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大自然的声音》的创作特征

2012-01-28 23:13黄庆鹏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管风琴乐段小调

黄庆鹏

(枣庄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一、作者作品简介

被称为“英国音乐象征”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家亨利·珀赛尔(Henry Purcell,1659-1695),在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历任维斯敏斯特教堂的管风琴师,国王查理二世宫廷乐队的作曲师,皇家教堂的主要管风琴师,毕生差不多都是在维斯敏斯特教堂度过的。珀塞尔的父亲托马斯·珀塞尔曾担任国王御前乐师,所以珀塞尔很小就在皇家教堂唱诗班充当歌童,并得到了汉弗莱(Humfrey)和布洛(Blow)的淳淳教导。珀塞尔变声期后他改任为皇室乐器保管员约翰·亨杰斯顿的助手,1674年他得任维斯敏斯特教堂管风琴的调音师,1677年18岁的珀塞尔接替马太·洛克为24个弦乐手组成的“国王专用弦乐队”创作乐曲,珀赛尔大概在1680—1681年间结婚。此后,他便开始歌剧音乐的创作,1682年他在皇家小教堂成为三位管风琴师之一,1683年又任职为国王的乐器管理员。他曾在1685年为詹姆斯二世和1689年威廉姆三世的加冕礼演奏管风琴音乐,最后一次为皇室演奏音乐是在玛丽皇后1695年的葬礼上。珀塞尔在西敏寺和宫廷里作为管风琴师和作曲家度过了他的余生,1695年11月26日他的葬礼在西敏寺举行,随后被安葬在寺内的管风琴旁。

珀塞尔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最早期现存作品可追溯到1680年,他的作品主要有教堂音乐、宫廷颂歌、歌剧、戏剧配乐和宗教歌曲、民俗歌曲等。珀塞尔一生写了很多经典歌曲,这些音乐作品的旋律柔美动人,婉转秀丽,带有很强的民族色彩,给17世纪英国和西欧的音乐生活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生命的活力。1692年创作的歌曲《大自然的声音》(Tis Nature's Voice)就是选自《圣·塞西莉亚日颂》(Ode on St. Cecilia's Day)里的一首颂歌,它被看做是亨德尔英语清唱剧的一个重要前身。

二、创作特征

1.曲式分析

本曲可看作两部分,转入降e小调之前是第一部分,转入降e小调之后是第二部分。全曲共57小节,其中第一部分30小节,第二部分27小节,整首作品显示了不对称性,也正是符合了“巴洛克(Baroque)”(本义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的风格。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是一个长8小节的方整型乐段,由两个较长乐句构成,规模为4+4。调性是降E大调,和声在第7小节出现属七和旋并完全终止于第8小节。第二乐段比第一乐段要长了很多,而且调性经历了降E大调、降B大调、降E大调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我们没有能够发现方整对称的结构,和声主要在属功能组与下属功能组和弦之间交替进行,在歌曲的第30小节结束在降E大调的主和弦上。

第二部分是由两个乐段和尾声组成,调性转入降e小调,这也给歌曲带来了灰暗的色彩。与第一部分相反,第二部分的两个乐段中第一个乐段较长,和声的运用较为保守,由第31小节开始在降e小调属和弦上开放终止于第41小节。42~50小节是第二乐段,整个第二乐段主要以属功能和弦为主,规模为6+3,在第50小节和声由降e小调的属七和弦归属到降e小调的主和弦。51~57小节是作品的尾声部分,这部分也可以看做是第二乐段的延续,和声进行由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进行,最后完满结束于降e小调的主和弦。

2.声乐旋律

这首歌曲旋律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两个并行的旋律,高声部的旋律是华丽的唱词的旋律而低声部的旋律则是巴洛克时期特有的“固定低音”。本曲歌唱声部的旋律由弱起开始,4/4拍,旋律的音域较宽,比较适合高音声部的歌手演唱,歌曲的主题音调带有明显的歌颂性,由小字组的G音开始一路上行,至第五小节旋律开始下行,第一乐句旋律线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抛物线,第二乐句延续了第一乐句的特点,只是在节奏上更加的急促,在第九、十小节出现了32分音符,第15小节后半句开始旋律在力度和速度上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平稳的速度出现了“cresc”,力度转弱,而且在第十九小节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以后歌曲乐句之间在力度和速度上的对比非常的频繁,这也体现了歌曲在情绪上的变化。歌曲在31小节转入降e小调,增加了灰暗的情绪,歌词也出现了“伤心、痛恨”等字眼。歌曲第二部分旋律的开始便延续了前面的高音,持续了三个小节后旋律才开始下行,第二部分旋律在速度和力度上的变化和对比更为激烈,切分节奏和变化切分节奏运用较多,第49小节在旋律节奏较快的情况下歌曲旋律出现了一个八度的大跳,这无疑给歌唱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演唱这个乐句时歌者对声音应该更多地运用“掩盖”的技术,避免这里出现“破音、喊叫”等歌唱技术上的失误。值得一提的是本曲几乎每一乐句都有一个单词被旋律拉的很长,看起来与我国的“京剧”特点有些类似,这也是珀塞尔歌曲的一个特点。

3.伴奏特点

本曲的伴奏特点比较明显,采用了低音旋律与柱式和弦相结合的伴奏方式,伴奏部分的和声写作比较严谨,给整个乐曲增添了几分肃穆,这种伴奏方式使得整首歌曲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本曲的低音旋律体现在左手的伴奏,右手利用柱式和弦进行了高音旋律与低音旋律之间空白区域必要的填充,整首作品的伴奏没有过分的渲染,只是在力度和速度上有所变化,显得格外的严肃、庄重和歌颂性。

综观全曲,珀塞尔在歌曲《大自然的声音》的创作中,曲式结构采用了巴洛克时期较为流行的二部曲式,而且大小调体系在这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整首乐曲充满了新奇、快速、大胆和喧闹的音响,单声歌曲特点明显,人声的旋律依循了歌词的意义,力度与速度变化对比较多,整曲没有自由的延长音,在节奏和织体上非常的简朴,与几乎固定不变音型的伴奏声部形成对照。通过对歌曲《大自然的声音》的分析和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的诠释这部作品,在我们音乐教学中和实践演唱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棣然,王洪敏译配,周小燕审订.珀塞尔歌曲40首[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2]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管风琴乐段小调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的对比性研究与思考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四 季 相 思
七问管风琴
思 夫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帕切贝尔的管风琴宝藏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