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全,王志斌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协作意识培养研究
吴文全,王志斌
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体育活动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班级同学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能使班级的消极情绪逐渐减弱,班级组织内积极情绪逐渐加强。从而学习态度有了改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学生;协作意识;培养
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体育活动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班级同学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能使班级的消极情绪逐渐减弱,班级组织内积极情绪逐渐加强。从而学习态度有了改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邗江中专校是一所职业学校,地处苏中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多种因素影响,个性普遍比较强,心理变化比较明显,行为习惯比较差,习惯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少团队协作意识。针对这些特点,笔者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以任教的08数控(3+2)1班的为实验班做了一些尝试。这个班的学生2008年9月刚进校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班级人数多,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差,上体育课时课堂纪律差,缺少团队协作意识。笔者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五方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而且可以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教学中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主动接近你,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用高尚的情躁,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想法向老师倾诉。所以,体育教师在给学生展示美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的同时,也应是学生的倾诉对象。教师是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融入团体的催化剂。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使学生乐在其中。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是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发展,根据中专生的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游戏创设具体而形象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改变课程的单调、枯燥乏味,而且能提高练习兴趣,满足学生对于娱乐的要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如“运球接力”、“障碍接力”等游戏,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合作氛围,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凝聚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体育教学的比赛合作方法,可以使中专生发展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技能,加强竞争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利用学生追求成功的积极心态,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克服困难,为争取好成绩而努力拼搏。在篮球教学中,利用教学比赛,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于他们来说,能否在比赛中提高自己对篮球的掌控能力,能否在篮球课教学中学到不同的技战术配合来提高自己篮球意识,能否在篮球比赛的时候与同伴携手通过激烈的对抗获得胜利的快乐和满足感是最主要的。比赛中一次成功的集体战术配合,能给他们带来兴奋和开心的体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促进个性发展。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也会辐射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懂得团结协作的意义。如篮球运球教学中,教师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各种运球与投篮相结合的不同练习环节,引导学生在球队中的配合、协作,就能使全队具有整体优势。通过课堂教学的各种练习,使中专生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掌握篮球技术的各个环节的训练,注重团结协作,懂得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更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个人和集体荣誉感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环节。有了荣誉感,学生才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个成员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使整个团队更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如接力赛,团体精神的体现尤为明显。相反,如果学生缺乏荣誉感,不为维护集体荣誉而不懈努力,将直接导致学生各自为战,最终导致纪律涣散。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评优树先活动,使表现好的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表现不足的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促进整体实力的提升,深化学生的协作意识,巩固团结协作效果。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台前走到幕后,努力当好“导演”,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当好“演员”,让他们相互磋商与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倾听与被倾听的能力,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合作,体现了团队精神,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班风、学风有了明显好转。这个班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和先进班级,学生在参加成人高考时,能互帮互助,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最后过关率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班级连续三年获得校田径运动会冠军,班级再没有发生过一次打架斗殴事件。这些应该和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协作意义培养实验有很大的关系。
[1]祝蓓里,季济.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0-206.
[2]高寒.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5):22-24.
[3]李永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J].新课程(教研版),2009(6).
[责任编辑 秦涛]
吴文全,男,邗江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和体育教学;王志斌,男,邗江中等专业学校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
G710
A
1674-7747(2012)20-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