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根基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但是目前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普遍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明显滞后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只有在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
从表面上来看,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合作,但实质上,校企合作的还少不了政府和行业的参与,只有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合作,才能真正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代表成员参加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由校企合作理事会、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三层”执行机构,分别承担“规划、组织、执行”三层职能。形成“四方”共建、“三层”运行的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基本框架,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有效探索。
“四方”职责明确。政府负责制订企业承担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科技项目、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和各类平台建设,制订招生考试改革办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等相关制度,优化办学环境;行业通过制订行业规划和行业标准、通报行业发展情况、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宏观上指导学院相关专业建设;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就业岗位,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科技合作,共建双师素质培养基地、兼职教师储备基地和实训基地,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职业院校调整部门设置和职能,深化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学院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使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与社会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打造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开展社会培训,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服务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建设。
“三层”运行有效。规划层主要作用是制定决策,组织层主要作用是组织协调,实施层的主要作用是负责执行,三者之间相互合作,形成整体。规划层为校企合作理事会。实施理事会例会制度,政、行、校、企“四方”代表成员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发展目标、重大改革项目、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的讨论,并集中决策;理事会其下设秘书处,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全面规划、协调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相关工作。组织层为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区域合作委员会主要负责推选并产生区域内的理事单位,协调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掌握校企合作情况,建设并管理校企合作工作站,推进“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区域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向校企理事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其日常工作和相关协调工作由区域内校企合作工作站承担。专门委员会是根据校企合作载体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学院内成立的政策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专门委员会,并分别挂靠相关部门,搜集相关信息并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实施层: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学院聘请)和各系教学骨干等组成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其主要职责和组织行为是:第一,负责组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负责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安排专任教师的培养与兼职教师的聘任等工作;第三,负责校外实践条件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安排与就业指导等工作;第四,负责组建科研团队,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组织教师参与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第五,负责监控专业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以及整个专业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保障。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由教务处统筹,专业调置、教材整合、课程规划等具体工作由各系(专业)教研室组织实施。
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现有基础、毕业生就业区域特点、以及学校所服务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四方”成员的组成、“三层”结构的设计、区域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职责设定可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要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运行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体系,校企合作理事会的运行要有实体依托、专人负责,才能真正保障“四方”、“三层”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