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克
宁波诺丁汉大学 (宁波 315211)
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的调查研究
吕 克
宁波诺丁汉大学 (宁波 315211)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研究。乡镇社区是农村人口的重要集中地,是农村经济、文化的中心。乡镇社区体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体育推进的快慢和效果,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成败。宁波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其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性,本文以对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我市乡镇社区的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乡镇 社区体育 现状调查 对策
乡镇社区是农村人口的重要集中地,是农村经济、文化的中心。乡镇社区体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体育推进的快慢和效果,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成败。宁波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使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发展也具有了自身的特色,在整个发达地区乃至中国都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性。因此,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及时总结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发展的经验和开展效果,就显得十分必要。
研究对象: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
调查对象:以宁波市行政地域内,下属区市县,鄞州区、北仑区、镇海区、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象山县的25个乡镇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学校的期刊网站、学位论文网站等国内外各大期刊网站,收集并整理了关键词为“社区体育”、“体育消费”、“农村体育”的学术论文55篇。
(2)问卷调查法
在2010年8月3日-11月22日发放《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现状调查问卷(居民问卷)》800份,回收731份, 回收率91.4%,有效问卷671份,有效率91.8%;发放《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现状调查问卷(管理者问卷)》2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5份,有效率100%。
(3)访谈法
在2010年8月3日-11月22日,对宁波25个乡镇社区部分管理人员以及居民进行了访谈,其中对乡镇管理人员的访谈每人持续10到30分钟;对社区居民的访谈每人持续10到20分钟。
(1) 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得知,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管理组织结构中乡镇社区管理中心是核心机构,对上接受乡镇文体科室的领导,对下进行信息传达和组织管理,负责组织辖区内单位和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社区管理中心主要包括:文化(文体)站、晨晚练活动点、健身活动小组、活动中心等。 目前,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组织已初具规模,基层化的社区体育组织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2)经费运作现状分析
调查表明,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活动经费,主要以政府拨款为主,其次是乡镇企业赞助,再次是社区自筹经费,余下的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了。体育活动本身创收不多,体育活动经费来源有限。因此需要改进一下拓展体育活动经费的渠道,提高体育活动本身的“造血”功能。
(3)宁波市乡镇社区组织体育活动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目前宁波市乡镇组织体育活动的社区居多是锻炼者自发组织。组织形式中以锻炼居民自愿参加、自发组织的一类最有影响,占51.86%一半以上。 由此可见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锻炼群众自发组织,反映了群众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但当前各级政府部门群体活动组织、指导滞后。
表1 乡镇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的调查(N=671)
宁波市乡镇社区组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业余时间,对象以中老年居多,性别上女性要比男性表现积极。从调查可知,体育锻炼活动多数集中在早晚,中老年人由于有闲并且比较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参加的人相对较多。青年人和少年儿童主要由于工作或学习压力较大、对自己身体健康缺少认识以及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参加的人较少。
从调查来看,乒乓球、篮球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社区普遍采用的活动方式,而对于场地和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如足球赛、混合排球赛则开展较少。其中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乒乓球、篮球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太极拳、太极剑、扇子舞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因此,开展情况良好。
(4)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指导员情况
据对宁波市乡镇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调查显示,一个没有的占32%,有一个的占40%,有两个占16%,有三个占12%,三个以上无;从平均年龄上看,61岁以上最多,其次是51—60岁,31-40岁最少;从文化程度上看,以高中(中专)主,其次是初中和小学,本科以上无;从身份上看,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体育锻炼者兼职、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乡镇体协干部、具有认可资格的社区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兼职和其他人员。
(1)宁波市乡镇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锻炼者的内在动力,据调查显示,排在前两位的是增强体质56.30%,治病防身33.7%。说明宁波乡镇社区居民追求健康的愿望逐渐增强。休闲娱乐28.30%,说明居民的精神追求开始由原来的打牌,喝酒,唱歌等传统娱乐转移到体育上来,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另外很多居民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社交圈,培养个人爱好,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这大大加深了体育的功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
(2)宁波市乡镇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形式的选择
调查显示,目前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57.9%排在第一位。这反映了当下人们生活的特点,随着宁波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的国际化接轨与繁荣,使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各种人才引进交流,长时间或永久性居住,变成了新宁波人。同时,市政动迁、旧城改造等原因,大量的自然村被社区吞并,原有的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正在瓦解,而业缘关系在不断增进。新老宁波人逐渐融合,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给社区体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个人锻炼48.6%排在第二位。青年人喜欢交流沟通切磋技艺,注重在体育锻炼中实现精神和交往上的需求,老年人参加锻炼的主要特点是时间充裕,结伴锻炼。而中年人和中老年人,独立性强,工作忙,锻炼时间不固定。排在第三位的是与家人一起锻炼45.4% ,以家庭为个体,进行锻炼,对于增强家庭和谐增强家人身心健康、促进交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更有助于提高社区体育锻炼的人气。
(3)宁波市乡镇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项目上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乡镇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项目前三位的分别是:散步、快走、跑步占27.9%,棋牌类占19.1%,气功、太极拳、武术占13.1%。由此可看出:有氧跑步类(散步、跑步)、棋牌类和中华传统保健操(气功、太极拳、武术),这些项目由于对场地要求不高,因此深受乡镇社区居民的喜爱,而对场馆和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如游泳和三大、小球则参加的人较少。
(4)影响宁波市乡镇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分析
居民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排在第一位。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在宁波乡镇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节奏快,工人常常加班加点,人们的心理压力大,身心疲惫,精力不足,无暇挤出时间来锻炼。中青年居民正处在事业上升或发展期,空余时间相比于其他人少,空余时间又大多被其他琐事占用,从而制约了他们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热情。体育活动设施少排在第二位。原因有结构功能单一;体育活动设施安放空间不足,影响锻炼;健身器材缺乏专人管理与维护。
(1)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宁波市乡镇社区居民体育活动价值观念已出现多元化趋势;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不足;乡镇体育活动场地少、体育设备落后;乡镇社区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乡镇体育行政部门组织、指导滞后。
(2)加大力度推进乡镇社区体育大众化,运动项目和形式多样化;加大对乡镇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保障社区居民正常的体育竞赛、体育娱乐和体育健身的需求;改变观念,重视乡镇社区居民群体活动,加大健身宣传力度;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管理,加强乡镇社区体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要以建立学历高、业务水平强为目标。
(3)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乡镇社区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建立完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加大力度宣传推广,使乡镇居民逐步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具有自我培养自我优化的健身价值,同时在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及道德教育自我实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1]杜雪松,刘海洋.对宁波市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中国科技论文,2008(2).
[2]赵小林.河北省乡镇体育发展现状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3]崔世君.农民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4).
[4]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
[5]王程.徐州市乡镇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南京师大硕士论文,2007(5).
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