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辉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一旦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成了学生思想交流的愉悦平台,学生在与同学、老师、教材的互动瞬间生成与发表的见解,常常显现出夺目的精彩,深透的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瞬间;倾听;学生提问;学生见解;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50-0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旦真心实意地欢迎学生“插嘴”,从灵魂深处敬畏学生的发言,心悦诚服地接受学生的质疑,专注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就一定会闪现出精彩的瞬间,使学生在不期而遇的瞬间迸发出最原始、最自然的数学认知冲动和求知欲望。
一、瞬间——猝不及防,拍案惊奇
1.在谈角的平分线的概念时,蔡斯吟提出,如果从角的顶点引出两条射线,把角分成三个相等的角,那么这两条射线是否也可以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由角的二等分,联想到角的三等分,这是一个自然的思维延展,但这并非每个学生,甚至教师,都能想到的。
平分的本意是平均分配。角的二等分与角的三等分,都属于平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平分”常常只指二等分,即“对半分”,如“对角线互相平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
“二”在初等数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常被专门命名或特别对待。如二次根式的符号,直接用根号表示,免了根指数2;二次曲线还特别称作圆锥曲线;二等分点称作中点。角的二等分线就专门称作角的平分线。可以类比“线段的三等分点”,称“角的三等分线”。
2.在谈幂的运算中指数均取正整数时,陈骏松提出,2-2是什么?20.5又是什么?
由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联想到负整数指数幂和分数(小数)指数幂,既是超前的思考,也是自然的思考,同样也是不多学生的思考,反映了数(数的领域)的不断扩充的思想的形成,也反映了由常量变化到变量的概念的形成趋向。
3.在谈到因式分解是一种和差化积的模式变换时,高山青提出,为什么把低级运算转化为高级运算,意义何在?
化高级运算为低级运算,化高次方程为低次方程,化高阶为低阶,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转化化归的数学方法与思想,是一种辨证的进退关系。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运算,显现出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两种完全相反的变换模式,转化的方向完全依数学问题或数学活动的目的和需要而定。如因式分解通常应用于分式运算或方程理论。又如幂的运算法则中的积化和差模式,以及后续学习的指数函数运算具有和差化积商的性质,对数函数运算具有积商化和差的功能。
4.在谈到运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频率与机会时,不少学生提出,很多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能知道(能想出,能算出,能看出),为什么还要做实验?
实验,不仅限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实验同样适用于数学,如常用的小数实验、初始实验,概率实验更是一种常常难以替代的数学方法,如掷图钉问题,是既看不出,算不出,也想不出的。之所以对能看出、能算出、能想出的概率问题还要做实验,这是对概率实验方法及其可信度的确认,是引介新的数学方法时常用的简单背景原则。
5.在谈到平方根的概念时,王泓萍提出,某个数的平方一定是非负数,所以这个数可以是任意实数。那么实数是否与虚数相对?虚数是什么?
也许,实数之所以称为实数,正是因为出现了虚数。就好像正数之所以称为正数,也许是因为有了负数;有理数之所以称为有理数,也许是因为有了无理数。
自乘一次是非负的数即是实数,自乘一次是负的数即为虚数,实数与虚数确实是相对的。
这里提出了多值函数的问题。在中学数学主要学习单值函数,即对“第一数”使用全称量词,如“对每一个x”,或“对任意一个x”;而对“第二数”则使用存在量词且唯一,即“存在唯一的y”。也就是函数概念中的“三性”:任意性,存在性和唯一性。
8.在谈到利用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骆斯航提出,一眼就能看出方程组的解,为何如此麻烦去解?
这同样是在引介新的数学方法时所采用的简单背景原则。用过去的方法能够解决的简单的问题作为尝试新方法的背景,可以容易地验证新方法的适应性和正确性。一旦遇到用过去的方法无法适用、不能解决的问题,新的方法就可能呈现有效性。如探讨超越方程的解的个数时,常常使用图象解的方法。简单背景原则也是一种辨证的进退关系。
9.在谈相似形时,许可馨提出,相似是不是只对平面图形而言的?立体的、形状一样的、大小不同的两个东西是不是相似的?在平面几何,相似的概念确实是只对平面图形而言的。如果必要,相似的概念可以“平移”到三维空间几何体。
10.在谈锐角三角函数时,黄蓓蓓提出,现在研究的是锐角三角函数,有没有钝角三角函数?陈飚则提出,为什么锐角三角函数是建立在直角三角形上,而不是建立在锐角三角形上?
任意一个三角形必有两个锐角,依第三个角的不同而划分为锐角、钝角和直角三角形三种。其中惟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具有独特的互余关系,因此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比例关系完全依赖于其中的一个锐角,这符合函数的概念。所谓锐角三角函数,“锐角”就是指的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而非锐角三角形概念中的“锐角”。因此锐角三角函数建立在直角三角形上,并为后续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定义任意角(包括钝角)的三角函数奠定了根本性的、“原生态”的基础。
二、瞬间——引爆开来,星火燎原
1.在教学“把多项式a3+b2-3a2b-3ab3重新排列”时,施晓婷提出,假如还有一项c2,怎么办?谢达熙提出,假如式中含有b-1,怎么办?
