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荣
摘 要:在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新加坡提出“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并采取有力措施,卓有成效地加以落实,为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少教多学”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少教多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04-03
新加坡打造全面而专业的教育系统,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显著提高。成就的取得与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卓有成效地落实教育改革措施密不可分。2004年8月22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对教育提出“我们得少教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的要求,即“少教多学”。“少教多学”一经提出,就成为新加坡教育的热门话题,为新加坡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一、“少教多学”是新加坡教育改革思想在新时期的创新与发展
上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谁能掌握知识、创新知识,谁就能在知识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知识经济兴起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使新加坡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力资源是本国赖以生存的唯一条件,努力提升年轻一代整体素质成为国家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应对知识经济及其全球化的挑战需要积极实施教育改革,探索建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当时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1997年6月,明确提出了建设“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民”的愿景,要求教育要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具有在不可预测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能够终身学习,以保持新加坡未来活力与成功的新型人才。
这一愿景为新加坡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基本框架,推动了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配合这一愿景,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五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一是使教育更多元化;二是创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三是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团队;四是追求卓越行政;五是发展高素质的高等教育。新的教育改革使原有的以效率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以能力为主导的、注重质量和选择性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
2004年,在庆祝建国39周年举行的群众大会上,新任总理李显龙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他指出,新加坡的教育改善了不少,取得了成果,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做质方面的转变,要飞跃发展。我们要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取得不一样的成绩。”如何做质的转变?他说:“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我认为我们会有更理想、更有效的成果。”“我们得少教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成绩诚然重要,考试一定要及格,但成绩不是生命的唯一大事,在学校里,还有许多生活上的事务值得我们学习。”
同年,在教育部工作规划研讨会上,教育部对总理的要求进行了诠释,并于2005年成立了“少教多学委员会”,正式推介“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倡导将传统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少教多学”是新加坡应对知识经济及其全球化进程而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是“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民”愿景的贯彻与落实,是新加坡教育改革思想在新时期的创新与发展。它的提出,为新加坡教育改革描绘了新的发展视角,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实施“少教多学”教育理念的有力举措
“少教多学”提出后,新加坡教育部采取多项改革措施,各学校也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使“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得以卓有成效的落实。
(一)削减课程内容
削减学校课程内容,给予学校和教师相对更多的空间来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促进学校和教师把教学焦点转移到重视革新及创意思考、终身学习及群体合作精神的培养上来。从2005年开始,小一至小五华文课文删减了10%至15%的内容。小学至初中的数学课程内容分别削减了10%。到2010年,新加坡中、小学各科课程内容均减少了10%至20%。教材删减后剩余的教学时间,学校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教师则自行安排授课内容。
(二)减少功课量
减少书面作业确保学校有足够的时间向学生灌输国民教育意识,教导咨询科技,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圣玛格烈小学把学生功课时间从平均每天2小时减为1.3小时,降了35%。裕廊中学的科学课程,尝试不给学生任何功课,取而代之的是团体工作。学生通过团体工作进行学习和拥有机会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三)倡导新教学方法
创设体验式或探究式的学习情境,来探索如何使学生获益更多,并设立学校创新基金支持学校的创新计划。毅道中学采用了问题解决、戏剧表演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南华中学实验“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增加学生华文学习的参与机会;四德小学则开展“学习之旅”,带学生去社区,集市,商店上课,整合语文、数学、美术等各学科,强调学生体验。
(四)改进评估方式
教育部改革原来只重视学术成绩的“学校排名榜”,而代之以涵盖学校在学术成绩、学术增值、体能艺术以及教学、教师福利、学生德智体群美等治校运作成绩方面的“学校成就榜”,促进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考试也实施改革,通过改革把考试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能力考核上来。以华文考试为例,2006年实施修订的华文考试格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联系语境的测试和听、说部分的比重;2007年学生在作文考试中允许使用便携式中文电子字典。
(五)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增加教师和辅导官为有效落实“少教多学”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首先是教育部调高学校的人力津贴,学校利用这笔津贴聘请文员、教师助理或专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其次是从2007年起,教育部为每所学校增派一名“课程辅助项目执行员”,来统办所有课程辅导活动的行政工作,其他教师则有更多的时间检讨教学和课程内容的安排。此外,允许每所学校减少2位资深教师的30%上课时间以便他们指导新教师。
(六)协助教师专业发展
