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郝思嘉身上看“美国梦”的实现

2012-01-29 05:55张昕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郝思嘉美国梦巴特勒

张昕华



从郝思嘉身上看“美国梦”的实现

张昕华1,2

(1.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2.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外语系,福建 漳州 363000)

郝思嘉是美国梦的追梦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抓住机遇、实现自我。她的身上蕴涵了美国梦的精神, 也是小说《飘》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飘》; 郝思嘉; 美国梦;

“美国梦”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美国人认为在他们的土地上,人人都是机会均等的,只要通过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它主要包含了两层含义: 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成功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才能, 而不是家庭背景。《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力作,描绘了女主人公郝思嘉从16岁到28岁在困境中成长的心路历程。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亚特兰大的重建为历史背景,刻画了战争时期主人公的爱情生活、家庭生活、精神世界,她身上所特有的性格与“美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有密切的关联。

该书自出版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全球,被翻译成至少三十多种语言,而且多年来经久不衰。今天重读这部语言朴实、情节曲折的小说,更深深地被小说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并不完美,却魅力十足的性格所折服。

一、追求个性独立、向往成功——实现“美国梦”的基础

在当时的美国南方,人们过的是宁静、祥和、田园般的悠闲生活。种植园经济体系下,南方贵族拥有土地和奴隶,生活比较富足,但整个社会显得古老、封建、守旧、落后。而北方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南方人并没有意识到落后的种植园经济已经成为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不愿接受外面世界的任何改变。在南方社会里,女人是受男人主宰的,顺从、被动、墨守成规是女人的生活态度,进入上流社会,获得男人的亲睐是她们生活的追求,找一个富有、体面、尊贵的丈夫是他们的生活目标,而一旦结了婚,她们就成了丈夫的附属品。正如爱伦和黑人嬷嬷经常教导郝思嘉,“举止行为要像个真正的淑女”[1](P44),而“郝思嘉喜欢的玩伴不是举止端庄的妹妹,也不是教养优良的韦尔克斯家的女孩,而是农场里黑人的孩子,以及邻居家的小男孩,论爬树或者扔石头,她比起当中任何一个人都毫不逊色。”[1](P44)

比起男孩,南方女孩所受的教育也是非常有限的,郝思嘉不喜欢读书,从小头脑就非常简单、直率。南方社会的女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管她是多么聪明、有主见, 虔诚、纯洁、顺从、热爱家庭是当时对女人的要求。因此在战争即将爆发时,男人聚在一起对战争高谈阔论:“我们不出一个月就能消灭他们……,这还用说,一个南方人就能消灭二十个北方佬”,[1](P78)女人所关心的仍然是谁的服饰更漂亮。主人公郝思嘉似乎对战争更是漠不关心,思想单纯的她仍纠结于她的心上人----艾希礼即将宣布与表妹玫兰妮订婚,于是想方设法,利用别的女孩午睡的时间,躲在威尔斯家的书房里,找到机会向艾希礼吐露心声,因为天真的她相信:如果艾希礼知道她是那么爱他的话,一定会解除和玫兰妮的婚约的,遭到拒绝后,便使出全身力气打了艾希礼一个耳光,“你这胆小鬼!你害怕跟我结婚!你只配跟那个没脑筋的小傻瓜生活在一起!”[1](P88)由于想到自己的爱情遭到挫折和屈辱, 她甚至拿起手边一只小巧的玫瑰瓷碗狠狠地向对面的壁炉扔去。

作品中的郝思嘉16岁初登社会舞台就显示出了直率、简单、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和艾希礼人生观、价值观、志趣截然不同,是不会有幸福的婚姻的,而向一个即将订婚的男子求爱是极违背南方社会的传统的,显示出了她离经叛道的个性。[2]这与郝思嘉的成长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 虽然母亲非常尊贵优雅, 堪称南方社会女人的典范,郝思嘉身为爱尔兰后裔的父亲虽不乏善良,却是一个野心勃勃、粗鲁的人,从小就把她当成儿子一样养育,教她像男孩子一样骑马,渐渐养成了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个性。16岁的郝思嘉虽涉世不深,却乐于打扮得甜美、迷人来吸引男士的目光,甚至有时还假装出无知、无助来迷惑男士,在被男士追求、讨好、奉承的态度中,展现自己的魅力,虚荣心得到满足。郝思嘉外表上继承了母亲爱伦的美丽,实际上从小就表现出了轻浮、任性的人生态度。“尽管散开的裙裾使她看上去优雅得体,顺溜的头发绾成发髻显得风度端庄,一双白皙的纤手交叠在膝上,看上去娴雅文静,可她天生的本性却是掩饰不住的。在她故作娇态的脸蛋上,那对绿眼睛并不安分,即任性又生气勃勃,跟她端庄的举止明显不同。她的礼貌是在母亲的谆谆教诲和保姆黑妈妈的严厉管教下塑造成的,可她的眼睛却露出了天然本色。”[1](P1)