多项式常常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例如按字母a降幂排列,那么b2和c2都视同常数项,它们两者的顺序可依照26个拉丁字母的顺序排列为b2+c2。
由正整数指数幂,超前提出负整数指数幂,源于指数降幂“规律”的联想,如3→2→1→0→-1→-2。负整数指数幂可归属于后续学习分式内容的范畴,不属于整式、多项式的范畴,因此不参与多项式的排列。
2.在谈到3ab2c3的同类项时,肖博提出,0·ab2c3是不是同类项?紧接着,高磊提出,3与3π是否同类项?陈飚提出,1与x0是否同类项?王泓萍提出,3可否看作3x0的系数?郑泽腾提出,0·xy2z可否看作次数是4的单项式?李雅辰提出,2(x+y)2与3(x+y)2可否看作同类项?
由于0的特殊性,产生了敏感的概念的边界问题。同类项本质地是一种“形式数”。按同类项的定义,3ab2c3与0·ab2c3是同类项,其中ab2c3如“铁打的营盘”,这是确定的“形式”,3和0似“流水的兵”,这是可以替换的“数”。同理,0·xy2z可以看作4次单项式。由于0乘以任何数仍得0,因此一旦改写0·ab2c3为0,那就归属于常数项。
零次幂x0产生于后续学习正整数指数幂的除法运算,即正整数指数幂“自除”一次。作为“形式数”,1与x0不宜视为同类项,同理,可以谈3x0的系数是3。不过在今后,一般地并不强调x0以独立的形式出现,而是直接定义(或规定):x0=1(x≠0)。这样,x0就是1,3x0就是3,都是常数项。
3与3π是同类项,因为圆周率π是常数。2(x+y)2与3(x+y)2可视为“广义的”同类项,是同类项概念的延拓(或扩展)。如果作变量代换u=x+y,那么2u2与3u2就是同类项了。
3.在谈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时,陈飚提出,0°角与90°角互为余角吗?谢达熙提出,角度是否有负的?如果有,那么-3°的角与93°的角是否称得上互余?蔡斯吟提出,如果三个角的和等于90°,那么它们可以叫做互为余角吗?如果两个角之和为360°,那么它们可以称作什么关系呢?
根据定义,两个角的和等于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因此,0°角与90°角、-3°角与93°角都是互为余角。类似于数的扩充,后续学习角的扩充(包括负角)。在当前的学习主要是对两个锐角而言。
互余是对两个角而言的。定义互余的根本目的是两者可以互相转化,是一种可变化的不变量(即和为直角)。其在直角三角形及后续学习三角函数时都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而谈其和为直角的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则较为复杂,一般没有研究价值,因此不作特别定义。
互余和互补的概念是相通的,都是一种对立的统一体。两个角的和为直角,定义为互余;两个角的和为平角,定义为互补。两个角的和为周角,也是一种“互余”或“互补”。以圆作为背景,和为周角的两个角,与和为平角或直角的两个角的一个根本不同的特征是,两角共弦。不妨以优角和劣角为例,根据最小正数定义原则,定义其公共弦与劣角对应。而劣角就化归到钝角、直角或锐角。也就是“周角”的情形可以转化化归为“平角”或“直角”的情形。因此,对和为周角的两个角,就不再定义“互余”或“互补”。
4.在谈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时,由“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苏伟艺、庄江湧等提出,把“相乘”改为“相除”,则“相加”改为“相减”。紧接着,高磊、蔡荣莹提出,把“相乘”改为“乘方”,则“相加”改为“相乘”。赖婉琳还联想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与上述法则对仗。
三、瞬间——精彩见解,教学相长
1.大家知道,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如下一些特殊角:15°、30°、45°、60°、75°、90°、105°、120°、135°、150°。我们注意到,它们恰好构成公差为15°的等差数列,遗憾的是,在150°和180°之间刚好缺一个165°,不知如何放置三角尺才能产生,没想到有好几位同学提出来,解决了笔者多年搁置的一个困惑。即将一副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重合时,那么两条斜边所夹的角(剪刀口)就是165°。
2.在谈多边形的外角和时,苏伟艺提出,正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长方形的外角和也是360°。凭感觉,多边形的外角和应是360°,因为边数越多,内角越大,所以外角越小,那么外角总和可能不变,还是360°。
3.在谈到轴对称时,高山青提出,似乎人们对于对称的评价极高,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对称也会给人以死板的感觉,而不均衡则更给人以自然、流畅之感。
4.在谈到圆的章导语时,骆斯航一下子列举了七点来表明圆的完美:简单之美,只用一条边就构成的图形;平和之美,中心点到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相等;个性之美,无论怎样旋转、翻转、移动,始终是同一形状;大气之美,相同周长条件下,与其他图形比,面积最大;轻柔之美,无棱角,是为匀称、和谐,可以转动;延伸之美,所有的圆均是相似形;神秘之美,圆周率是无理数,人类永远不能精确求出。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