成立教师专业发展中心,通过多种途径为教师提供专业辅助:一是提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推出“教师职业发展持续模式”,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实施“教师专业与个人发展配套”计划。二是发挥资深教师专长。成立“卓越专业培训中心”,组织专业教研活动,协助教师专业发展;推出“提携新教师计划”,培训新入职的教师,有效地传授教学技能。三是实行“教师实习计划”。给教师提供到保险、银行、经济发展局和国家卫生保健集团等机构实习的机会,了解相关部门情境,丰富教学资源。此外还提供到国外实习的机会,以便教师开阔视野。
(七)减少班级人数
从2005年起小学一年级班级人数从40人减至30人。2006小学二年级班级人数减至30人,之后陆续延伸到中学。小规模的班级建制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实行因材施教,更多的组织课堂活动。
(八)扩大课程辅助活动范围
扩大课程辅助活动的范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项目。如鼓励学生参加制服团体、乐队、消防队、合唱团、戏剧社、舞蹈社、新闻社、艺术团、读书俱乐部、环保社、藤球队、棒球队、羽毛球队、垒球队、篮球队、足球队等团队活动。南华中学成立了机器人设计俱乐部、IT媒体俱乐部,开设了录像新闻、戏剧文学课等。基督教会中学开设了“探险学习活动课程”、美雅中学开设了“机器人企业课程”。各行各业专家的指导令参加课程的学生获益匪浅。
(九)给予足够的财政保障
新加坡投入专项经费以资助学校落实“少教多学”。以教育部长尚达曼在任期间为例,从2007年开始的3年里,每年拨款2.5亿元,为教师调整待遇、提升专业水平;2008年拨款3.8亿元,推出“教师专业与个人发展配套2.0提升版”。2008年教育部新批准100所学校的“少教多学”计划书,并拨款159万元资助学校。
三、“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及其实施给我们的启示
(一)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少教多学”从“少教”出发,建立新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制体系及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它的精髓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达到“多学”,除必要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创意与企业精神,积极建构学生完满的可能生活,不断提升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少教多学”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共识,就在于它所触及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教。因此,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深层次、更理性地审视教育所追求的最本质内涵,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办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设计的、高度尊重学生的教育。
(二)教育改革离不开系统思考与整体谋划
系统思考是将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思考,整体把握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角度审视系统中的要素并加以协调处理。为了落实“少教多学”,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与措施,从课程、教材、教学、作业、考试、评估、教师、财政等教育改革所涉及的各方面,给予学校和教师大力支持。正是系统思考涉及到的上述各种问题,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整体谋划,“少教多学”才得以成功运行。我国是教育大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如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调整、评估方式的改变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专业的提升、班容量的减少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以及政府财政支持和家长、企业、社区的支持等等,更需要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的发生,从而使改革稳步高效推进。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最优化——即用最适当的教学时间,通过科学的方法策略,赢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活动承载的特定任务。从“少教多学”本质来看,“少教”不是“不教”,不是降低基本的学习要求,而是使学生既构建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好深度学习的能力,又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其它方面的素质,提高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因此,达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需要学校和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便能节约相应的时间使学生有机会去学习“许多生活上的事务”。
(四)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
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行为对于将课程政策转化为课程实践有着强有力的影响。为落实“少教多学”,新加坡分别为新聘教师、资深教师、部门主管等提供专业发展课程,使他们能在各自的领域里学习所需的技能。此外,还有针对性地实施“卓越专业培训”、“教师实习计划”以及“海外培训计划”。这些措施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使少教多学成为可能。这启示我们教师培训必须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
在我国,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首先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前瞻性地构筑“厚基础、高素质、强实践”的教师培养平台,统整课程内容,奠定未来教师的专业素质。其次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提高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适切性,从课程与教学实际出发完善现代教育所需的教师的专业素质。再次要求教研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好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铺设快速、便捷、高效的专业成长通道。
(五)全面落实政府教育职责
全面落实政府的教育职责是实现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新加坡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学校充分的办学条件。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为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根据教育改革迅速发展的要求依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只有在全面落实政府责任,为教育提供充分切实的保障,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改革走向进一步的深化。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
[2]毛亚庆 .论校本管理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J].(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3]王学凤.新加坡基础教育[M].冯增俊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5.
[4]尤·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5]颜振发.少教多学的启动与落实——新加坡的经验[E].2009,4.28. 无锡教育http://www.wxjy.com.cn/xwzx/ReadNews.asp NewsID=43820.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