表1。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1)元话语在英汉新闻评论中的相同点;(2)元话语在英汉新闻评论中的不同点;(3)元话语在英汉新闻评论中异同点产生的原因。
本研究语料选自中国新闻奖和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评论,旨在保证语言的权威性与地道性,更好地说明元话语使用与新闻评论写作质量间的关系。语料时间跨度为2007-2009年。每年的获奖评论各占10篇,英汉新闻评论各30篇,总数60篇。总词(字)数57,986。其中,汉语新闻评论总字数 31,932,英语新闻评论总词数26,036。每篇汉语新闻评论约1000字,英语新闻评论约800词。由于元话语在不同语境下体现不同功能,因此,我们在word环境下对每篇新闻评论逐句判断,为保证判断的接近准确性,前后认真校对了三次。按照元话语的分类将一级元话语和二级元话语一一标注,再使用SPSS13.0对元话语进行统计与分析。因英汉新闻评论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比较两者元话语的出现频率时,按每10,000词(字)来计算,以保证其可比性。
对英汉新闻评论中元话语识别并统计出各自出现的频率后,我们发现英汉新闻评论中元话语使用有以下相同点。
1)在英汉新闻评论中,就出现频率看,互动式元话语均高于引导式元话语,分别为699个和339个,即每万词(字)中互动式元话语数分别为265.8个和103.6个,百分比分别为63.1%和60.2%。
2)在互动式元话语中,评论标记语在英汉新闻评论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8.5%和15.5%;态度标记语所占比例分别为14.4% 和13.0%,使用频率均较高。
3)在引导式元话语中,逻辑标记语在英汉新闻评论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7%和29.1%;语码注解标记语分别为5.7%和6.7%,这两类使用频率最高;而序列标记语所占比例分别为1.4%和1.6%;内指标记语分别为0.2%和和1.2%;话题标记语分别为0.9%和1.1%,这三类使用频率均较低。
1)在英语新闻评论中,引导式元话语为409个,互动式元话语为699个;而在汉语新闻评论中,引导式元话语为224个,互动式元话语为339个。即在每一万词(字)中,英语新闻评论中的元话语总数为421.3个,汉语中为172.4个。从一级分类看,英语新闻评论中的元话语数量远超过其在汉语中的数量。
2)总平均值计算显示:平均每篇英语新闻评论中有13.9个元话语,平均每篇汉语新闻评论中有5.7个元话语,即平均每篇英语新闻评论比汉语新闻评论多使用8.1个元话语。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值(Sig.2-tailed)=0.000(<0.05),表明元话语在英汉新闻评论中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即英语新闻评论中的元话语要比汉语新闻评论中的数量多。
3)通过平均值分析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式元话语,我们发现平均每篇英语新闻评论中约有5.1个引导式元话语,8.8个互动式元话语;平均每篇汉语新闻评论中约有2.2个引导式元话语,3.4个互动式元话语,即每篇英语新闻评论比汉语新闻评论多2.9个引导式元话语和5.4个互动式元话语。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英汉新闻评论中引导式元话语使用的显著值(Sig.2-tailed)=0.000(<0.05),互动式元话语使用的显著值(Sig.2-tailed)=0.000(<0.05)。因此,英汉新闻评论中两类元话语的使用均存在显著差异,即英语新闻评论中引导式和互动式元话语比汉语中的数量多。
4)从二级分类看,表2显示逻辑标记语、语码注解标记语、模糊标记语、肯定标记语、证源标记语、态度标记语和评论标记语在英汉新闻评论中的使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值显示,这些类别标记语在英语新闻评论中使用得比在汉语新闻评论中多。只有序列标记语、话题标记语和内指标记语的使用在英汉新闻评论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ig.2-tailed >0.05),即它们在英汉新闻评论中的使用频率大致相同。
表2 英汉新闻评论中二级元话语标记语使用的平均值和显著性
3.31 相同点的原因
1)在英汉新闻评论中,互动式元话语使用频率均高于引导式元话语,这是由新闻评论的劝说性特点所决定的。作者须要借助互动式元话语构建与读者的互动,以便让读者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在引导式元话语中,逻辑标记语在英汉新闻评论中使用频率最高。因此,类标记语体现话语内在的逻辑关系,既有助于读者理解语篇的命题意义,又能使读者评判作者的逻辑思维,最终形成两者互动,达到交际的目的。例如:
① Sorry,Mr.President,but we coulda toldja.But no,Barack Obama courted the girls,promised them equality in all things,and now has excluded them from an all-male game of basketball.Sorry,ladies,but we coulda toldja.(“Obama vs.the full PC press”,The Washington Post,October 28,2009)
上例仅三句话,但作者三次使用逻辑标记语but(但是)来表达对奥巴马和美国妇女的歉意。对奥巴马表示歉意,是因为不能给奥巴马提供解决有关妇女问题的办法;对美国妇女表示歉意是因为奥巴马无法实现自己的承诺,即妇女在一切问题上享有平等权利。作者的无可奈何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码注解标记语在英汉新闻评论中使用频率也较高,用来表明作者对读者现有知识的预测,以助读者理解语篇。例如:
②九江塌桥事发之际,各政府职能部门或许并无失职,但是,日常管理工作的协调和整合却存在不少漏洞。例如,九江大桥的防撞设计,完全建立在所有船舶按章行使的理想模式之上,那么,区分主航道与非主航道的警示标志无疑就是大桥安全的唯一屏障。九江大桥两岸的企业和施工单位在设置灯光时,当地政府有无授权给航道局进行统一管理,以避免灯光污染造成主航道警示标志不清?又如,主管采砂船的部门与主管桥梁的部门有无保持密切沟通,以保证大桥的根基安全?再如,鉴于珠江河道水上运输日益繁忙,而桥梁星罗棋布,水上警察有无与桥梁主管部门及时形成共识,严惩航道上的违章行为以确保大桥安全?或在浓雾事故高危时段,在大桥的非主航道增设警员指挥导航?(《人人称职为何却桥毁人亡》,《中国新闻网》,2007-06-21)
为让读者正确理解“日常管理工作的协调和整合却存在不少漏洞”这句话所含信息,作者连续用三个语码注解标记语“例如”、“又如”和“再如”引导三个例子来解释说明塌桥事件和各政府之间日常工作的协调、整合有关,使读者关注和接受其提供的命题信息。
