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视角下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取向相关性思考

2012-01-29 04:27:52车忠强李淼晶刘兰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均等化医学院校公共卫生

车忠强,李淼晶,刘兰涛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新医改视角下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取向相关性思考

车忠强,李淼晶3,刘兰涛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我国新医改的重点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医学院校的学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卫生人力资源,这一群体的基层就业取向,对实现这一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牡丹江医学院的即将毕业的医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对我国目前基层卫生人员状况及在校医学生就业取向进行了讨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为医学院校教育改革及应对基层社区就业提供有益的思考。

基层就业;公共卫生服务;医学生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02.026

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一,新医改明确提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卫生服务政策,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优先发展,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短缺却显得十分突出,而医学院校的学生又出现就业“不理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我院毕业生基层社区就业取向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基本情况及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即将毕业的医学院校学生,07级护理、管理06级检验、影像、临床共519人。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其中男生192人,女生319人,生源地来自于城市265人,农村214人。调查方法是采取发放、填写问卷方式。共发放问卷519份,有效回收问卷501份,有效回收率为96%。

二、结 果

就业取向是指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就业去向的安排和打算,由附表所示,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选择上,大多数(约占90.03%)的学生就业取向是综合二级以上医院和专科二级以上医院,愿意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就业的人数却寥寥无几,这种就业取向是加剧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缺乏因素之一。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的产生和形成,64.30%的学生主要考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不到位是其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就业取向考虑上主要考虑到新酬待遇、其次是个人发展、行业前景和保障的稳定性方面,反映了当代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的成熟和理性,与贾慧群等人调查结果相似[2]。

三、引发的思考

新医改政策中,促进城乡居民逐步均等化享有的公共卫生服务,是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所强调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含义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差异。纠正我国目前卫生资源“倒三角”分布的状况,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硬件建设上,我国各级政府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和项目安排上给予了大量倾注。然而,建立长久、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留的住、用的上基层公共卫生人才。

(一)基层卫生人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新医改视角下,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复杂工程,从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也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乡镇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这些措施无疑对促进和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一战略目标,尤其是完成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最终需要适合的卫生人才队伍来实现,忽视了这个重要因素,就容易导致形式上的“均等化”,也不利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长期和稳定发展。为了解决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卫生人才队伍,尽管中央和各省卫生职能部门采用了许多办法,例如对口帮扶制度、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以及目前将要开展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对暂时解决基层卫生机构人才队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长期战略意义上这些做法是不能解决长远的基层卫生人才问题。椐我们调查和走访,目前,乡镇卫生院在大多数地区存在着人力数量短缺问题,更重要存在着现有卫生人员质量问题,有较多乡镇卫生院没有一个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生,即使有寥寥无几的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生,也是专业不对口,医学技术类专业从事医疗专业的卫生人员时而可见,这种现象在偏远山区表现的更为突出。调查中发现,基层卫生人才这样缺乏,究其原因,基层卫生人才的调配有毕业生不愿去的原因外,还有一个症结就是当地卫生局职能部门没有权利和资格配置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只有用人单位有用人权,因此造成这一奇观现象的存在与现行的管理体制有关。不解决卫生体制问题,很难解决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才队伍问题。

(二)医学生就业取向现状及对策。

有关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调查研究表明[3]在偏远山区经济落后、卫生基础薄弱、卫生专业人才匮乏、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困扰着卫生事业发展。这里有政府的责任,也有毕业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即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热心公共卫生事业,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针对毕业生社区就业取向的现状,作为教育单位应从积极的态度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去工作,可有以下建议供参考。

1.加强对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教育和指导。

从本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就业的人数较少,这对解决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缺乏造成了重要障碍,因此,作为医学院校要大力向毕业生宣传国家对基层卫生机构日益重视和逐渐投入增大的的政策。鼓励毕业生转变观念,基层也是大有作为和用武之地的。

2.改善专业专业结构,适应基层需要。

医学院校的任务是培养国家需要的医学人力资源。因此学校要根据国家的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不同档次的人才,要与其发展相适应,但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多数存在着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攀比现象,谁也不愿作为大学培养的学生到基层去的办学理念,似乎只有学校培养出某某部长、某某院士、某某大医院的领导才光荣或显示自己的办学水平,其时这是一个误区,应以为国家、为人民解决了哪些急需的事情为出发点,衡量一所办学的水平。因此,学校应根据国家需要、广大人民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积极改革现有存在的专业,积极与政府联合培养农村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专业,解决国家之忧,广大人民之需的医务人才。

3.发挥政府政策调控作用。

要彻底改变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现状,关键问题解决人才问题。紧靠教育单位解决这一问题的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政府要制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或者作为考核政府官员业绩来解决基层人才问题。切实解决基层人才的后顾之忧,让留在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安心工作,抓根于基层,安心的服务百姓。

[1]符壮才.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 (2):34.

[2]贾慧群,张永莉,王建辉.由医学生就业调查分析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772379.

[3]方鹏赛.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农村医生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9 (10):38239.

G473.8

A

100221701(2012)0220050202

*通讯作者

2011204

车忠强,男,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之一;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全科医学实习基地构建的研究》成果之一;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新医改视角下面向社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之一;牡丹江医学院课题(项目编号:2011233)。

●院校管理

猜你喜欢
均等化医学院校公共卫生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中国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 11:56:32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4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