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聪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沈阳 110034)
职业教育在我国建经济发展进程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有技术、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探讨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探讨如何解决我国职业教育校企结合中出现的问题和的矛盾,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索,从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理念、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依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地方大力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也做了一系列工作,但是相当一部分院校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企业需要职业教育,但事实上却不太关注职业教育,只顾眼前利益,不能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职业院校即使认识到了校企合作对自身发展和对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在碰钉子以后,也开始出现为难情绪。这就致使双方即使出台了合作方案也很难得到全面系统的执行,无法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校企合作理念难以深入贯彻。
①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政府没有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义务和责任,也没有设立经费投入和执行方面的强制性要求,致使校企合作总是处于较为自发、松散的合作层面。②我国校企合作实行多年来,始终缺乏一套操作指导层面的执行标准和指导手册,很多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难以准确定位合作目标和具体执行方法,处于一种缺乏指南的摸索状态,容易走弯路。③由于职业教育投入周期长、见效慢,缺乏针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参与热情。
校企合作的顺利运行是建立在校企双方共赢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双方资源充分互补、互利,形成良性循环,使合作长期开展下去。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相对较弱,合作理念更新滞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在院校内涵建设、合作模式选择,行业企业参与等诸多方面尚有欠缺,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另外,政府在推动校企合作中的协调作用发挥不强,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阻碍了校企合作的体制化运行。
针对当前校企合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多层面的反思,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帮助校企合作良性发展、逐步完善的新途径。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实现职业教育走向内涵发展关键所在,深化校企双方合作理念,真正将其转化为自身需求,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整个校企合作工作的良性发展。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多引导、多推动、多扶持,要帮助和指导职业院校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之上积极拓展办学思路,确立合作思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准确进行合作定位;还要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让行业企业多了解、多受益,乐于与职业院校联合育人,并能够将支持和参与校企合作最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校企双方在合作目标、利益追求以及运行方式等具体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要想在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就要努力寻求最大利益平衡点,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①政府应该在校企合作中起到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力求树立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对待、同等重视的全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②政府要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明确合作双方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确保校企双方的利益和发展得到保障,还要增加资金,形成多渠道的资金投入。③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中迫切需要国家研究、编制一本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服务手册作为指导,提出校企合作的原则、方向与执行标准,规范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专业提供可供借鉴的校企合作模式、课程开发标准以及相关的评价标准等内容。
随着职业教育向着办学产业化、体制多元化的趋势转变,校企合作的模式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只有选准切入点,探寻符合双方需求,建构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组合,才会从根本上调动校企双方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在实际操作中,职业院校与企业可以从所处行业类型、专业方向、岗位类型等既定条件入手,围绕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结合企业的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发展,与企业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广开合作渠道,确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针对不同规模和特点的企业设立二级学院、“校中厂”、“校中院”、“2+1”教学模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种合作形式。既可以将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和技术引进职业院校、也可以主动送服务上门,将培训送到车间和一线,既可以承接企业订单、根据企业用人数量和规格开展订单培训,也可以校企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形成共建共管,共同发展的格局。
校企双方要想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真正实现双赢,就应该在诚信、互惠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之内涵。
(1)要注重专业、课程及人才培养规划。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符合教育的规律的基础上,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和实训教材,同时能够根据培养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及时的设置和调整。
(2)要注重校企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不但要组织专职教师参与行业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还要外聘企业兼职教师到校任教,走多元化教师构成道路,使双方通过校企融合的师资培养过程,搭建校企共建的教师队伍培养平台,提升师资的整体技术水平。
(3)要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根本保证。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地掌握企业技术,熟悉企业文化,也使企业在实践中得到切实的收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确保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
在合作校企过程中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发展,将校企合作平台打造得更加规范、更加有序、更加高效、更加持久。
(1)建立组织合作机制。政府部门要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与企业、职业院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理事会制度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领导和协调校企合作。以职教集团为合作平台,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整合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搭桥,加强校企合作。
(2)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在校企合作中,要定期开展实质性的沟通,建立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通过教学团队进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校园等活动开展人才交流、技术交流、文化交流。加强职业院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技工作的紧密联系,使双方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创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互动机制。
(3)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在市场经济机制下,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职业院校要为企业盈利,为企业培训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科研攻关、参与企业管理等。企业要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基地、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划、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进行指导等。只有遵照市场运作模式经营,按市场运作机制办事,才是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4)建立监督评价机制。职业院校和企业将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能有机统一起来,共同参与。根据校企合作工作的要求,明确和量化评估体系,将实习人数、培训时间、技术攻关、合作攻关等指标列入评估体系,形成激励与惩罚机制。定期检查评估,以起到督促、检查、促进作用,以确保校企合作的效益。
立足现有基础,放眼未来发展,只有在校企之间建立深度融合的合作关系、加强校企合作之路,才能够谋求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政府、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要从理念更新入手,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依托,正确把握合作方向。校企双方要做到内外兼修,坚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培训,并形成长效互动机制,将职业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校企双方应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合作,力求通过各方努力,探索出一条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术人才的支撑。
[1]黄娅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教育发展研究,2006.
[2]程宇.校企合作:破冰之旅.职业技术教育,2010(2).
[3]郭偌伶.深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4]于品丹.突破校企合作瓶颈,实现共赢发展.现代企业教育,2009(5).
[5]戈壁.校企合作 有为才有位 互惠方双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4).
[6]李海.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缝点与对接机制.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