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焕林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市 300131)
在教育的应试化、作文的标准化和程式化的大背景下,中专作文教学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许多教师认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已逐渐形成一种僵化机械的训练模式。它表现在:过分强调作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过分强调形式的标准化而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观察、积累、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但是教育的应试性,迫使教师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只要求文章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能自圆其说。于是学生的作文便都成了“假大空”文章,并且作文构思是典型的“主题先行”,主题积极向上到严重脱离生活本身的程度,且观念陈旧俗套。命题作文可谓千人一面,从形式到内容接近统一模式。曾有学者大声疾呼:“中国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到哪里去了?”“请教育别再摧残孩子的想象力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八股作文的流毒,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气;升学的终极目的,使机械的训练窒息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作技巧的强化,使学生丧失了敏捷的思维和新颖的创意。
而中专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语文基础薄弱,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使得作文教学难上加难。中专学生普遍有“作文恐惧症”,对作文产生一种抵制心理。作文教学处于“两难”境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虽然教师孜孜不倦地命题,讲评,修改,但收效甚微。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往往绞尽脑汁,还是无话可说,不知该如何下笔。即使写出了作文,也是应付之作。空话,大话,笑话连篇。与“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相去甚远。
想象力贫乏的表现:思路阻滞,思维狭窄;臆造代替想象,脱离生活本真;构思程式化,千人一面。
那么究其原因原因:首先,大部分学生没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悟人生,因而没有丰富的人生。其次,学生知识视野狭窄,阅读积累薄弱,缺乏语言积累和思想涵养。现在的中专学生,读书无鉴别,无选择。对科技书籍、文学名著几乎没兴趣,阅读量远远不够。甚至连《红楼梦》都不曾读过。他们只对市面上流行卡通、漫画、武打,言情等畅销书感兴趣。但也只是关注故事情节。阅读积累的欠缺,使学生腹内空空,那么源于经验的想象力自然很难生成。再次,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缺乏创作的激情和情感。
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模式化作文训练,教师命题远离学生的隔膜以及它的偏、难、怪,都使学生失去了创作的欲望,不会以写作为情感抒发之必要,更不会“遇悲喜则生情,触佳境而兴奋。”再者,中专学生的学习以就业为导向,没有升学的压力,他们做作文就是为了积累学分,有很强的功利性。在此状况下,学生就更加没有写作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了。
此外,学生学习质量滑坡,知识素养先天不足,作文基础薄弱,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中专学生想象力苍白还与学生思想懒惰有关。苏联教育家皮杰烈夫说过,懒惰会使精神和体力萎缩。很多学生认为职专没有升学的压力,就放纵自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赖于思考,轻视写作。学生质量滑坡,知识素养先天不足,作文基础薄弱,学生自卑心理严重。
“想象是一种诗性品质,它是智力激活的产物,它以情感为动力,记忆为原料,知识积累为依托,创造为指归,它不为概念性的认识所僵硬规定,而是趋向非确定性的阐释和描述。它要求把心性中最自由的灵气在瞬间发射开来,以心为师,尚真情重实意抒性灵。”
(一)培养学生作文想象力,我们教师应树立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1.教师应关注生命本体的内在需求,命题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游刃有余”
李白坚先生认为,好的选题将提供给学生宽广的入手角度,丰富的叙述内容,给学生以精神的触动。也就是说,好的命题,会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学生以感情的诱导,使学生见其题目,而“情动于中”,提笔而作,一泻千里。
在写作教学中,命题应更加关注生命本体的内在需求,关切职专学生的心灵和精神遭遇及处境,关注学生的言语潜能,个性及他们的理想与追求,使命题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命题要打破陈规,要有开放性,留下广阔的想象与思维空间。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想象,发挥他们的个性与特长,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开放性的命题可以推动学生积极的想象,使想象力成为为形象思维的核心力量。
2.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及差异性,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传统作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剥夺了学生的自主话语权,压抑了学生的个性,窒息了他们的创作冲动和激情,从而使他们视写作为畏途。
所以,作文教学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就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他们的内心感受,遵从他们内在的生命意志和情感体验,保护他们的才情,给他们最充分的写作上的自由与最广阔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尽情书写自己的对生活的感受,表达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的本真感受和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不断从写作中感受语言创造的乐趣,享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写作的“巅峰体验”。
“反弹琵琶”法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前人的见解提出疑问,另辟蹊径,推陈出新,从逆向探索中提出与前人相异的见解。如:针对“水到渠成”,提出“水到未必渠成”,针对“开卷有益”,提出“开卷未必有益”。要鼓励学生敢于向定论质疑并反其意而用之。
3.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营造参与氛围,让学生的想象力自由的驰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驱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引起学生创作的欲望,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可见兴趣对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课堂气氛,以诱导学生内在的知识渴求,激发其学习兴趣。我尝试精心设计新授课指导语,巧设问题、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和兴趣;或者制造学习障碍、强化操作环节、创设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发掘和运用人体语言等,为学生营造想象自由驰骋的氛围。
4.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想象氛围,拓展想象空间,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摆脱思维定势
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能力的训练应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可见,联想、想象有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激发思想的火花;此外,阅读时能超越文本,借助联想及想象,上溯远古,下及未来,到已知的未知的世界中,任意傲游。在想象中进行知识的链接,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使文思纵横驰骋,有如泉涌。
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联想想象的方法,努力创设想象氛围,鼓励他们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克服思维定势。
以课文中实例作为教学材料:
(1)类似联想: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变形”,是类似联想的一种。它是把甲物看成乙物。变形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常常用到。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对琵琶声的描写,堪称千古绝唱。作者调动高妙的想象,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花下莺鸣,冰下流泉,等一系列新颖精妙的比喻把琵琶声从急骤到轻微,从清脆,婉转到幽咽冷涩,再到高昂激越的抑杨变换过程,用“以形喻声”和“以声喻声”的形式,形象的描摹出来。尤其乐声在“裂帛”之后的静寂,在刹那间构成了音响的空白——宁静,也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然后,从实践角度,播放音乐,如《彩云追月》或《平湖秋月》,设置情境,刺激学生想象。通过集体讨论、教师启发、指点、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训练。其中,学生听完音乐后,围绕着“月”进行了想象:
圆月(秋月)——中秋,游子思乡 李白的《静夜思》——余光中的《乡愁》,思乡,念家——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圆,渴望统一
