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及语言

2012-01-29 11:57谢正华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离题偏题切入点

■ 谢正华(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情况看,取消了切入分后,作文得分差距很大,得低分的大多是偏题、离题、立意肤浅、语言幼稚的文章。所以,要想在高考中作文不失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审好题,避免偏题、离题

笔者在近几年的阅卷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因为审题不准导致偏题、离题而得低分。从这些学生的字迹和语言功底来看,都应该是平时语文学得相当不错的学生。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审题呢?

1.弄清写作对象与可写的范围

即弄清题目的本义是什么,引申义、比喻义又是什么,在这范围内的都可以写。虽然近两年江苏省作文考题提倡降低了审题难度,但降低难度并不等于没有难度,并不等于一篇作文什么都可写。如2009年江苏省作文: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品味时尚”品味的对象是“时尚”,那么,何谓“时尚”?“时尚”是审美领域的,是时兴的、可模仿的。考试时许多学生特别是一些好学生,他们会觉得我这样写是不是太肤浅了,是不是太大众化了,于是他们就想向深处挖:我们不要表面的时尚,我们要有内在的时尚,这种内在的时尚他们认为就是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于是他们就写爱国,就写诚信、坚强、宽容、乐于助人等高尚品质了。他们没有反过来想想,人的精神品质是永恒的,已经不属于时尚的范围了,所以导致偏题、离题。

2.弄清题目结构,把握写作重点

题目结构有下列几种:

(1)词语式命题

如《尝试》《脸》《难》《安》等。词语如果是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指“人脸部”,引申义是“表情,情感”;词语如果是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用增补法,化大为小,选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作为作文内容,如“安”的范围很广,可以组成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等词语,选择其中一个深入写。

(2)短语式命题

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

主谓关系的重点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之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略的。如果只抓住“知足”而把“常乐”置之度外,就离题了。如果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这就切题了。偏正关系的重点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心灵的选择》,写作重点不在选择,而在于如何经过心理斗争做出抉择,“心灵”才是重点。动宾结构的重点一般是动词。如2002年上海题“面对大海”,题眼应是“面对”,重在“面对”大海激起的情感和联想。并列关系的重点在于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3)句子式命题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能》等。应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又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作重点是“打”,“鲁提辖”是主角,“镇关西”是被打的对象,“拳”是打的工具,围绕“打”这一重点,就可以写打的原因、打的准备、打的经过、打的情景以及打的结果。

二、在不偏题、离题的情况下,作文分数的高低取决于作文的立意

立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文章深刻与否。《考纲》对“深刻”解说如下: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要求提出自己领悟的正确观点,表达自己的深切体会。或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或点明原因,论述结果;或指出规律,预见发展;或抓住关键,击中要害。总之,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要想立意深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切入点要小而巧

文章想要面面俱到,肯定不会深刻,只有选择一个小而巧的切入点才能深入地写。

阅读每一篇发表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可以发现作者选择的切入点多是小而巧。“小”指从小事写起,如话家常般娓娓带来;“巧”指切入点巧妙地扣住题目,或明或暗,或形象阐释、或寓理于事,读完之后常令人拍案叫绝。在《拒绝平庸》的优秀作文中,有的学生从小餐馆的店名切入,有的从家里待杀的鸡切入,还有的从自己熟悉的老姚其人切入……这些被选作切入点的事物或人物都是具体而细小的,但他们都是小作者独具慧眼所得。随着对这些小的切入点的想象、描写、叙述和议论,逐步对“拒绝平庸”进行形象生动的阐释。所以,切入点若选得好,注重小而巧,考试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

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1)依靠;(2)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3)团结协作(“并肩作战”);(4)基础(牛顿说:“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例如《过河小卒》:这道题很显然不能按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4.见解独到,思想深刻

学生在作文中人云亦云,肯定不能得高分,要得高分就必须要有超出常人的见解。

如2010年高考,陕西一考生写了一篇题为“张爱玲的遗憾”的文章,文章用对比手法,将张爱玲与众多文坛巨星相比较,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坛骄子们正是把自己融入时代洪流向前的大环境中,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张氏的遗憾,缘于她自己为自己设定的小环境”。这样的见解超出一般考生,很独到,所以能拿高分。

文章要写得深刻,需要认识深刻,而要认识深刻,作者必须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或者阅读大量的书籍。高中生的阅历相差不大,而且现在的高中生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般都是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的,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挫折,很少有人能从自己的阅历中总结出深刻的认识。因此,阅读量的大小决定了他们认识的深浅。其实,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情,而阅读可以跨越时空,呈现不同世界里的不同经验,从而使学生从别人的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自己的认识。所以,一般阅读量大的学生,语文素养较高,认识要超出其他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就深刻。

高三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没有很多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其实,教科书和现代文阅读也能给学生启发,有些主题、立意教师可以借鉴。

三、作文要有文采,但并不意味着堆砌辞藻

毫无疑问,很多学生为高考做了充分的准备,背了很多优美的词句,但这些优美的字词句堆砌起来未必就是一篇好作文。有些学生的文章乍一看语言很美,但通读下来却使人不知所云;还有些学生故意卖弄语言,文章华而不实。这些都被教育专家定性为文风不正。如2011年高考作文“拒绝平庸”,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

千年一如既往地淡漠了浮华,吹落了曾经,丢掉了汉宫飞燕,迷失了阿房大火,销熔了战场硝烟,拒绝平庸,铸就了辉煌。

此处把“拒绝平庸”去掉或者换成其他词语,句子同样成立,作者写出这看似华美的句子想表达什么,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读者更是不明白。

作文时,我们应尽量指导学生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但一定要明白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千万不能以辞害意。

猜你喜欢
离题偏题切入点
抓住关键,反复推敲
解释式纪录片“离题”及其运用
准确界定核心概念规避“偏题”“跑题”
立准原点 系统构思
六类卷:36分以下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六类卷:36分以下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浅谈小学高年段作文如何避免偏题问题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