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方平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语言学研究
肖方平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依据蔡永贵先生的“母文表义”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以“尞”为母文,加一系列外化符号而产生的母文外化字。《说文》中从“尞”得声的字共有二十个,其中十九个属于“尞”族字,另外一个只是从“尞”得声,意义与之无关。
《说文解字》;母文;字族;尞族字
“右文说”最早发端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他在《说文》中用“亦声字”来分析文字构形,“亦声字”都是些既表声音又表意义的声符。宋代王子韶最早明确提出了“右文说”,“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1,p95]。依据其意,“右文说”形声字声符位于文字右部,并具有表义的功能。“右文说”注意到了同源词音近义通的特点,是古人研究同源词的滥觞,为后来同源词的考订打下了基础。之后,大批学者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理论。清代,朱骏声、段玉裁、王念孙等学者通过对古音韵学的研究,将“右文说”推演为“音近义通说”,使“右文说”的研究达到了顶峰。蔡永贵经过对前人理论的考查提出了“母文说”,指出:“‘右文’不是声符,‘右文说’所论对象不是形声字,而是一种‘母文外化字’,即在母文上加注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为外部标志而产生的孳乳字;‘右文’即母文(母体),是孳乳字的核心成分。”[2]“母文形音义皆备、具有分化孳乳新字的能力”[2],“因新孳乳的字是在母文(母体)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便沿用了母文的义,进而因袭了母文的音”[2]。蔡永贵[3,p1]认为:“形、音、义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的一系列汉字构成了一个汉字“字族”。构成汉字“字族”的各个字都是由同一个‘母文’孳乳出来的,因而它们之间具有同源关系。这些处于同一字族具有同源关系的汉字都属于这个字族的‘同族孳乳字’或‘同族分化字’,简称‘同族字’。”汉字字族研究实际上是对母文类属字的研究,先生的“字族”理论为我们更好地研究汉字的孳乳分化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
本文依据“母文表义”理论,系联出《说文解字》中以“尞”字为母文的十九个同族字,并分析它们与母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具有“明亮、亮丽”义的“尞”族字
璙,《说文·玉部》:“玉也。从玉,尞声。”[4,p10]《玉篇》:“玉名。”[9,p15]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金美者谓之镣,然则璙亦美玉也。”[10,p211]《约注》:“即以玉名释璙,盖亦由光美取义。”[7,卷1,p22下]《汉语大字典》:“古通‘镣’,纯美的银子。”[8,p2431]按:璙,无论是美玉还是银子,必然是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膫,《说文·肉部》:“牛肠脂也。从肉,尞声。膋,膫或从劳省声”[4,p89]《玉篇》:“膋,《诗》曰:‘取其血膫。’膋,脂膏也。”[9,p141]又曰:“膫同上(即同膋)”[9,p141]《定声》:“膫或从劳省声。谓肠间之脂假借为憭。《诗含神雾》:‘男懦弱,女高膫。’《注》:明也。”[6,p317]按:膫,是牛肠子里的脂肪,我们知道脂肪相对于瘦肉颜色要明亮许多,而且可以燃烧。
竂,《说文·手部》:“穿也。从穴,尞声。”[4,p152]《约注》:“《苍颉篇》:‘寮,小空也。’舜徽按:空,犹孔也。小孔者,谓于垣上穿孔以通明,故寮又得为窗牖之名。古者,民居牖小,语所称瓮牖者是已。垣上穿孔故从穴,金文则从宀,从宀犹从穴也。”[7,卷14,p23上]按:竂,即用来通明的小孔,与“明亮”义不无联系。