3)在引导式元话语的二级分类中,序列标记语、内指标记语和话题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在英汉新闻评论中均较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新闻评论篇幅较短,无须使用太多内指词和序列标记;二是一篇新闻评论表达的主题往往只有一个,作者常将要论述的观点体现在评论标题中,不必再使用话题词来表明话题。
4)在互动式元话语的二级分类中,评论标记语和态度标记语在英汉新闻评论中使用频率最高,再一次体现了新闻评论的劝说性特点。例如:
③在传统体制下,我们的政府是一个万能型的政府,主管一切,包揽一切。(《“秘书泛滥”的体制性解读》,《河北日报》,2007-07-11)
④ Diversity is more of a journey than a destination,and we have to keep moving forward.We do make progress,though.(“No Longer Unimaginable”,The Washington Post,January 6,2008)
两例皆用了具有包容性的评论标记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we和“我们”,旨在将作者与读者融合一起,构成两者间的平等性。
有时,作者也使用一些特殊句型来展开观点:
⑤让我为这些说不上名字的百姓,为这些未曾见过的面孔,为这些普通而又高贵的生命,以国家的名义,用最崇高的仪式表达最深切的哀悼!(《今天,让我们体悟生命的尊严》,《河北日报》2008-05-19)
例⑤中的祈使句号召读者对地震中的死难者哀悼。
此外,英汉新闻评论中皆使用了大量修辞问题来引起读者关注,与作者同思考。例如:
⑥这一双双手摊开来,向社会索要的是什么?一个人或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一家人的欢笑,同事的同甘共苦,还有找到油田后的欢喜与成就——这些,算多吗?(《那一双双手,不仅诉说着艰苦与寂寞》,《工人日报》2009-04-16)
例⑥中划线部分似乎在要求读者回答,但作者并不期待答案,旨在引起读者关注与赞同。
3.32 差异性的原因
1)英语新闻评论中的元话语比汉语中的元话语数量多,使用频率也高,这正好印证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不同结构特点。即英语更注重使用元话语来组织文章的结构,表达作者观点,并构建作者与读者间的关系。
2)就互动式元话语的二级分类而言,英语新闻评论中的模糊标记语使用频率居第三位,证源标记语居尾;但在汉语新闻评论中证源标记语居第三位,模糊语排在最后。分析语料发现:几乎每篇汉语评论都由证源标记语引导,表明中国作者在展开论题时倾向于用肯定和直接的表达方式在其观点里投射出具有权威性和决定性的形象,以便使读者信服;而英语中模糊标记语较多的原因是作者在表述时采取谨慎态度,旨在对自己的观点负责。由此也体现出英汉新闻评论不同的写作风格:汉语新闻评论遵循的是读者负责型的模式;而英语新闻评论遵循的是作者负责型模式,这一发现与穆从军(2010)有关英汉社论的写作模式差异的结论相吻合。
因语料主要来自网上电子版,为防止下载中版本出现误差,我们只研究了词汇元话语,未对标点符号以及旁白进行研究。此外,语篇样本仅60篇,数量有限,导致对比过程中出现了新闻主题不完全对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但正如李洪儒所言:无论是解码还是推断,都是对说话人意义的解读。(李洪儒2009:11)本文希望作这样的对比分析能增强人们对元话语的认识,正确解读和使用元话语,从而提高英汉新闻评论的写作水平。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语料的范围以及注重选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将标点符号、旁白等更多元话语子类纳入研究中,丰富元话语研究。
成晓光姜 晖.亚语言在大学英语写作中作用的研究[J].外语界,2008(5).
官 军.元话语研究:反思与批判[J].外语学刊,2010(5).
黄 勤 王晓利.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中的元话语“又”及其英译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3).
李洪儒.疑问话语间接意向的推断[J].外语学刊,2009(3).
刘泽权田 璐.《红楼梦》叙事标记语及其英译——基于语料库的对比分析[J].外语学刊,2009(1).
穆从军.中英文报纸社论之元话语标记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4).
冉永平.论语用元语言现象及其语用指向[J]外语学刊,2005(6).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Crismore,A.Talking with Readers:Metadiscourse as Rhetorical Act[M].New York:Peter Lang.1988.
Emma Dafouz-Milne.The Pragmatic Role of 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 Ma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Attainment of Persuasion:A Cross-linguistic Study of Newspaper Discours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8(40).
Hyland,K. & P. Tse. Exploring Corporate Rhetoric:Metadiscourse in the CEO’letter[J].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1998(35).
Hyland,K.& P.Tse.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l[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5).
Müller,S.Discourse Markers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Discourse[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5.
Schiffrin,D.Metatalk:Organizational and Evaluative Brackets in Discourse[J].Sociological Inquiry: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1980(50).
Vande Kopple,W.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1985(36).
表1 元话语功能分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