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改中提高卫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2012-03-19 01:16:08由国开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理论课职业院校教学效果

由国开

(赣州卫生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

在教改中提高卫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由国开

(赣州卫生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要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对影响卫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卫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卫生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重任,加强和改革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思想觉悟不高的现象,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卫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对此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非常关键。

1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1.1 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特别是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1]。一些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道德迷失,国家观念、集体观念、义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削弱,滋长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这给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

1.2 卫生职业院校扩招带来的影响

卫生职业院校为保证生源,降低或取消了录取分数线,导致在校人数急剧增加,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疲于讲课,无暇进行科学研究,更不用提“充电”,教学质量的滑坡在所难免。由于扩招与生源竞争,学生入学门槛降低,文化功底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性、自制力不强,这些特点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1.3 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没有适时更新

内容重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卫生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内容在中学时已有接触。教师如果不注重扩展和升华,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不注重理论知识的适时更新,学生势必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1.4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多、理论性强,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容易落入单纯“传授”、“灌注”的教学模式,以致学生越学越累、越苦,对所学知识消化不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是全校学生,时间有限,人数众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在大教室上。教室容纳一两百名学生,很难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教学,对教师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2]。另外,当代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开放,不满足于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中,如果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1.5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够齐全,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有限,教学大多以传统的板书讲授法为主,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中,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很多学校甚至请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在校生来授课,无法对学生产生应有的影响。

2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1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2.1.1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其主体参与意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运用政治知识理解这些热点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3]。每位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还要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热情。

2.1.2 尽量运用课本已有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刻意地增加了许多课外的材料,从表面上看,学生很活跃,不断地思考教师给出的内容;而实际上,有很多材料脱离了课本,课本讲了什么内容却浑然不知,因而教师在讲课中要尽量运用教材已有的材料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课本的材料看起来似乎没有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但只要用心分析,就会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

2.1.3 加强感情投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意识 教师的情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引导、感染作用,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在运用情感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要有真情,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正热爱,对学生的真心关怀和爱护。如果教师自己信念动摇,对党和人民缺乏深厚的感情,把学生仅仅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效果绝对不会好。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感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是说理,客观性的表述较多,同时要用感情语言弥补客观性的不足,生动活泼的语言会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精彩。再次,对学生要热情。教师要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平易近人、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乐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师生心灵上的贴近和沟通,情感上的相互交流和理解,有利于形成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进而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创新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性的思考。

2.1.4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法生动、具体、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与现实镜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依托课堂、粉笔与书本的单调、枯燥、死板的缺陷,提高教学效果。

2.2 以教学改革为契机,创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对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应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而发生变化。为此,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对重复的内容,应根据每门课的具体情况,从各自的角度去讲,这样才有新意,学生也易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只有创新和发展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因而要突出发展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最贴近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们的行动纲领,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实践贯彻邓小平理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教师在讲解这些理论的过程中,重点要突出,问题要集中,并富有针对性,选择新材料,找到新的切入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进修学习、职称评定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稳定师资队伍,培育教学名师,建立健全有别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评体系,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经费投入,投入专项资金改进教学设备,配置专门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学设备;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多维格局,形成时空立体化的德育模式[4]。

2.4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做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对于较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潮与文化影响的学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他们树立积极投入学习,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信念。

[1]张梅姿,胡俊文.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5~117.

[2]王海燕.高校“两课”教师心理健康初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9~70.

[3]周环珍.中职政治课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6):136~138.

[4]程兴燕.以人为本与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J].辽宁高职学报,2005(5):141~143.

G420

B

1671-1246(2012)07-0068-02

猜你喜欢
理论课职业院校教学效果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