僚,《说文·人部》:“好皃。从人,尞声。”[4,p162]《玉篇》:“《书》曰:‘百僚师师。’僚,官也,又同官曰僚也。”[9,p48]《段注》:“《陈风》:‘皎人僚兮。’《传》曰:‘僚,好皃。’此僚之本义也,自借为同寮字而本义废矣。”[5,p368]《约注》:“僚训好皃,谓形体之美好也。古人品论形体,以颀长壮实者为美。僚之声义实受于良。本书副部:良,善也。古文作,象食物丰厚之形。因之人之丰伟者谓之僚,语之转而。”[7,卷15,p8下]按:僚,即好看的容貌,我们一般形容为光鲜亮丽。
獠,《说文·犬部》:“猎也。从犬,尞声。”[4,p205]《广韵》:夜猎也。《玉篇》:“宵田也。”[9,p433]《段注》:“许浑言之。《释天》析言之曰:宵田谓猎。”[5,p476]《约注》:“獠之言燎也,谓举火燎以夜猎也。”[7,卷19,p41下]按:獠,即晚上打猎,所以要举火把以照明。
燎,《说文·犬部》:“放火也。从火,尞声。”[4,p209]《玉篇》:“放火也。庭燎国之大事,树以照众也。”[9,p391]《段注》:“此与尞义别。《盘庚》曰:若火之燎原。……《小雅》;‘燎之方扬。’《笺》云:‘火田曰燎。’玄应引《说文》有火田为燎。《王制》曰:‘昆蟲未蛰,不以火田。’”[5,p484]《约注》:“徐灏曰:尞、燎实一字,相承增火……舜徽按:放火与火田义实相城,非有异也。燎之于尞,犹燃、然,熨、尉,烬、尽之比耳。”[7,卷19,p64下]按:燎,即放火烧田,其核心义是“明亮”。
爒,《说文·炙部》:“炙也。从炙,尞声。”[4,p212]《段注》:“其义同炙,其音同燎。”“炙,炙肉也。”[5,p491]是把肉串起来架在火上烤之义。《定声》:“或以膫为之。”[6,p318]《约注》:“爒即燎之后增体,与为燔之后增体同例皆为后世因尊重祭事而加造之专字,故罕见行用。”[7,卷20,p2下]按:爒,用火烤肉,火有“明亮”义。
憭,《说文·心部》:“慧也。从心,尞声。”[4,p217]《玉篇》:“惠也,意精明也。”[9,p150]《段注》:“《方言》:‘愈或谓之慧,或谓之憭。’郭云:‘慧憭皆意精明。’按:《广韵》曰:‘了者,慧也。’盖今字假了为憭。”[5,p503]《定声》:“《方言三》慧或谓之憭。注:皆意精明。”[6,p318]《约注》:“舜徽按:憭之言憭也,谓内心明察事理,有如烛照无隐也。《后汉书·孔融传》:‘小而了了,大未必奇。’是以了为憭,盖盛行于汉以后。”[7,卷20,p32下]按:憭之义为聪慧,即心里很清楚明白,也可以说内心“明亮”。在河南方言中,当人们表示心里明白,就说内心很“亮堂”,“亮堂”即明白、清楚。
嫽,《说文·女部》:“女字也。从女,尞声。”[4,p260]《玉篇》:“《说文》云女字也。《方言》云:‘青徐之间谓好为嫽。’”[9,p72]《段注》:“相嫽戏也,此今义也。按:《毛诗传》及许人部曰:‘僚,好皃。’盖亦可用此字。《方言》:‘釥、嫽,好也。’”[5,p617]《定声》:“按:《方言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谓之嫽。’《广韵·释诂》:‘一、嫽,好也。二、戏也,又娆也。’《诗》:‘月出,佼人僚兮。’《释文》本作嫽,假借为僚。《汉书·西域传》:‘嫽者,慧也。’”[6,p318]按:嫽,用来形容女子的褒义词,可以是漂亮也可以是聪慧,即很出众,有光鲜亮丽之义。
鐐,《说文·金部》:“白金也。从金,尞声。”[4,p293]《玉篇》:“《尔雅》云:银美者谓之鐐。”[9,p322]《定声》:“《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鐐。’”[6,p318]按:鐐,是银中更好的一类,所以绚烂夺目。
二、具有“聚集、环绕”之义的“尞”族字
遼,《说文·辵部》:“远也。从辵,尞声。”[4,p42]《玉篇》:“力条切。远也。”[9,p197]《定声》:“《诗》:‘渐渐之石,山川悠远,维其劳矣。’《笺》:‘邦域又劳劳广阔。以劳为之。’《楚辞·忧苦》:‘山修远其遼遼兮。’《广雅·释训》:‘遼遼,远也。’”[6,p317]《约注》:“徐灏曰:‘遼之言缭也,山川缭绕,迂远之义。’舜徽按:远道谓之遼,犹周垣谓之,声义固同源也。”[7,卷4,p22下]遼,缭绕迂远之义,我们经常说烟雾缭绕,意思为烟雾聚集在一起久久才散。
簝,《说文·竹部》:“宗庙盛肉竹器也。从竹,尞声。”[4,p97]《玉篇》:“宗庙盛肉器,又竹也。”[9,p276]《段注》:“牛人,共盆簝以待事。《注》:盆所以盛血,簝受肉籠也。”[5,p195]按:簝,是古代宗庙盛肉的器具,祭祀时把肉堆集其中,有“聚集”之义。
橑,《说文·木部》:“椽也。从木,尞声。”[4,p120]《玉篇》:“榱也。《楚辞》曰:‘欄橑以木欄为榱也。’”[9,p234]《约注》:“橑之言轑也,谓其比例分布,形如车轑也。《汉书·张敞传》:‘果得之殿屋重轑中。’《注》引苏林曰:橑,椽也。是以古人直以轑为橑。”[7,卷11,p46上]按:橑,即建造房子时把木棍架起来支撑房顶,到现在我们依旧叫“椽”,椽一根挨着一根,密集地排列在一起。