在遭到艾希礼的拒绝后,出于妒嫉,她马上嫁给了玫兰妮的弟弟查尔斯,不久战争爆发了,艾希礼和查尔斯都参了军,不幸的是在赴战场前,查尔斯就病死了。成了寡妇的郝思嘉,不得不整天穿着黑色的衣裙, 假装出一副“心已死”的样子,因为在当时:“寡妇一定要穿丑陋的黑丧服,一丁点装饰都不能有,没有花朵丝带,不能有花边珠宝,最多只能佩戴黑宝石丧服胸针,或者用死者头发制作的项链。挂在帽子上的黑面纱必须长及膝盖,守寡三年后才能缩短到齐肩高。寡妇绝对不能跟人起劲地闲聊……”[1](P100)年轻的她怎能忍受南方封建传统的束缚? 在投机商人巴特勒的鼓动下, 竟然和他在义卖舞会上穿着孝服翩翩起舞, 这在当时的南方人眼里简直是大逆不道的,“她才不管佩蒂姑妈的那帮朋友背后怎么谴责她,举止跟婚前一个样,她参加聚会,跟人跳舞,陪士兵跳舞,对男人调情卖俏”,[1] (P160)虽然很多传统的南方人大为不满,可郝思嘉在心理上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因为她成为了舞会上的焦点。她又在跳舞中虚荣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却毫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 “我不在乎, 别人说什么我一点儿也不在乎......我要跳舞,跳舞, 跳个够。”[1](P144)穿在身上的孝服简直像是套在她身上的枷锁,于是她在别人不解的目光中脱下了孝服,南方人更是把这种举动当成了对南方社会的反叛。郝思嘉身上的反叛精神与“美国梦”所推崇的个人主义,追求人人平等、倡导个性独立、实现自我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郝思嘉从少女时代就不顾一切后果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尽管也是无果而终。她追求个性独立、任性、执拗、率真,心中怀揣一份向往成功、不甘凡庸的梦想,这是她实现“美国梦”的源动力,也是她深处逆境仍能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坚韧顽强、永不言败——实现“美国梦”的重要条件

仅有独立的个性是不够的, 要实现“美国梦”,还需要有坚韧的品质, 能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具有越挫越勇的精神.

纵观郝思嘉的婚姻,都带有功利目的,为了赶在艾希礼之前结婚,匆匆忙忙嫁给了查尔斯,为了有钱交税嫁给了肯尼迪,为了过上富足的生活嫁给了巴特勒。郝思嘉对婚姻的态度都是不严肃的,都是以自己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郝思嘉三度嫁为人妇,两度成为了寡妇:第一任丈夫查尔斯、第二任丈夫肯尼迪的死都没有击垮郝思嘉,甚至伤感很难在她身上停留很长时间,面对不幸却敢于正视现实、乐观向上、迎接挑战, 在她身上时常反射出异样却又迷人的光芒。而艾希礼整日沉溺于怀念昔日美好的生活而一蹶不振,喜欢编织色彩斑斓却毫无现实意义的美梦,与郝思嘉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虽然对于艾希礼的妻子玫兰妮,郝思嘉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嫉妒、不满,不一而足。可是当玫兰妮出现危险、面临困难时, 郝思嘉总是想办法去帮助她, 在战争中亚特兰大沦陷,玫兰妮临产,医生忙于医治伤员,无暇顾及。就因为艾希礼曾恳求过她帮忙照顾玫兰妮,郝思嘉还是尽力实现自己对艾希礼承诺,毫无医学常识的她勇敢地为玫兰妮接生,并在战火中带着虚弱的玫兰妮母子和束手无策的小保姆平安地回到了的家园。冒着巨大的危险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回到塔拉, 这是和她顽强的个性分不开的。

面对着意想不到的变故母亲病故,父亲痴呆、两个妹妹病重,黑人佣人大都离开了,面对满目疮痍的塔拉,坚韧的郝思嘉没有被击倒,而是告诫自己要正视现实。“总会有那么一天,等战争结束,我就会有很多很多钱,我再也不会挨饿受冻, 我们家谁都不会挨饿受冻。我们都要穿上好衣服, 每天都有炸鸡吃, 还要……”[1](P348)郝思嘉勇敢地承担起照顾家人的重担。开荒、种地、像黑人奴隶日夜不停地耕作,为生活奔波, 尽可能地赚每一分钱来养活家人甚至还有玫兰妮母子,郝思嘉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渐渐理解了父亲杰拉尔德所经常教诲的“这世上就数土地有价值, 只有土地能长久……只有土地值得人为它努力、为它奋斗——为它献身。”[1](P27)可以说, 是现实生活的残酷使她不断成熟, 而她的坚强个性又使得每一次挫折都成为成功的动力。

