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肉种鸡产蛋性能的原因有哪些

2012-02-03 02:06徐传涛高莲莲山东省新泰市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2年14期
关键词:种鸡产蛋率均匀度

文│徐传涛 高莲莲(山东省新泰市畜牧兽医局)

我国引进的肉种鸡品种一般为AA、艾维茵等,其产蛋高峰产蛋率能达到80%以上,并能维持7~8周的时间甚至更长。但是由于饲养密度大,从国外引进后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自然环境条件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肉种鸡产蛋性能异常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一问题愈来愈严重。肉种鸡产蛋性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开产日龄推迟,产蛋率上升缓慢,高峰期产蛋率低,或是达到产蛋高峰期后很快下降等。而且发病后令人束手无策,投放药物也很难奏效。产蛋率是家禽对应激反应最为敏感的一个指标,无论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或疾病应激等都可以通过产蛋率或产蛋曲线的变化反映出来,且原因相当复杂。必须认真分析查找,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做到对症下药,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笔者对影响肉种鸡产蛋性能异常因素进行探讨,与同行交流。

一、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水平是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水平的饲养管理可以使肉种鸡产蛋率高、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久,而饲养管理不当包括种蛋的选择、雏鸡的选择、鸡群均匀度、饲养密度、人员管理、光照、湿度等的失误都会使肉种鸡产蛋性能发生异常,从而导致产蛋率下降。

1.体重控制不当。育雏期体重没有达标,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及羽毛发育不好,致使鸡群对光照刺激不能产生良好的反应;10周龄后违背其生长发育规律,强行通过少给料量将超重鸡群拉回标准体重;10周龄后周增重不达标;17周龄后,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5%以上,导致性成熟不均匀;为了片面追求体重均匀度,对大体型鸡过分限饲,而对小体型鸡拔苗助长,生产出了所谓的“大轻鸡”和“小重鸡”,从而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

2.均匀度控制不佳。均匀度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体重均匀度;二是体型均匀度;三是种鸡丰满度,包括下腹部、胸部、翅膀等的丰满度。体重一致而骨骼大小有差异的鸡群间的体型是有差别的,种鸡群对光照和饲料水平变化的反应并不同步,从而影响种鸡的生产性能。经验表明:均匀度每增减3%,每只入舍母鸡产合格种蛋增减4枚左右。

3.光照制度不合理。光照对肉种鸡生殖系统的发育起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光照一般包括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的波长以及光照均匀度。适当减少光照可以增加种蛋受精率。北半球温带气候条件下每年2~6月份孵化出的鸡群,在8~12月份达到性成熟,处在开产日龄,一般会出现开产延迟甚至开产后产蛋高峰不明显的现象,特别是没有光照控制的鸡舍更易出现此种问题。

4.喂料量增加不适宜。料量的制订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学依据,单凭以往的经验,有的甚至机械地照搬饲养手册提供的参考料量,而不是和鸡群的实际发育情况密切结合,从而导致营养供应不足或过剩。生产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订料量:(1)监测体重、体况:母鸡每周都应保持一定的周增重,不足或过多说明营养摄入不正确,应及时调整料量。(2)监测蛋重:利用蛋重大小来确定营养摄入能否满足获得最佳产蛋性能的需求。正常情况下蛋重是持续增加的。如果料量不足,蛋重会连续4~5天不增加,这时应将下一次加料时间提前,如果已达到所预计的高峰料量,也应再增加3~5克料量来解决问题。

5.人员管理因素。

(1)饲养密度太大。由于受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饲养者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养殖户育雏、育成的密度通常偏高,直接影响育雏、育成鸡的质量。

(2)通风不良。育雏早期为了保暖,门窗均封得很严,舍内空气极为污浊,雏鸡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出现流泪、打喷嚏、患关节炎等症状,处于一种疾病状态,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种鸡的质量难以达标。

