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艺术

2012-03-18 02:15郑锦泉
考试周刊 2012年87期
关键词:明确目标高中地理教学新课改

郑锦泉

摘 要:在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教学观念须发生改变,教学方法要实现多样化,课堂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都要随之变化。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对高中地理教学艺术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教学 明确目标 创新手段 改革体系

长期以来地理学科一直被教师和家长视为副科,所以从课内到课外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时的缩水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高中地理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一定要从根本上更新地理教学观念,狠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彻底摆脱目前地理教学的困境,下面我便提出几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要求我们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处理地理知识、能力、价值观、学习态度之间关系的能力,摒弃以往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地理概念,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领会地理的人文精神,受到人文精神的良好熏陶。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重制定具有全面性的教学目标和三维目标。例如,在教学“大气运动”知识时,首先要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从大气与当地地理环境的互相影响入手,而不是将大气的自然原理作为教学重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从“让学生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绘制或分组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然后让其余学生讨论图形是否正确,并纠正错误。这一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相互辩论的过程中,明确了什么是“三圈环流”,掌握了“三圈环流”的本质原理,从而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使地理知识从模糊变得清晰、从笼统变得标准。这样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通过示意图这一知识载体,快速讲清楚了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原理。由此可见,地理教师一定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弱化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学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针对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生涩难懂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赋予课堂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技术,为学生再现地球的运动状态,演示地球的运动规律,将复杂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透彻,掌握牢固。当然,多媒体一定要用到实处,脱离教学实际的空洞化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例如,我通过多媒体再现锋面的运动轨迹,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原理形成过程。但对于它的特点,我通过板书的形式具体细致地讲解,让学生分清重点难点。所以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师的当务之急,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机智驾奴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虽然每一位教师在授课之前都会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即做好课堂预设,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上会随时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也就是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善于利用和把握这些教学资源,就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会说出一些模糊或错误的看法,此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指导,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有一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看法和想法,恰恰是被地理教师所忽视的问题,此时,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些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机智有效地处理和运用。例如,在教学“三圈环流”时,一位学生提出:“如果地球变为从东到西进行自转,那么三圈环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让学生回忆课堂初始阶段是怎样引入“三圈环流”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三个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由此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对于三圈环流的影响”,使他们最终认识到:气压带和风带是始终存在的,只是风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四、联系生活,以学生生活为立足点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实用性强的特点,为学生展示地理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情,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例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是与地理知识不可分的,特别是“住”这一方面尤其突出,各地的建筑特色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人文特色。通过联系各地房屋特色,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量,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复习所学的气候知识,如墙厚窗小是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建筑物特点;屋顶尖高脚楼是东南亚地区热带季风的显著表现。这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五、改革考试体系,践行素质化教育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应试教育,一定程度地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改变这种单纯笔试的考试制度,增加部分口试和实际操作的内容,对于那些在比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进行附加分的奖励,鼓励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复合型教育,它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实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方位持续提高。

总之,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改变传统的落后理念,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创新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实现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朱雪梅.高中地理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10).

[2]周红杰.国外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1).

[3]李爱媛.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7(16).

[4]张士龙.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方向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04).

[5]沈茂德.用新课程理念引领现代地理课堂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04).

猜你喜欢
明确目标高中地理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