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 龙,黄晓凤*,韩卫杰,刘晓华,蒋新华,汪志如
(1.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32;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中华竹鼠是集肉用和药用为一身的野味上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华竹鼠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安微、贵州、云南等地[1]。近年来,由于过渡捕猎、生境破坏,野生中华竹鼠资源急剧减少。同时疾病的发生,尤其是细菌性疾病对中华竹鼠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研究从江西某中华竹鼠养殖场采取具有典型症状的病鼠样品,经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治疗等环节,以期为中华竹鼠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1.1 病料来源 采集江西省某中华竹鼠养殖场具有典型症状病鼠的心脏、肺脏、肝脏、脾脏和粪便,并冷藏处理。
1.1.2 培养基及试剂 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参照姚火春[2]的方法进行配制;洁霉素、卡那霉素、阿莫西林、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吩、链霉素、先锋霉素Ⅳ和环丙沙星等药敏片购自江西省人民医院;微量生化反应管为于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1.1.3 实验动物 昆明小鼠,体重18g~20g,购自南昌大学试验动物科学部。
1.2.1 发病情况观察 观察临床表现,并对死亡中华竹鼠进行剖检,观察其病里变化。
1.2.2 细菌分离培养 采取病死竹鼠的肝、脾、肺、心和粪便,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37℃恒温箱培养,24h后观察[3]。1.2.3 革兰染色镜检 分别挑取鲜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的单菌落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特点。
1.2.4 生化试验 细菌的生化鉴定参照姚火春[2]等的方法进行。将分离的细菌分别接种到鲜血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h~24h,挑取单菌落到微量生化反应管中,观察结果。
1.2.5 动物接种试验 将分离纯化的1株巴氏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分别制成悬液。取18g~20g小鼠30只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0.5 mL/只,浓度为5 000个/mL的巴氏杆菌菌液和大肠埃希菌菌液,对照组注射0.5mL/只生理盐水。每日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发现病死小鼠,立即无菌解剖和细菌分离。
1.2.6 药敏试验 取2种分离培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药敏试纸说明进行判断。
病鼠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粪便黏稠呈绿色粘于肛门。病理解剖可见腹部、颈部皮下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胸腔、腹腔积有大量浑浊液体;肝脏、脾脏肿大,有出血点;肺出血、瘀血;肾脏大面积出血;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水肿;真胃空虚,幽门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弥漫性充血、出血,内容物暗黑稀糊状,大肠臌气、出血(图1~图4)。
图1 心、肝、肺出血淤血Fig.1 Hemorrhage and blood stasis in heart,liver and lungs
图2 肠系膜水肿Fig.2 Mesenteric edema
图3 大肠臌气Fig.3 Air-agitation in large intestine
图4 肾脏出血Fig.4 Hemorrhage in kidney
在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可见一种为约2mm~3mm大小的光滑、隆起、灰白色、半透明、露珠样不溶血的小菌落(图5)。在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上长出形态为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粉红色菌落(图6)。
图5 鲜血琼脂上的巴氏杆菌Fig.5 Pasteurella multocida on blood agar
图6 麦康凯培养基上的大肠埃希菌Fig.6 Escherichia coli on MacConkey agar
从平板上挑起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可见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疑为巴氏杆菌;革兰阴性、染色均一、两端钝圆的短杆菌疑为大肠埃希菌(图7,图8)。
图7 显微镜下的巴氏杆菌Fig.7 Pasteurella multocida under light microscope
图8 显微镜下的大肠埃希菌Fig.8 Escherichia coli under light microscope
由表1可见生化特性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基本一致,根据是否产生硫化氢,可以判定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表2生化特性与大肠埃希菌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确定为大肠埃希菌。
小鼠巴氏杆菌组在接种10h出现精神沉郁,小鼠大肠埃希菌在接种18h出现精神沉郁症状,两组接菌小鼠在2d内发生死亡,对照组未死亡。在死亡小鼠的心、肝、血液内均分离出了纯细菌培养物。经生化鉴定,证明从小鼠体内分离得到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
表1 巴氏杆菌生化鉴定表Table 1 Biochemistry identification of Pasteurella
表2 大肠埃希菌生化鉴定表Table 2 Biochemistry identific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依据CLSI药敏试验执行标准[4],本次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只对先锋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氯霉素中度敏感,其他的药物不敏感;分离巴氏杆菌对头孢噻吩和环丙沙星敏感,其他药物均不敏感,结果见表3。
表3 药敏试验结果Table 3 The results of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
加强对走道和笼舍的消毒。用百毒杀液每月两次,火焰消毒笼舍,用干燥的稻草铺垫竹鼠笼舍。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添加多维和环丙沙星粉剂,全群饲喂预防。发病竹鼠肌肉注射环丙沙星针剂,连用3 d,用药后竹鼠逐渐康复,全群未出现新增病例。
通过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药敏试验等证实该竹鼠养殖场的急性死亡由巴氏杆菌、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引起。中华竹鼠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笼舍剩料和粪便等未及时清理,部分垫料在本舍或邻舍的循环使用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该养殖场接纳了较多的参观人员,未消毒进场也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
药敏试验表明,病原菌对很多治疗中未使用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这可能与平时饲料中添加复合抗生素有关,导致一般药物无效,造成感染不断扩大,导致急性死亡。
中华竹鼠大肠埃希菌病[5-8]和巴氏杆菌病[9-10]的诊治已有报道,但两者混合感染的报道本文是首次。在药物的敏感性上也略有不同,这可能与细菌的血清型和养殖场平时用药有关。
[1] 陈梦林,韦咏梅.竹狸高产绝招秘术[M].广西南宁:广西南宁广香彩印厂,2000.
[2] 姚火春.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实习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李建强,李六金.兽医微生物学试验实习指导[M].陕西西安:陕西科学出版社,1999.
[4] M100-S12,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21st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CLSI:wayne,PA,2011.
[5] 曾元根,邓治邦.中华竹鼠大肠杆菌病诊断与防治[J].动物医学进展,2002,22(3):94-95.
[6] 王书权,何得肆.O141型大肠杆菌引起竹鼠水肿病的诊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7):121-122.
[7] 颜运秋,尹得明,黎满香.中华竹鼠水肿病的诊断与治疗[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7):124-125.
[8] 屈孝初,李文平.中华竹鼠水肿病的首次诊疗研究[J].特产研究,2002(2):16-18.
[9] 甘书钻,磨美兰,陆维和.一起竹鼠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11):113-115.
[10] 刘 欢,苏丹萍,陈敏鸿,等.竹鼠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0):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