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云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临床脑血管病急症中,脑出血具有较高发生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手术是治疗脑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围术期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可确保手术的手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选择我院2009-05-2011-05收治的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44~87岁,平均(55.8±4.5)岁。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全国1995年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评定,重型45例,轻型35例,出血量为20~110mL。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心理治疗。
1.2.1 术前心理治疗: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术前访视,就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相对危险性向清醒的患者进行简述,对患者家属行心理辅导,说明围术期注意事项及微创术的意义,以减轻患者思想负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具体为:①消除焦虑心理:主动和患者沟通,用亲切的语言和真诚的态度稳定患者情绪,对患者内心思想问题进行观察,实施针对性生活中的照顾及精神安慰,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感加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②健康宣教:临床护理人员需就脑出血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微创治疗的必要性、目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包括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优点、各种术前检查和准备,以取得患者信心,达到思想放松的目的。③药物指导: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及情感上的交流,以使心理在情绪得到转换的情况下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患者通常对血压值有较高敏感性,血压一旦出现升高征象即开始服药,药物在乐观轻松的心态下会发挥更佳的作用,但焦虑的情绪会影响药物的效果,甚至使血压升高。通过正确诱导,可使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心理减少,让患者了解良好情绪对控制病情的意义。④环境护理:舒适安静的病室环境,整洁干静的床单,可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促进良好睡眠,自身和环境的调节可起到稳定血压的效果,舒适的心理效应甚至优于药物治疗效果。⑤氛围营造:对患者行细致周到的服务,热情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孤独悲观心理,最大限度的对其合理要求给予满足,将其对疾病的注意力尽量分散,使其生活在充实、愉悦、和谐的环境中,以促进疾病康复。睡前不喝咖啡或浓茶,不做长久谈话,避免睡前兴奋,晚餐后不宜过多饮水,不宜过饱,以促进良好睡眠。
1.2.2 术后心理治疗:①心理观察:麻醉苏醒后,患者渴望得到手术效果和疾病的真实情况,护理人员需就手术的效果进行简单告知,用亲切的语言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减轻其焦虑和过度痛苦,护理人员需创造良好的环境,耐心与患者交谈,依据患者喜好放一些音乐和准备一些书籍,让患者接受疾病现实,明确疾病的可防可控性,积极面对生活。②健康宣教:术后避免患者情绪激动,保持情绪稳定,防止血压升高再次出现出血反应,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低蛋白、低糖、低盐的清淡饮食,禁烟酒。定期对血压进行复查,给予降压药长期坚持服用。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合作有效性,对失语的患者行语言功能锻炼,多听音乐和广播,肢体偏瘫者加强功能锻炼,适当行肌肉按摩和关节活动,锻炼程度循序进行,渐进加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显效率为77.5%,对照组显效率为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脑出血引起的颅内血肿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微创、操作简单,作用快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伤口愈合快的优点,明显降低了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临床生存率[2]。脑出血的预防和多种因素均存在密切相关性,是患者、护理人员、医生和家属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行围术期整体的护理干预,对并发症行周密的护理及预防,加强基础护理,并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使患者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应用,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康复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通过术前术后心理治疗,可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王影.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2):207-208.
[2] 苏凤玲.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4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4(4B):74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