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2-01-29 05:55林志香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林志香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林志香

(福州教育学院 公共基础系,福建 福州 350108)

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基本正确,但是在多元思潮冲击和教育浸润缺失的影响下出现了模糊、混乱和弱化的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把握好培育的“双”原则和“合一”策略,确实有效把当代大学生培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

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根本任务。做为兴国之魂、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明晰和健全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作为社会价值主体的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明确目标、提供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民族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更是大学生自身的大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经济社会建设,拥有强大精神力量有利于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基本正确,但是模糊趋势明显

笔者通过华东、华南、华北、西北其中的七所大专和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以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为主,问卷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出发,共发出1200份问卷和150个电话访谈,收回问卷1 127份。

对问卷分类整理得出: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部分内容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理论指导支持的比例超过57.9%,其中20.5%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模糊,极少数还出现严重偏离;喜人的是同学们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认同感是非常高的,比例所占调查的程度达到87%;共同理想坚信比例约占49.6%;对荣辱观的调查主要是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的调研,对福建农林大学的100名本科学生和福建师范大学50名本科学生的访谈,可以得出言行不一、品行不端极少数,占了访谈的0.5%。总体而言,大多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体系不明晰也不完善,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多元化趋势,甚至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比较模糊。

大学生拥有多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中之一已经存在,但是这个概念是不系统、不完全的。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或者经历,从党的历史、共和国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绩考察,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是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不断创造、发展、创新的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是建党90多年来革命、改革和发展实践的结晶。这些从根本上奠定了学生清晰、准确地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也让高校校园文化在多元思潮冲击中依然保有比较科学的价值观。

(二)思潮冲击和浸润缺失导致价值观混乱的趋势

1.多元思潮冲击,价值体系不明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价值观念混乱和冲突日益明显,校园文化深受其影响。首先是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特别是非主流的思潮。比如:众多西方思想文化依托饮食、互联网到音像等以强势文化对我进行文化渗透,具有政治性、复杂性、战略性,呈纵横交错、立体多样的态势,几乎无孔不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思想领域都受到了深刻影响。其次是影响学生价值理念的途径渠道明显增多,大有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学生的思想不成熟和独立性矛盾日益凸显。加之,高校大学生的心智尚在发展中,社会历练不够,在巨大而繁多的思潮冲击中必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

2.教育缺乏浸润,价值观难以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内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无疑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存在不少障碍。[1]”其一,理论教育或者教材本身没有做到深入浅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容上讲也许量不是很多,但是深厚浓重,从属性上也可以感受到其深刻而庄严,恰恰如此,它仿佛总会令很多学生觉得过于巨大、宏伟,众多培养教育中也存在着无法大众化、通俗化,无法很好的契合学生心智发展,所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认知这是国家的大事,是和伟人、领导人相关的,自然而然“敬而远之”。其二,缺乏双向互动、浸润渗透的教授平台和教育机制。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虽然已经有了有形的教授载体去承载和落实,但现阶段,价值观教育的意识理念还有待提高、内容形式和技术手段上还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吸引学生参与的媒介运用、桥梁搭建等方面也是明显不足;由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在实践操作环节困难,存在着渠道狭窄、覆盖面差、影响力弱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2]。为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在高校的传播和实践中运用,当务之急是做到真正的简明扼要,使其大众化,建立起有效的平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应把握的要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把握的主要原则

第一,遵循“灵魂主导、尊重多元”的原则。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宽容开放、理性冷静的态度,把握灵魂主导、尊重多元的原则。“灵魂主导”就是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中及在各类价值观内部要素之间,以核心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和支配其他的非主流观念和价值支流。“尊重多元”是指在活泼的校园文化中,尊重思潮的个性差异和包容价值观的生动多样。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用主流的健康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他的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学生们的思想和言行走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轨道上来,实现思想支配行动、同时又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个价值理念共同发展,这是我党一直以来贯彻的文化发展方针,才能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总之,做到建立起价值观之间、价值观内部要素之间主导和被主导的融合互动关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导作用,学生思维灵活生动。

第二,遵循“知行一致、自我提升”的原则。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渐渗透、内省升华的过程,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平和开放的心态,坚持知行一致、自我提升的原则。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但凡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力大多来自于思想理论的教授和灌输,这种教育方法是自古以来我国教育管用的手段,通过外部的灌输给受教者。从小学生的欣然接受到现在大学生的叛逆,效果却逐渐打折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如何转化为大学生个体自觉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内化为他们的自身修养,达到“自我提升”这无疑需要形成于社会实践,同时,价值观一旦形成又会成为社会实践的动力。“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参与和体验的过程,是获得一种精神、一种立场的不懈追求的实践过程”[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要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剔除思想中不符合实际的因素,而且能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全国各高校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特别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教育运用,真正把理论运用与活生生的学生生活实践中,让其感受到理论的生命力,这种结合不仅仅提高理论认知,更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这就做到了“知行一致”。另外,通过实践活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经历了思考、行动、反思到领悟,完成了一次理论认知的飞跃,从而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正认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社会学习风气的先行者。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落地”,让学生“知”