潦,《说文·水部》:“雨水大皃。从水尞声。”[4,p234]《段注》:“各本作雨水大皃……《释文》亦曰:‘雨水谓之潦。’雨水谓雨下之水……潦水流而聚焉,故曰行潦。”[5,p557]《定声》:“从水尞声,或以涝为之。《礼记·曲礼》:‘水潦降。’《释文》:‘雨水谓之潦。’”[6,p318]按:潦,雨水聚集到一起。
撩,《说文·手部》:“理也。从手,尞声。”[4,p252]《玉篇》:“手取物,又撩理。”[9,p116]《段注》:“理之也。之字依玄应书卷十五补下云谓撩捋,整理也。今多做料量之料。”[5,p599]《约注》:“理乱谓之撩,犹治疾谓之療耳。事物纷乱,以手区处而,条理之,斯谓之撩也。料本训量,与撩双声,故相通假。”[7,卷23,p36下]按:用手整理堆集在一起的凌乱的东西,使之有条理,核心义仍是“聚集”。
轑,《说文·车部》:“盖弓也。一曰辐也。从车尞声。”[4,p302]《玉篇》:“车辐也。”[9,p337]《段注》:“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恒星也。盖弓曰轑,亦曰橑;橑者,椽也,形略相似也。《释名》曰:‘橑者,盖叉也。叉者,今爪字。’辐,三十湊軗,亦如椽然,故亦得轑名。”[5,p726]《定声》:“后出‘盖弓’之训实为橑椽之转注。”[6,p318]按:轑,古代木制车的顶棚,用木架在一起,和“椽”类似。
三、“尞”作为声符的待考字
鷯,《说文·鸟部》:“刀鷯。剖苇,食其中虫。从鸟,尞声。”[4,p80]《玉篇》:“鷦鷯,小鸟,在苇。”[9,p446]此字无从可考,或许仅是从尞得声而已。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除“鷯”字以外,共有十九个以“尞”为母文的同族字,它们以母文为基础加上外化符号(类属标志),而使母文的意义具体化、对象化。这些母文外化字(即同族字)意义相通,发音相同或相近,充分证明了“母文表义”这一理论的科学合理性,也为文字考释工作提供了一个极佳方法。
[1] 沈括.梦溪笔谈(二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2] 蔡永贵,李岩.右文说:新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1):46-47.
[3] 蔡永贵.汉字字族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
[4]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
[8] 汉语大字典(4)[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
[9] 顾野王.宋本玉篇[M].北京:中国书店,1983.
[10]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Disscussions on Character Family of “尞” in Shuowen Jiezi
XIAO Fang-p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ignified root character theory of CAI Yong-gui, the characters in the Shuowen Jiezi which belong to the same primitive character of Liao(尞) are studied. There are twenty characters with the “Liao” pronunciation, nineteen of which belong to the Character Family of “liao”. Among them, only one pronounces “Liao”, but the meaning is irrelevant.
Shuowen Jiezi; the same primitive character; character family; character family of Liao(尞)
2011-11-13
肖方平(1984-),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训诂学、文字学。
H109.2
A
1009-9115(2012)01-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