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伟
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王稼伟
近年来,职业教育热议的高频词有:“吸引力”、“质量提升”、“公益性实现”,……,等等。这些关键词反映了当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强烈诉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求因时生发。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正指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它既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直接关系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性议题。因此,政府、学界均对此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许多高论见诸报端杂志。在此且就其建设路径及价值指向做些许粗浅分析。
较之于当前职教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更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公益属性和终身教育理念。
1.以多方联合办学为切入点强化职业特色。服务就业、服务经济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责所在。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还应当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黄炎培先生指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在于统筹协调,借力多方,以“发达职业教育”。尤其当下,在社会基本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起政府引导下的多方联合办学体系。多方联合职业教育体系须具备以下特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科研指导、企业合作和行业监督。其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教育是具有公益性的,“只有国家作为教育投资的主体,才能体现和实现教育的公益性”,因此,要坚持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统筹地位,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办学机制,探索“专业对接产业、培养对接需求、科研对接生产”的实现路径,有效促进生产、教育、科研的互动耦合,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
2.以中高职衔接为突破口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多样化。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指示,今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中高职衔接。2012年,江苏省全面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通过分段培养试点探索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的主要特点为:一是教育集约化,统筹利用教育资源、科学优化教育结构;二是教育多样化,满足学生分层发展需要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而实现中高职衔接,则需要在招生模式、课程衔接、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探求。目前,中职、高职、本科三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尚存在着办学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尤其是高职、本科类职业教育尚难摆脱学科体系的窠臼,这就造成了中高职衔接的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专业课程的重复教学现象;二是多数中职校毕业生较难适应高等教育的文化课程教学要求,如高等数学、英语等级考试等。因此,课程的统筹规划衔接是实现中高职内涵衔接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外有一些比较成功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可以借鉴。如英国的教学单元衔接模式,其做法是将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以教学单元的形式统一定制,单元之间不断接、不重复,衔接紧凑,以此提高教学衔接度和教学效益。又如日本的教学计划贯通模式。以此为借鉴,我们实现中高职内涵衔接的策略如次:一是要统筹安排,科学定位各层次培养目标,规范相应教学大纲。二是要遵循职业教育特点,跳出普通教育学科体系窠臼,按职业专业岗位(群)开发相应课程模块和课程计划,实现中高职课程分层对接、有序衔接。三是建立弹性学分制和学分互认制度,因材施教,兼顾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与特长发展培育,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3.以开放性彰显终身教育价值。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使命是实现公民的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时代的要求。终身教育是实现劳动者个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是教育公益性和教育公平的体现。在终身教育视野下,职业教育须建立开放性教育体系,形成“没有围墙的学校”,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建公共教育服务平台、构建开放教育网络、开发模块教育课程等多种途径,为社会公民提供职业教育咨询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统一,满足公民的自我实现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衔接与融合,共同形成大教育体系,构建中国学习型社会。
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是实现人的尊严、择业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这就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时代使命和社会重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任重而道远,但与此同时,任重致远。致力于此,作为职教人,我们责无旁贷。
(作者系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