要想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首先是他们能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明晰和完善整个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形成作为社会价值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价值体系最终转化为态度和需要,关键做到大众化、“学生”化,贴近学生实际。从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上看,虽然具有相当大的高度,但从一开始就不是晦涩、玄妙的,它应当简洁、明确、具体和通俗,甚至老师可以用几个精辟的词语就能够概括其本质内涵,令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学者做了探讨,虽然难以成为固定标准,但是不失为教师借鉴的一个方向。根据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客观环境、不同的时间节点所导致的不同氛围和情境,选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学生的心理情感相融合。张碧涌先生的一篇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表达:德行天下福满人间》[5]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如此“大众”。当课堂借用此文在课堂传授给学生时,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可以很现实,很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切身体会、亲身感悟,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就可以抵过千言万语,令人茅塞顿开,了解核心价值的方向,知道努力前进的目标,就更加接近和印证我们的“核心价值”。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要“落实”,使学生“行”

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形成主体价值观,需要合理的浸润机制和有效的互动平台。

一方面,加强学科制度完善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科学完善的制度是大学生教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长效机制。特别是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做为学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教育目标到教育途径、从教学内容到考核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建设应该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不断创新、完善。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仅是一项重大的社会任务,更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的文化领地的培育和引领古今中外历来重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的重头戏。完善的制度加优良的文化氛围是培育学生的精神校园,为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科学的浸润机制。

另一方面,利用名师授课,增强网络传媒互动。精品课程、名师讲座等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家风范,感受不用于平常的氛围,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震撼力。学校也可以通过对全球公共课对价值观传播的筛选来吸引和提高学生的培育成效。因为网络传媒给价值观的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既要充分发挥网络的阵地作用,又要防止反作用。网站、论坛、博客、日志和微博等等新生的互联网载体更是层出不穷,这些是学生交流沟通、学习实践的平台,把思政教育网站建设和这些平台有效结合,成立专门团队有效及时的进行科学引导,可以事半功倍。除了利用平台进行教育,另一个必须做的就是创造学生喜爱的、关心的形式多样活动、把传媒和思政教育的传输运用于无形中,让高校学生有健康、绿色的校园氛围。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升华”到价值观,助学生“知”“行”合一

不论是通过学生的“知”还是学生的“行”最终是要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把核心价值体系上升为核心价值观。

充分依托思政教育、有效运用实践教育,发挥大学生价值观建设中的阵地作用。2005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高等学校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括范围约有三至五门学科,《意见》要求每一门学科都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挂钩。加强教授、灌输和学生实践吸收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志愿服务、暑期实践和考查调研等机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学科中。“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的经费[6]。学校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渗透到各门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去[7]。大学生理论接受能力已经远远超过其他的学习阶段,同时对理论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也在提升,科学的理论经过他们的实践认证之后,才能真正是他们信服,对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能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欣然接受,最终能从科学的、理论的高度分析评价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

通过“小老师”政策,提升高低年级学生的价值观。所谓“小老师”政策是指在高校之间或者高校内部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优秀的学生带领和指导低年级或者价值观取向较弱者的一种制度。“小老师”在指导和要求别人的同时不自觉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通过这一举措,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认同民族和时代精神及信奉荣辱观,引导高校学生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

对大学生思想及时加以合理的疏导、引领其弃伪存真,形成科学的价值体系,促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拥护党的领导、发挥建设国家和服务社会的作用,实现个人价值,成为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谢宏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障碍性因素简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12):53.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刘济良,等.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 张碧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表达[N].光明日报,2011-11-28(11).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1).

[7] 张国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学化的实践取向[J].湖北社会科学,2011(6):176.

The cultivation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IN Zhi-xiang

(Fu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uzhou, Fujian, 350108,China)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basic right, but in the multivariate trend of thought and education infiltration los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and fuzzy, appeared weakened adverse orientation, guided by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ough a good grasp of cultivating the " double" principle and the " in one" strategy, indeed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ecome effective to cultivate th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ore values; value consciousness

(责任编辑:马圳炜)

2012-03-14

林志香(1981—),女,福建漳州人,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673-1417(2012)02-0105-05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