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清
为了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探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笔者用了近两年时间,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我校学生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普遍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性格良好,严于律己,理想远大,品德高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有些学生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把本来错的看成对的,恶的看成善的,丑的看成美的。有的学生喝酒、吸烟,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便对同学大打出手,把所谓的“哥儿们义气”看成真正的友谊,将影视作品中的“黑老大”看成“英雄”,极力崇拜并加以模仿。中学生本该穿着朴素、大方、得体,符合中学生身份但有些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却做出了与美格格不入的言行。有的学生将原本乌黑柔顺的头发,烫得干枯凌乱、染得五颜六色且发型怪异,以为这样很时尚;有的学生穿耳洞、戴饰物,甚至不惧皮肉之苦;有的学生穿必名牌、戴必高档,哪顾父母血汗,在他们眼里,标新立异就是美,逞强好胜就是酷。
2.日常行为习惯不规范。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集中体现,高素质的人集中地反映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中造就与培养的。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一些学生与人稍有争执便满口污言秽语,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吸烟、喝酒、偷盗、抢劫、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故意损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3.学习压力大,厌学情绪严重。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學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厌学是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学生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有这种倾向,而且年级越高,学习压力越大。调查显示我校60%以上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心理负担很重,甚至有厌学的情绪”。对中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学生,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一年中很难与子女交流。由于打工艰难,他们往往希望子女考上大学来跳出“农门”,摆脱受歧视的打工命运。于是,“考上大学”像一副沉重的枷锁,压得很多农村学生喘不过气来。有些学生觉得反正升学无望,于是上网聊天、打游戏成了他们进行自我逃避的主要方式。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坐在课堂上,但他们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人也变得烦躁不安,顾虑重重,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看什么都不顺眼,对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厌烦,每天如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的学生公开表示只要不让他学习干什么都可以,有的甚至采取逃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来抗拒学习。
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对策
1.国家应建立系统完整的道德教育网络。首先,国家应普及准确的道德教育理念。其次,国家应逐渐投资建设一批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基地,如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开办“青少年电视台”等。再次,国家应通过各种手段将政府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全社会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层次结构及合力,做到政府牵头,齐抓共管。
2.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和安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改变思想政治课重纸笔考试轻学生实际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重学校教育轻家庭社区教育的现状,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充分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3.切实抓好家庭道德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应以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
总之,我国中学生的道德现状令人担忧,但只要加强道德教育,建立德育体系,把社会、学校、家庭三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协调统一形成教育合力,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风范必将有极大改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必将得到加强。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