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校园文化引领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

2012-01-29 08:17孟文玉
职教通讯 2012年29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校园文化校园

孟文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认识和审视大学的文化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要研究高职校园文化特色,首先要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校园文化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1932年在其著作《教学社会学》中提出的。而在大陆,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概念的最早提出并得到公认则是在1986年4月上海交大举行的第12届学代会和1986年5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在理论界,人们热衷于校园文化问题的探讨,但却没有对校园文化的精准定义,“校园文化”究竟是什么,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校园文化指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所逐步营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生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貌,是一种寓教于活动的文化形态”。[1]概括上述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可以得出: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以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为主体不断创造并共享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的结合体。它包括三个方面:(1)校园物态文化。如校容校貌、校名、学校标识、校内的建筑物、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2)校园行为文化。主要包括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文化和校园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和课余生活方式,如校园文体活动、学术研究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3)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想、校园文化氛围、校训、校风、学风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师生心灵,规范师生心灵,使师生员工在优良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作用的具体展示。国内许多学者对校园文化功能都有较深刻的研究,综合起来,集中的观点主要有导向、凝聚、激励、教育、辐射、创造、控制、愉悦身心、约束、娱乐等功能,笔者认为,传统校园文化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师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力量,起着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所以,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导向力量。尤其对青年学生来讲,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都还得在不成熟的阶段,特别需要正确的引导。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的:(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师生的指导作用;(2)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导向。

2.凝聚功能。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校园精神文化上。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校园成为师生员工学习的乐园、生活的田园、幸福的家园,能够让身居校园的师生员工深切地感受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向上;师生员工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下树立“与学校共荣辱,与学校共发展”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凝聚起全院师生员工的力量为学校树立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地努力与拼搏。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精神风貌。

3.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对师生员工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它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来使师生员工接受教育,而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广大师生员工。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物态、行为和精神文化,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得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逐渐内化为信念、觉悟、习惯,从而带上特定校园文化的烙印。

二、特色校园文化之于高职院校

(一)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及要求

高职教育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这是校园文化在高等性方面的体现。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这是校园文化在职业性方面的体现。

从本质上讲,高职校园文化特色是高职院校凭借其个性化的文化来区别于其他学校。从作用上讲,高职校园文化特色有利于塑造学校的品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只有同学校的办学目标,所在的相关行业,所在的地域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不长,文化积淀薄弱,许多学校是由原来一所或几所中专校组建升格而成,校园文化建设与硬件设施相比较存在明显的“短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意识缺乏”,对校园文化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上认识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硬件建设,轻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的现象;(2)“固步自封”,思想观念的陈旧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明显的中专校痕迹;(3)“迈错台阶”,部分高职院校现代化的校园走上了模仿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道路,并出现严重的雷同现象。

三、以特色校园文化引领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区别于本科院校和中专院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职业技术教育。高职院校在教育目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应当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谋划可持续和谐校园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转变思想观念首当其冲。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转变三种观念。

1.转变校园文化建设对和谐校园构建和学校发展作用不大的观念。一些高职院校认为,只要加强师资建设、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学校就能又好又快发展,完全忽视掉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助推作用。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步伐,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毫无校园文化可言。

2.转变中专校办学观念。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一所或几所中专校组建升格而成,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行为方式,难免还存有中专院校的痕迹,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略显薄弱和缓慢。

3.转变盲目攀比、求大求全的观念。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校区建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一味向本科院校看齐,不符合自身实际,盲目的攀比和求大求全的思想观念,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趋于雷同,毫无自身特色。

(二)切合培养目标,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构建可持续和谐校园

确定目标,有的放矢。有了良好的思想观念作基础,高职院校在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上要结合实际,做到“三切合”。

1.以人为本,切合高职学生发展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更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及创新意识的提高。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又要在注重技能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技能的同时,能够推陈出新、创新学习。

2.以校情为根本,切合学校发展实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传统文化、现实文化和目标文化,体现出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1)识别学校自身传统文化,这是凝练校园特色文化的有效途径。要充分挖掘学校发展历程中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事件、时间、人物等,增强学校师生员工对本校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爱校、护校、强校的意念;(2)确认学校自身现实文化,这是校园文化建设得以提高的出发点和基础。它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认识到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和可取之处,进而合理扬弃;(3)设想学校自身目标文化,这是校园特色文化得以长足发展的指引。只有立足现实,才能得到师生员工的认同,这样的目标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只有合理展望,才能让师生员工有所追求,这样的目标文化才能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3.以社会为本,切合社会发展所需。学校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情况,要将学校的发展置身于社会发展这个大环境中,因此,特色校园文化必须要体现时代性,要与社会的发展与走向相契合,服务社会发展,才能拥有绵绵不绝的发展动力。

(三)突出自身特色,彰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和谐校园

1.突出企业特色。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它的这一职业技术教育属性,要求毕业生走出校门即可顶岗操作,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企业特色。可在进行专业技能的教育的同时进行企业文化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同时,还可通过“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模式,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文化。此外,还可通过“企业进校园,车间进班级”,为学生构筑企业式的学习环境,突出专业特色,彰显特色校园文化。

2.突出行业特色。许多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龙头专业或特色专业,如财经类、纺织类、食品类、电子信息类、旅游类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通过行业知识、典型行业人物、事件等制作上墙展示;邀请相关专家、能手讲座交流指导;举办与本院特色相关的主题大型学生活动、展演等,营造浓郁的行业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

3.突出地域特色。地域特色是高职院校应对地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地域产业结构决定了地域内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经济特征。因此,高职院校的地域特色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而这一特色主要通过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服务来体现。[2]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上实现与地域的有机结合,构建地域特色。如开发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文化项目的研究工作,满足当地社会多方面的文化需要,把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三下乡以及科学知识、技术技能、法律援助、文娱演出进社区、农村等活动为地方文化服务;依托学校人才和资源等优势为所在地域社会提供人才培养(培训)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以及物质资源服务等社会服务,让学校更好的融入社会。

特色就是生命。特色的校园文化关系“两高一新”高职人才的培养,关系优秀品牌高职院校的建设,关系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与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以此引领和谐校园的建设。

[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邓莹.挖掘地域文化精髓,凝练校园文化特色,推动地域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9(17).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校园文化校园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校长管理要学会“望闻问切”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关于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