三、注重功利、把握机会——实现“美国梦”的关键

战后,北方佬以高额税收相要挟,为了交300元税以保住塔拉,郝思嘉不惜出卖自己,甚至采取欺骗的手段与妹妹的未婚夫肯尼迪结婚,因为肯尼迪“至少有一家店铺, 还有现钱”[1](P448,婚后她瞄准商机——经营木材厂, 她自己也清楚城市重建的进展有多快, 因为竞争对手很少, 任何人现在搞木材生意都会富有得像拥有一座金矿。”[1](P448)雇佣廉价的犯人劳动、放高利贷,赚取钱财,怀孕之后还抛头露面,驾着马车,与客户讨价还价。精明能干的她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 , 比男人更像个男人。“郝斯佳是个女人, 所以做生意却非常有利,在许多场合显得可怜无助, 反倒能打动买主的心……不过,遇到她这种上等女人的风度不能凑效时, 她便会耍出冷酷的生意人手段, 为了招揽一个新主顾, 甚至不惜做赔本的买卖, 压低价格击败对手。”[1](P486)这时的郝思嘉已经彻头彻尾地背离了南方的传统, 此时的她已经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奴隶主大小姐兑变成了一个不择手段、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人。因为她心中一直坚信,“这个世界除了饥饿和寒冷以及丧失家园,还有什么可怕的。”丈夫肯尼迪参加了3K党,在一次与侮辱了郝思嘉的黑人交战中受伤死去,巴特勒的造访,郝思嘉的眼泪也显得很虚假,而富有的巴特勒的求婚,又使她迅速地步入了第三次婚姻。虽然对艾希礼一直充满幻想,但她更看重的是婚姻能带给她的实际利益,因为在她看来,只有金钱才是舒适生活的保障。

在小说的最后, 历经生活磨难的郝思嘉才看清楚, 她自少女时代以来的偶像-艾希礼原来是一个懦弱、悲观、甚至颓废、被社会抛弃的人,此时的郝思嘉才觉察到巴特勒的可贵,精明能干的巴特勒一直是在她身处困境时给她实实在在帮助的人,是最可靠的人,是最坚强的后盾,可是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巴特勒已远走欧洲,人去楼空,郝思嘉擦干眼泪并没有气馁, 因为在她心中一直坚信: “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1](P762),土地永远能给她带来力量和希望, 她想“这些等我明天回到塔拉庄园再考虑吧,到时我就能够忍受了,明天我一定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留住他。毕竟,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1](P762

小说出版于1936年,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经济衰退,人们精神上也比较空虚,更需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粮食。《飘》的作者以女性的视角, 塑造了一个聪明、有主见、果敢、乐观向上、不屈不挠、不择手段的美国年轻女性形象,在她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历经磨难,永不言败的年轻女性,特别是那句经典的“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更是催人奋进,郝思嘉的“明天意识”鼓舞了许多人直面现实、战胜困难。[3]昔日的一切即使再美好也由于战争随风而去, 只有把握好今天, 期待明天,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按照美国价值观对成功的衡量标准—财富, 郝思嘉是成功的,因为她创造了丰厚的产业,过上富足的生活,实现了美国梦。《飘》在民间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甚至可以说它是一部励志小说,鼓舞人们在任何灾难面前,永不低头。永远对生活充满激情的郝思嘉总是能积极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是真正自己命运的主人。有人说过,“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郝思嘉能够顺应时势、抓住机遇、这种果敢和锐气正是实现美国梦的关键,实现了她的奋斗目标—保住塔拉、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从这《飘》这部小说折射出来的拓荒创业、乐观向上、正视现实、追求实际、崇尚个人主义的精神已逾越了时间的界限,跨越国界,飘向永远。[4]

[1]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北京: 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08.

[2] 郭开文.《飘》中的女性与婚姻[J].小说评论, 2011 (2):200-202.

[3] 曲岩. 解读《飘》中蕴涵的美国精神[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4] 胡国贤.一个美国梦—郝思嘉的现实故事[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15(2):52-54.

Scarlett’s American Dream

ZHANG Xin-hua

(English Department of Zhangzhou City Colleg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Scarlett is American Dreamer. Even in difficulties, she is always active, of strong ambition & diligent. Her characteristic reflects American Dream. Maybe it i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GONE WITH THE WIND is so popular around the world up till now.

GONE WITH THE WIND; Scarlett; American Dream

(责任编辑:黄文丽)

2012-03-22

张昕华(1976—),女,福建云霄人,讲师,在读文学硕士。

I106.4

A

1673-1417(2012)02-0049-04

猜你喜欢
郝思嘉美国梦巴特勒
无辜的《飘》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飘》读后感
事不关己
特别的外宿
随风飘扬
吉米?巴特勒:从不抱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