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丽,赵山明
(1.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450001;2.中州大学教务处,郑州450044)
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涉及到很多层面的维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时都把人际关系考虑为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客观因素之一,作为评定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有研究表明,人际信任程度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人际信任水平对人们的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人际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行干预,不但可以有助于完善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人格,而且可以改善他们的身心状况,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同时对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加快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对人际信任测量的对象选择:某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60名学员,均为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人,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1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标准化量表《马氏人际信任量表》和自编的《团体活动记录表》、《团体经验评估表》、《心理剧治疗团体状况评估表》对心理剧干预效果做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1.2.2 实施过程
(1)场地和设备
治疗场地:某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的团体活动室。室内铺有地毯,学员可以围坐在地毯上,保证了安静、安全、保密和舒适放松的环境。
设备:在活动需要的情况下保证硬件设施的齐备,如摄像机、多媒体设备、音响、灯光、桌椅以及其他道具等。
(2)整体进程
在前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以及与干警和学员的访谈基础上,预设了心理剧治疗的主题库,围绕着主题库对实验组开展心理剧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剧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为10周,每周进行2次,每次为2小时,总共持续20次。团体人数固定为30人。
(3)治疗流程
本研究中,心理剧治疗的模式(见下图)。
首先根据预设的主题,由治疗师带领实验组学员用音乐或团体活动做暖身活动(对照组不参加心理剧干预),目的是了解学员的情况,制造相应的气氛,调动学员的情绪,同时也是为了与学员及学员间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为心理剧的治疗做准备。
根据暖身情况和团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每次活动进程的需要,围绕预设主题库,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
根据前期的暖身活动将学员分组,每组成员再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问题讨论解决方案,然后根据解决方案认真的讨论如何分工将方案表演出来。学员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比较和思索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带来的不同后果,形成“去恶从善”的良性刺激。一般通过多次的演练,就能重新塑造参与剧情的学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同时,根据演出情况推出主角,其中主角、辅角等由团队推荐或由治疗师选出来,当然,首先要尊重个体的意愿。主角选出后,围绕主题准备下一步的演出。
在心理剧的干预过程中,学员的情绪宣泄是心理剧剧情发展的推动力,并且始终贯穿于场景之中。由于心理剧的自发性和即兴性特征,每一次心理剧的演出都是由治疗师根据学员在治疗期间的变化随时进行干预的。所以,被试学员的人际信任干预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展开的,而学员的人际信任度与个体自身的人格特质、身心状况和交往经验是紧密相联的,因而在开展心理剧治疗时将以下几点作为实验组干预的重点:
①学会采用适当、灵活的方式与人交往和认识事物;
②得到更多的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温暖,使自己不至于如此萎靡;
③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认知,调整对周围环境的看法;
④改变自己不愿意服从规则的幼稚习气。
演出结束后进行分享和审视,促进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关心尊重,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强化主题,总结活动目的,和学员分享正确的认知。
使用SPSS17.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在心理剧干预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进行了人际信任关系的数据测量。对测量结果以实验组和对照组为自变量,以人际信任关系的前后测得分为因变量,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信任水平方面的纵横比较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际信任方面前后测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由上表可知,在进行心理剧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际信任方面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在同一水平上,具有可比性。通过干预后,无论是纵向上实验组的前测和后值测比较(t=8.091,p <0.001),还是横向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值比较(t= -8.034,p<0.001),均表明差异性极其显著;而对照组的前测和后测数值的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t= -0.652,p>0.05),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心理剧有助于促进实验组在人际交往中不良情绪和行为方面的积极改变,有效提高参与者的人际信任度,达到了实验目的。
通过主观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得知,学员们在治疗结束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对照组的学员相比在个体的身心状况、人格特征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与干警访谈中得知,“从细节上观察,所有学员在参加治疗活动后都有明显的积极情绪的转变,学员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接纳程度等都有了很大改善。同时,学员在汇报中也表示都很愿意参加心理剧治疗活动。”
在与学员访谈中得知,心理剧治疗改变了他们的认知,又通过实际的行为演练改进了人际环境关系,增强了自信心。学员反映,“团体让我们体会到了久违的集体温暖和成员之间无比的信任。”“心与心的交流真的很微妙!真想那一刻能定格。”“通过参加活动,我学到了交友的快乐,意识到不能放弃自己,我想我会运用学到的如何与人相处的方法好好改造,早日回家和父母团聚。”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心理剧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经过实验干预,实验组被试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人际信任度与人际交往能力呈上升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人际信任量表得分统计中,经过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得知,实验组在进行心理剧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际信任水平在后测中有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主观效果评估也得知,心理剧疗法使实验组学员在身心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变。这些结论均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即心理剧疗法可以加强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心理健康,有效提高他们的人际信任水平。
本研究尝试通过心理剧疗法来解决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人际信任问题。心理剧是一种使用行动技术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心理剧的参与者通过对过去、现在、将来的生活场景的体验,把长期埋藏的自我认知、情感及行为问题自然表露出来。心理剧演出过程创设的分享、支持与接纳的环境,使得参与者重塑自我的认知图式,重新整合人格结构,提高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社会认知能力,学会摒弃暴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拙劣的压力反应机制,减少重新犯罪的机率。
通过整个治疗过程得出,对于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来说,心理剧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同时也为学员提供了安全的治疗环境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学员的自我展示能帮助个体从多层角度去省视自我心理状态、与他人的关系,帮助个体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目的,建立自己希望的身份,促进学员间的社会交往。心理剧鼓励团体成员扮演各种角色获得直接情感体验,同时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行为反馈中获得新的知识。心理剧的治疗技术鼓励人们更多地表达自己,不仅要探究个人内心的冲突,还要关注人际问题,从如何与他人交往中获得有意义的反馈,减少孤独的感受,尝试以新的方式与那些对自己生活有影响的人打交道,从而改善自己性格不完善的地方。心理剧的常用模式在运用中也表明,成员通常是自己行为的观众,他们在鼓励和说服别人要用平等尊重、真诚守信的方式与人沟通交流,要拥有乐观、自强的品质和行为时,自己也成为了潜在的受益者。被试人员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恰恰得益于心理剧这种即兴而又富于心理动力性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
[1]邹平,秦海燕,毛京一.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2]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干预的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1):121-126.
[3]井维华,张大庆.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析,2006(2):62-64.
[4]蔡迎春.一项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的训练实验[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李靖,赵郁金.上网爱好程度、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200-201.
[6]伍明辉,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6):440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