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薄层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2012-01-30 11:08沈剑辉陈海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6期
关键词:分叶征空泡毛刺

沈剑辉 茅 亭 陈海军

肺癌在我国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占全身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70%~80%的患者在肺癌确诊时已至中晚期失去根治机会[1],所以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治成为患者延长生存期的关键。目前CT是小肺癌首要的检查方法,而螺旋CT的开发和应用对肺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近2年来我科室诊断的51例周围型小肺癌(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 SPLC)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近2年来我科室诊断的SPLC患者51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为56.5岁。本组患者均自带外院胸部平扫CT,其中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常规健康体检中偶然发现;45例咳嗽、痰中带血丝;24例咳嗽伴胸痛, 11例出现胸膜转移、胸腔积液,2例骨转移(L2椎体转移1例,右侧第5肋骨转移1例)。51例患者中中腺癌28例,鳞癌19例,小细胞癌4例。肿瘤直径<2 cm者24例、<3 cm者18例、为3 cm者9例。

1.2 扫描方法

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所有病例均采用横断位薄层平扫+动态增强扫描, 层厚为1.25 mm,层间距为1.25 mm。横断位薄层平扫后,用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注入碘海醇或优维显100 ml,速率为2.5~3 ml/s,第20 s开始扫描主动脉期相,第40 s扫描肺动脉期相,第120 s扫描平衡期相。病灶局部放大采集数据,通过工作站对病变进行后处理,采用窗宽1200 HU、窗位70 HU观察病灶大小、形态、位置并测量CT值,然后与病理结果对照。

1.3 观察项目

对比观察横断位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单独采用薄层扫描2种方法对患者肿瘤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棘突征、短毛刺征、空泡征的显示率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数据均代入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最后的诊断结果由2名高年资医师做出具体诊断,并描述各肿瘤征象,由表1统计数据可知,薄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在血管集束征(如图1所示)、分叶征(如图2所示)、细支气管气相(如图3所示)、短毛刺征(如图4、图5所示)。显示率明显高于平扫,有统计学意义(x2=4.865,x2=6.331,x2=4.048,x2=16.452;P<0.05),而胸膜凹陷征(如图1所示)、棘突征(如图2所示)、空泡征(如图5所示)显示率较高,无统计学意义(x2=0.706,x2=1.038,x2=0.540;P>0.05)。CT增强扫描周围型小肺癌完全强化45例,周围强化6例,周围小肺癌具体征象见表1。

图1 胸膜凹陷征、空泡征

图2 分叶征

图3 细支气管气相

图4 棘突征、短毛刺征

图5 短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

表1 CT普通平扫及薄扫+动态增强扫描对肿瘤征象的显示情况比较(n=51)

3 讨论

周围型小肺癌是指肿瘤直径≤3 cm的段以下支气管肺癌。普通CT平扫速度慢,经常由于患者的呼吸不配合以及扫描层厚过大而漏扫,而且对病灶的内外征象显示不够理想,对结节定性困难。采用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动态增强扫描不仅速度快,减少运动伪影,同时由于采用容积扫描,不存在漏扫病灶现象。能全面细致显示结节的细微征象,对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由于小肺癌的征象较细腻,存在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64排螺旋CT增加了空间分辨力,减少部分容积效应,使影像更清晰,可以显示结节的细微解剖结构[2],避免了因对结节定性不准而误诊、漏诊现象。

周围型小肺癌[3-4]基本征象是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相、空泡征等,这些征象反映肺癌的生长方式和瘤周的病理改变,上述征象的综合判断能极大提高诊断的正确性。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主要依据是病灶的边缘征象和病灶内部特点。Felson[5]研究报道,2%~4%的肿瘤发生空洞,内有气体,洞壁厚而不规则。谭理连等[6]报道具有空泡征或毛玻璃征CT表现的周围型肺癌,可以检测血清SCC-Ag浓度,相对于无空泡征或毛玻璃征肺癌低,而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表明[7],分叶征多提示病变生长速度不一。本组资料表明64排螺旋CT显示肿瘤的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明显高于普通CT平扫。

吕英刚等[8]研究表明,CT不同的重建算法对诊断SPLC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例如MPR从不同方向清晰显示周围型肺癌本身及其周围结构的细节,SSD可极好地显示复杂的、重叠结构病变的三维形态及与邻近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提高肿瘤周边征象的显示。VR图像能够很好地显示血管集束征,结节肺门方向的图像能够最大限度地显示受累血管,而且根据血管走行可区分肺静脉和肺动脉。

张敏鸣等[9]发现肺癌的微血管分布有周围密集分布为主和均匀分布两种类型,相应强化也表现为周围强化和均匀强化两种形态。本组CT增强扫描周围型小肺癌完全强化28例,周围强化3例,于增强1~2 min后全部病灶强化达到峰值,后缓慢回落。周围型小肺癌可侵犯纵隔、胸膜,位于纵隔旁的肺癌直接向纵隔浸润生长,位于肺边缘或叶间裂附近的肺癌可直接侵犯邻近的胸膜[10]。本组有11例肿瘤侵犯邻近的胸膜,出现胸腔积液征象。

CT检查周围型肺癌因其无创、可重复、显影清晰等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1],以上分析表明,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2-13],螺旋CT可以提高周围型小肺癌各种征象的显示率,减少误诊和漏诊[14-15]。诊断中要熟练掌握各征象的影像特点,做到熟练运用,提高诊断符合率[16]。

总之, 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是肿瘤本身征象、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多个征象的综合分析诊断,不能凭单一征象下结论。因此,选用多种扫描方法和手段使征象显示的越多,诊断的准确率就越高,才能达到对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1]马大庆.肺部空洞影像的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7-14.

[2]刘国荣,程传虎,蓝博文,等.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诊断周围型小肺癌[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3):16-18.

[3]周旭辉,李子平,谭国胜,等.高分辨率CT正向概率判别法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29-33.

[4]刘国荣,黄饶生,钟兰生,等.多层螺旋CT二维(2D)及三维(SSD)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0):895-897.

[5]Felson B,Wiot JF Some less familiar roentgen manifestations of carcinoma of the lung[J].Semin Roeutgenol,1977,12(2):187.

[6]谭理连,周洁,李志铭,等.周围型肺癌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g的相关性[J].放射学实践,2011,26(4):410-413.

[7]邓耕.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J].中外医疗,2011,15(17):166-168.

[8]吕英刚,闫巧焕,暴军辉,等.多层螺旋CT重建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2):143-144.

[9]张敏鸣,周华,邹煜.肺癌肿瘤血管生成CT及MRI灌注成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5,20(4):286-290.

[10]温建逸,苏永光,韦志武,等.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28-30.

[11]付志爽.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84-85.

[12]王伟,聂书伟.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5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2):6758-6759.

[13]李兴荣,李豪刚.周围型小肺癌X线与CT诊断方法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19):75-76.

[14]彭迎霜.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诊断[J].吉林医学,2011,32(2):287-288.

[15]朱全新,姚巧林,王庆荣,等.周围型小肺癌的螺旋CT诊断[J].临床荟萃,2011,26(4):346-348.

[16]王金勇,王若琳,汪涛,等.周围型小肺癌42例CT诊断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88-89.

猜你喜欢
分叶征空泡毛刺
低弗劳德数通气超空泡初生及发展演变特性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水下航行体双空泡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MSCT征象与Ki67、PKM2、SPINK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小攻角水下航行体定常空泡外形计算方法
基于CFD的对转桨无空泡噪声的仿真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