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林杰
摘 要: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历史教师要善于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收集相关素材,挖掘出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想教育;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人生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39-02
教师的天职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切实地渗透思想教育,既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才会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历史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在备课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思想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教学中挖掘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
一、从历史事件中渗透思想教育
自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间,中华民族备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期间发生了禁烟运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讲解,能使学生牢记国耻,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后又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通过历史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等,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历史阶段上都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他们终究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得出的结论。所以,我们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备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赢得解放,走向繁荣富强的抗争史。学习这部抗争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献身祖国、报效祖国的崇高志向。
二、从历史人物中渗透思想教育
(一)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英雄人物
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感人行为,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屡见不鲜,如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抗元战败被捕期间,面对威胁利诱,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表现了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凛然的民族气节,而在鸦片战争中,同敌搏斗战死炮台上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黄海大战中英勇献身的邓世昌是何等的悲壮。这些悲壮时时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教育着我们的学生,发扬民族精神、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为真理、为正义而献身的英雄人物
为真理、为正义而献身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像16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布鲁诺,为了坚持真理而被罗马宗教法庭投入监狱达十年之久,受尽各种酷刑仍不动摇,最后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又如,共产党员夏明翰,在就义时留下四句遗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一字一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诗篇,充分地表现了革命烈士坚贞的操守,崇高的人格,以及对于共产主义信仰的毫不动摇。
(三)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的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也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克服困难而不屈不挠奋斗的十年,这是一个艰苦创业的年代,更是一个意气风发,英雄辈出的年代。如“大庆人”艰苦创业、奋战在石油战线上的“铁人”王进喜;淡薄名利,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爱憎分明,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深入讲解,培养学生敢于战胜困难的信心,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决心,培养他们公而忘私、挑重担、讲奉献的高尚品格,逐步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
孔子说:“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千余年前的智者就在告诫,教育是以教师的人格和言行来影响和感化学生,教师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历史教师要乐观、向上、平和、淡定,有一份与历史共振的心态,不偏激,不过激,一时突发的想法要三思后再做表达。正所谓“科研无禁区,教学有禁忌。”中学教学所面对的是一群思维单纯,人生观、价值观正待成长的中学生,这对教师的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就会更加的严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思想教育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