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5例

2012-01-31 05:34赵子源李俊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周径川芎嗪丹参

赵子源,李俊海

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5例

赵子源,李俊海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用药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与川芎嗪。结果:治疗组85例中治愈22例,有效6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5%,双下肢周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川芎嗪能有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诊疗不及时可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1]。2009年3月—2011年5月,我们运用抗凝溶栓联合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治疗85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共167例,按就诊次序不同分成2组。治疗组85例,对照组82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1)平衡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0~14 d;(2)尿激酶2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每8 h 1次,静脉滴注,1次/d,3~4 d后改为每12 h 1次,再使用8~10 d,总剂量为500万U~640万U;(3)速避林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共8~10 d;停用前2~3 d开始口服华法令2.5 mg,Qd,首剂加倍,具体剂量根据PT-INR调整。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10~14 d;川芎嗪16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10~14 d。

1.3 观察项目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即行走后下肢周径,酸胀症状的改善;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试剂盒购自挪威AXIS-SHIELD Po CAS公司,测量范围 0.1~20.0 mg/L,所测正常人的含量<0.3 mg/L。

1.4 疗效判定 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修订的疗效标准[2]。

2 结果

2.1 疗效 167例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患肢肿胀明显减退。第2~3 d患肢肿胀开始减轻,1周左右症状均明显缓解。对照组有1例第10 d突发咳嗽、血痰,肺动脉CT造影证实右肺下叶小动脉栓塞,继续溶栓抗凝治疗,加用罂粟碱及吸氧后症状消失。治疗组85例中,基本治愈22例,有效6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47%。对照组82例中,基本治愈19例,有效6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0%。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下肢周径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双侧下肢周径差值明显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7 d,治疗组双下肢周径差值减小不明显(P>0.05);治疗后14 d,治疗组双大腿及双小腿周径差值均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肢周径明显减小,见表2及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测定结果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大腿周径差比较(±s,cm)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大腿周径差比较(±s,cm)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a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5

n治疗组对照组85 82治疗前80.8±13.9 79.7±12.5治疗后7 d 75.3±15.6a 74.9±16.2a治疗后14 d 58.3±10.4aa、b 63.4±9.7aa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小腿周径差比较(±s,cm)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小腿周径差比较(±s,cm)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a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5

n治疗组对照组85 82治疗前62.3±6.4 62.9±7.1治疗后7 d 59.3±8.9a 60.1±8.5a治疗后14 d 45.7±8.1aa、b 48.5±9.2aa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结果比较(±s,mg/L)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结果比较(±s,mg/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a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5

n治疗组对照组85 82治疗前4.32±3.75 4.21±4.08治疗后7 d 3.19±1.56 3.32±2.51治疗后14 d 1.32±0.75aa、b 1.98±1.3a

3 讨论

血液淤滞、静脉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是已被公认的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随着研究发现,单独的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及高凝状态不足以致病,DVT是由几个危险因素的共同参与形成的。据文献报道[3-4],半数以上的DVT患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遗传、解剖学异常、手术、恶性肿瘤、严重创伤和骨折、长途旅行、妊娠期和产褥期、口服避孕药、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等。研究表明,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中,左下肢受累明显高于右侧,约有70%的患者都存在左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本研究病例中,半数以上为左下肢,与以往报道相符。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密切相关,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普通外科手术、选择性神经外科手术、髋关节骨折、髋关节成形术、膝关节成形术。高龄、女性、肥胖、恶性肿瘤、SLE、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疾病等,也是DVT高危因素。DVT早期溶栓治疗,不仅有利于恢复血流,更重要的是保护正常的瓣膜功能。Vachni[5]研究显示,血栓的完全溶解率仅为25%,完全不溶解率为32%,溶栓的关键是把握时机,溶栓时间愈早,效果愈好。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温通血脉的功效,也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红细胞聚集现象,降低血液黏度,同时还可以促进纤维蛋白原的溶解,抑制血小板在损伤时的功能亢进,因而具有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作用,有利于血液的流动、减轻组织肿胀,消退患肢水肿。川芎嗪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川芎为血中气药,上行巅顶,下达血海,无处不到,具有活血化瘀、疏风止痛、理气的作用,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抑制细胞增殖。中药的应用可增加尿激酶、肝素等药的疗效,能产生协同作用。

本研究分别应用抗凝溶栓治疗与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比较了二者疗效差异。本组167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肢体肿胀程度有了不同程度的减轻,患肢静脉通畅程度均有明显提高。在进一步的统计中我们发现,治疗7 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4 d时治疗组效果明显,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中西医联合治疗优于单独抗凝溶栓的效果。

[1]Kwak HS,Han YM,Lee YS,et al.Stents in common iliac vein ob⁃struction with acute ipsilater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early and lateResults[J].Vasc Interv Radiol,2005,16(6):815-819.

[2]尚德俊,王嘉桔,王书桂.中西医结合实用周围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0-161.

[3]Colnell CW.Rat ionale for thromboprophylaxisin lower joint arthro⁃plasty[J].Am J Orthop,2007,36(9):11-13.

[4]Hurst DR,Forauer AR,Bloom JR,et al.Diagnosis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liocaval compression syndrome[J].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2001,34(1):106-113.

[5]Vachani A.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Analysis of Benefits and Risks[J].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2004,11(5):328-334.

R654.4

A

1007-6948(2012)03-0277-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2.03.018

天津市天和医院血管外科(天津 300050)

(收稿:2011-10-08 修回:2012-02-26)

(责任编辑 侯玉芬)

猜你喜欢
周径川芎嗪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真实世界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联合用药复杂网络分析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川芎嗪联合mTOR抑制剂调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