(3)有效料位、水位不够,致使鸡群均匀度差。由于育雏的有效空间严重不足,早期料桶、饮水器的数量不可能很多,造成鸡群均匀度差。

(4)同一鸡舍饲养不同批次的鸡。个别养殖场或养殖户,在同一鸡舍装入不同日龄的鸡群,不同的饲养管理,不同的疫病防治措施,不同的光照制度等因素,也是造成整栋鸡舍鸡产蛋不见高峰的原因之一。

(5)开产前体成熟与性成熟不同步。一般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见蛋日龄相对偏早,产蛋率攀升的时间很长,表现为产蛋高峰不上去,高峰持续时间短,蛋重轻,死淘率高。另一种是见蛋日龄偏迟,全期耗料量增加,料蛋比高。

二、营养因素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饲料由于生产地区、单位和批次的不同,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存在掺杂使假或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使用同一种饲料,饲养不同品种、不同羽色、不同体型的鸡,难以适合不同鸡群对代谢能、粗蛋白、氨基酸、钙、磷的需求。某些肉种鸡场往往只重视饲料蛋白质而不重视能量,粗蛋白水平相对不低,但杂粕的比例偏高,饲料的利用率则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养殖户不注意这一点,不从总耗料、体增重、死淘率、产蛋率、料蛋比、淘汰鸡的体重等方面综合考虑,而是片面地盲从于某种饲料的价格导致肉种鸡日采食饲料摄取的能量不足,直接导致种鸡开产日龄延迟或产蛋率异常,所以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影响标准,提供优质的配合日粮。

三、受精率和孵化率因素

1.饲料质量的问题。现在一些饲料厂家公鸡料中的粗蛋白在15%左右,而肉种鸡公鸡营养标准要求粗蛋白在12%左右,这使得我们在饲喂肉种鸡过程中,加少量饲料种公鸡就严重超重,对于这种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改变饲料配方,使用氨基酸含量高于营养标准,但粗蛋白含量在12%左右的公鸡饲料,从而使种公鸡不超重但又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或每周都能上调料量,使鸡达到均衡发育。

2.管理方面的问题。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人为地造成公母鸡不能正常交配,其表现为:公鸡与母鸡“分居”,公鸡不上棚架,母鸡不下地面活动。造成原因是产蛋高峰前期公鸡性成熟过早,公鸡性欲旺盛,使少量性成熟母鸡不敢下地面。管理建议:种公鸡混群后公母鸡比例在6:100;随着产蛋率上升,逐渐增加公鸡数量,达到高峰后公母鸡比例应在10∶100左右;另外一个原因是舍内棚架过高,体重偏大的公鸡上下太不方便。建议棚架高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

3.公母鸡方面的问题。种公鸡担负着全鸡群的繁殖任务,种公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受精率、孵化率及雏鸡品质等生产效益,因此种公鸡的管理要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对于喂料量、体重及光照的控制一定要按饲养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切不可大意,任何疏忽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4.种鸡人工授精因素。人工授精是提高种公鸡利用效率和受精率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技术要求操作,将会得到满意的效果。正确的采精操作技术是保证受精率的重要环节。但若出现精液量极少或没有精液、粪尿的污染、精液中带血、性反射过快、性反射差,排精慢等因素,都会使受精率降低,从而造成母鸡产蛋率异常。

四、应激因素

肉用种鸡生产过程中,应激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所谓应激是指鸡体对外界刺激或刺激因素的非特异性反应。饲养密度大、垫料潮湿、通风不良、氨气味太浓、温度不适等均易造成应激,从而使产蛋推迟。在生产实践中,预防应激,调适应激是饲养管理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之一,控制应激是保证肉用种鸡育雏、育成、产蛋三阶段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产蛋期种母鸡对应激十分敏感,哪怕有异常噪音或者有一两次的惊群现象都会在产蛋方面表现出来。

综合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三个阶段,肉用种鸡的应激危害性有如下若干方面:

1.导致种鸡生长受阻、体重减轻、均匀度下降、发育不良、种鸡育成率、存活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影响产蛋性能,不同程度的应激均能引起产蛋率下降,使产蛋高峰期难以达到理想峰值。

3.影响种蛋合格率,包括双黄蛋比例上升、蛋壳变薄、破壳率上升、软蛋率增加、蛋内容物稀薄。

4.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出现免疫抑制,抗体产生减少,发病率增加。在实际生产中应激产生的危害既可发生在单一某方面也可在几方面同时发生,不同的应激因子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一种或多种危害。

饲养管理中,对于客观存在而无法避免的应激因子所产生的应激,在应激产生前可于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或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来提高机体防御力。

五、疾病因素

产蛋期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传支、减蛋综合征、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顽固性腹泻等,产蛋鸡一旦发生上述疾病将会不同程度的损伤生殖系统,且病程较长,导致产蛋率下降。即使病愈,产蛋率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鸡群中易出现低产鸡、停产鸡。寄生虫病主要是鸡球虫病,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原虫病,对养鸡生产危害极大,尤其是地面垫料平养的肉种鸡极易爆发,很难防治。

霉菌毒素引起的中毒也可使产蛋鸡产蛋率下降。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对动物、植物和人类具有很强的毒性,可使鸡只生殖系统受损,从而导致产蛋性能发生异常。霉菌毒素对父母代肉种鸡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计算成活率、产蛋率、孵化率以及死亡率上升造成肉鸡生产的损失来衡量。

育雏期内发生生殖性传染性支气管炎(假母鸡)。有的鸡群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后备母鸡体重、均匀度均达标,第二性状发育良好,就是达不到产蛋高峰。剖检时输卵管不发育或阶段性发育,但卵巢发育正常。原因是雏鸡在1~2周感染生殖性传支,为此,应尽早进行传支的免疫,选用H120或Ma5疫苗毒株免疫,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的抵抗力。育雏、育成阶段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或内脏型痛风而导致尿酸盐沉积,开产后产蛋鸡虽没有输卵管缺失现象,但可能影响生殖功能,导致产蛋性能低下。育成阶段发生传喉等严重呼吸道病引起的发育滞后,也会造成鸡群的产蛋性能较差,高峰期产蛋率下降10%~20%。

六、药物因素

针对我国肉种鸡养殖的大环境,病毒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的广泛流行,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的普遍性及不能进行有效的免疫,生物安全成本过高等,种鸡群合理用药是必需的,主要针对细菌病、寄生虫病、应激诱发因素、疫苗免疫因素及防治疾病的继发感染等。对肉种鸡群合理用药会有效防治绝大多数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疾病,同时是缓解应激反应及切断疾病链的最有效方法。同时种鸡用药可以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产性能,改善种蛋品质、提高孵化率、健雏率等,是控制垂直传染性疾病或蛋传性疾病的辅助性手段。但是不合理的用药会影响鸡的生产性能,扰乱鸡的胃肠道、生殖道正常菌群,且对雏源性细菌产生耐药性,更重要的是,还会对鸡群的产蛋率造成影响。

常见的导致产蛋率异常的用药原因有以下两点:

(1)使用了抑制产蛋的药物,如痢特灵、无霉灵、痢菌净、金霉素、氯霉素、地塞米松、氯苯胍,球虫净等。

(2)紧急预防接种:在鸡发生某种传染病时,可能要选用某种疫苗进行紧急接种,这会造成一段时间内产蛋率急剧下降,之后,有的能恢复到原来的产蛋率,有的则不能回到原来的产蛋率,甚至造成永久性的产蛋率下降。影响产蛋率下降的疫苗有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

猜你喜欢
种鸡产蛋率均匀度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蛋鸡饲料添砂效果好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低压滴灌灌水均匀性研究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种鸡雏鸡培育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