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兵,闵三旭,李岳林,杨文珍,师艳萍,张思永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提高外科学实训教学质量的探索
陈吉兵,闵三旭,李岳林,杨文珍,师艳萍,张思永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目的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外科学实训教学质量。方法 建设规范化外科实训室,提高教师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优化实训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结果 经过教学改革,实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改革前,学生(2006级临床专业)实训考核成绩平均分78.0、良好率26.0%、优秀率6.0%;教学改革后,学生(2008级临床专业)实训考核成绩平均分87.6、良好率42.0%、优秀率17.0%,教改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外科实训室规范化建设,优化“教法”、“学法”、“考法”等教学改革措施,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实训成绩明显提高,也使外科学实训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外科学;实训教学;质量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学习外科学需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学好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积极参加实践,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巩固理论知识[1]。外科实训教学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对其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和手术基本技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外科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且学生存在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较差等问题。针对以往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技能操作的问题,我校自2008年开始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实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为满足外科实训教学的需求,我们按照医院手术室设计要求,建成模拟手术室两间、准备室1间、刷手间1间,使教师能够开展无菌术、手术基本操作和动物手术教学;综合实训室两间,可使学生进行外科常用手术器械的辨认、使用方法的学习及打结、缝合的练习;心肺复苏实训室1间,能够进行现场心、肺、脑复苏急救的练习和气管插管的操作练习。实训室面积由原来的300m2增加至500 m2,将实训项目制作成规范的流程图悬挂在墙面上,将实训教学相关设备增加至900余台。开设无菌术等11项实训教学内容,且实训室能同时容纳100名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另外,实训室还实行开放制度,安排教师专门辅导,学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双休日自由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练习,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训练习时间。
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结成“传、帮、带”小组,小组对青年教师进行临床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双重培养,鼓励其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组织外科教师课余时间在校附属医院坐诊,参与手术、值班等,以积累临床经验;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技能操作比赛,激发他们的活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并统一操作手法;选派中青年教师到省内外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并将其学习情况及时汇报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增强实训师资力量,聘请附属医院中、高级职称医生担任部分实训教学任务,增加班级实训分组数,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将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消毒、铺巾等单项操作练习改为单项示教、综合练习,使操作具有连贯性并更加贴近临床;把学生打结练习由不戴手套徒手进行改为戴手套打结;尝试将临床专业外科学实训当中的无菌术和护理专业无菌术实训项目进行医护合作式模拟教学[2],使医护角色更贴近医院手术室模式,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在动物剖腹手术实验中,让临床与护理系学生搭配组合开展手术,分别扮演主刀、一助、二助、麻醉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不同角色,体验手术中的无菌原则及手术人员协作、配合的氛围,通过实践掌握手术的基本操作和无菌技术,通过严格的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与对手术对象负责的精神[3]。
教改前我校选用梁力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外科学》,教改后选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外科学》。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我校多次修订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训实习指导,编写了既能满足医学生执业医师考试,又能满足学生临床实践要求的《外科学技能操作指导》和《外科学实训考核标准》。在对教材的具体处理上采用“删”、“合”、“简”和突出重点的方法,把教材中性质相同、分节阐述的内容进行合并,进行有代表性的综合讲述。对其他学科已有论述的内容进行简述略讲,从而使学生明确实践目的、规范实践过程,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实行以“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转变的教学改革,增加实训学时数,将理论与实训授课学时的比例由原来的7:3改为6:4。实训结束后采用“多站考核”,考核项目包括打结考核,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考核,消毒铺巾考核,切开缝合考核和心肺复苏考核。其中打结、心肺复苏为必考项目(各占40分),其他考核项目随机抽取一项(占20分),3项成绩的总和为实训成绩。实训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30%,使学生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实训练习。教改前期末总评成绩标准为:平时成绩×10%+实训成绩×10%+期末成绩×80%,教改后期末总评成绩标准为:平时成绩×10%+实训成绩×30%+期末成绩×60%。
(2)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技术人才[4]。积极开展外科技能竞赛活动,将参赛选手由教改前的自愿报名、教师选派优秀学生的方式改为全体参与、临时抽号的方式,并且把次数增加至每年两次。优胜者给予奖励,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临床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集中两周时间强化训练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医院实习。毕业时将外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考核,考核不及格者将被推迟毕业。
(4)落实临床课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制度,把教师参加附属医院临床工作情况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设规范化外科实训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优化实训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等教学改革,我校外科学实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改前,2006级临床专业学生实训考核成绩平均分78.0、良好率26.0%、优秀率6.0%;教改后,2008级临床专业学生实训考核成绩平均分87.6、良好率42.0%、优秀率17.0%,教改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学生对授课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学生对授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5],教改后学生对实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教改之前高8.2%。而且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反馈,我校2008级临床专业学生无菌观念强、动手能力好、基本功扎实且能较快适应实习医师角色。
表1 教改前、后学生实训成绩、满意度比较
传统外科实训授课采用的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因而,学生的练习时间较短,不能完全掌握教学所要求的内容,教师也难以发现学生的操作失误。另外,在目前新的医疗形势下,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愿意让学生为其进行服务,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减少,操作能力欠佳。通过加强建设规范化的外科实训室,优化教法、学法、考法,完善激励机制等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外科学实训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习前就能熟练掌握外科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效缩短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适应期,达到了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的目标。通过对照研究发现,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相同时间的训练后,同时进行“多站考核”,结果显示,教改后较教改前学生的外科实训操作能力和成绩明显提高。我校多年的教学改革证明,实验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6]。
[1]朱宁,王尚透,蒋建平.外科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54-455.
[2]衡艳林,陈燕.医护合作式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技能操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07-108.
[3]黄春兰.外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7):165.
[4]陈敏.操作技能竞赛引发对操作考核的几点参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0):78-79.
[5]韩加刚,杨翔,王振军,等.以提高外科基本操作能力为主的临床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80-81.
[6]杨奕.医学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32-33.
G420
A
1671-1246(2012)24-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