明月——游子思乡——孟郊的《游子吟》——母爱
春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人生与宇宙——时不待我,把握今天,创造辉煌
月球——登月——“神六”上天,“嫦娥”——科技强国
月——《二泉映月》——盲艺人阿炳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音乐与文章链接,写一篇优美的关于月色的写景抒情散文。
5.激励评价一一帮学生克服自卑,重建失落的自信
作文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情况的反馈。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激发和维持外在动机的措施。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就涉及到了教学反馈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想象自由飞翔,及时反馈是很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作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想象。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挖掘较差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活想象潜能,使作文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此外,我还注重对职专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艺术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二)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角色的转变
首先,我们教师应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并把教育看成心灵的对话,把作文教学过程看成切磋,讨论,引导,激发,唤醒,升华的过程。教师应去掉权威的神秘武装,融洽师生关系,实现广泛合作。改变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机械模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其次,教师应从程式化作文知识的灌输者转化为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者,引导者和鼓励者。从课堂上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尊重学生的想象、构思,并以平等参与者的角色参与作文的创新构思及新颖立意,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智力效应。
(一)教师应在树立学生自信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热爱并深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想象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是人们在某一契机的诱发下以曾经知觉过的有关的事物为物质前提,即以回忆的表象为材料,经过分析和综合加工和改造,而创造出来的新事物。
生活中的直观形象变成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是写作的第一步,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如果基础不丰富、准确,学生在表达思想时就会空洞,把头脑中的形象转换为作文中的形象时,就会因缺乏具体饱满的东西而苍白、单薄、幼稚、虚假,所以,获取更多的表象是增强想象力的根本。
1.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感受和体验生活
学生进行写作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体验。
要让学生从观察单纯的事物和简单的活动状态着手,逐步观察比较复杂的事物和比较复杂的活动状态,并进行分析总结。
观察,指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的对象。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训练自己捕捉美的艺术观察力。
去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具有生命形式的事物,去观赏高山的雄姿,去倾听江河的咆哮,去感知秋叶的叹息,去触摸大地的体温。在生活中,那一缕流云、一片残瓦、一根小草以及袅袅的炊烟、潺潺的溪流、熊熊的火苗等无不具有与生命同构的形式,无一不是创作的素材。只要教师经常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现象世界,耳熏目染,就能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并能使他们对外物的感知越来越敏锐”
同时,观察还要有深度,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美出来。此外,要善于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看出不寻常来。还要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此观察深入了,生活素材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会成为学生的记忆和头脑中的表象,才成为想象的基础。
感受生活,是指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承受外界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写作主体自己的艺术感觉的过程。要想培养写作想象力,要学会感受生活。时刻用自己艺术的触觉来感觉世界,调动感受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经验与情绪,全身心投入的,用感情色彩来看待日常生活。
体验生活,意味着写作主体设身处地,身体力行的经受和体味自己的写作对象。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过:“言者心之声者,欲代此一人立言。现以此一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李渔的意思是说,写作中可以“视笔下人物为己身,引山川日月为知己的人我不分,我物不分的心理境界。”
因为全部感受体验,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情绪,想象的基础上创立成功的。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之后,还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分析,综合,审美判断和评价,要透过现象,开掘作品深处的意蕴,升华主题,提炼人生哲理,审视社会历史。
2.引导学生在观察体味生活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教师在教会学生熟悉和把握了生活中可用于写作的素材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细致专心的倾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爱赠分明的感情,去捕捉人物身上和自己身上的感情信息,把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人事情景,连同自己的独特多样感情体验,贮存起来。久而久之,澎湃的激情就要催发出创作的灵感和想象。
巴金曾说他写家的时候,他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挣扎。他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由生活蕴积起来的感情,便会化作写作激情,催发出创作的灵感和想象。这种写作激情,就是驱使学生进行写作的动力。
鲁迅说:“创作根植于爱。”写作主体在观察体味生活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审美情感,并把自己的世界观化作真情实感,才能真正的选择,捕捉生活,才有创作的灵感。
同时,澎湃汹涌的写作激情是促成想象的酵母。所以,在写作构思的过程中,要充满激情,想象才能任意驰骋。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写作创造活动,既是形象的思维,又是情感的思维。情感则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在整个艺术思维过程中都伴随着艺术家的情感活动。所以,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充满激情,这样,想象才能任意驰骋。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教他们一定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必须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因为感情、热情、激情、爱情,都是激发写作欲望的最基本的心理。
(二)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知识视野
阅读能为写作提供模仿的范本。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离开阅读,写作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开始。重视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鉴于阅读于想象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在语文课上讲解文学精品的同时,还要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任务。指导学生把篇幅较长的名著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短小的散文在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后,或者每周安排专门的阅读课,还应指导学生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阅读计划和目标。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最基本的是精读、略读、速读。面对不同的读物,应该怎样选择阅读方法。……同时多介绍一些名人的阅读经验和方法,以供学生采用和借鉴。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可把讲授式、讲练式、议评式、评改式,交互使用。不管应用那种作文法,都不要忽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童庆炳.文学概论(修订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