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创业教育的多元联动保障机制构建

2012-01-28 22:34
职教通讯 2012年11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学校教育

洪 娟

青年学生创业教育的多元联动保障机制构建

洪 娟

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方面的错位使得青年学生的创业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推进青年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就是构建多元联动保障机制,为此,从强化政府主导机制,深化学校创业培养机制,激发学生能动机制,完善社会导向机制等四方面着手,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青年学生;创业教育;多元联动;保障机制

1989年11月底至12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会议报告中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这个概念,此后,创业教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的呼声高涨。虽然不少院校与专家对创业教育进行探索,但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与学生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案,青年学生创业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建立相应的教育保障机制。

一、青年学生创业教育保障的缺失

(一)主导者——政府缺位

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设立并实施,政府是教育的引导和管理机关,本该在创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政府出台的有关创业教育政策基本上属于原则性的宏观政策,覆盖面有限,而且很多政策只停留在行政层面上,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部分政策缺乏配套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致使青年学生的创业活动缺乏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环境营造和规范服务,最终面临创业夭折的悲剧。

(二)实践主体——学校错位

职业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是创业教育实践的主体,而实际上却忽视了创业教育,在课程开发、师资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即便是少数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职业学校,授课教师很少或从来就没有创业经历,授课如纸上谈兵。

(三)行为主体——学生移位

青年学生是创业教育的主体,也是创业教育的最终受益者。但在现实情况下,学生创业的自主性很低,出现角色的移位,缺乏创业的勇气和决心,缺少持之以恒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很多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往往只看到创业成功的辉煌,而忽视了创业背后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就退缩,最终导致创业的失败。

(四)参与者——社会虚位

社会作为创业教育的环境要素,在创业教育中发挥着导向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读书为做官”的官本位思想,安于现状、求稳怕争的传统文化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心理和人们的价值取向,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具有风险性的创业被国人排斥,而社会舆论媒体对学生创业也缺乏有力的宣传,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没有形成。

二、构建多元联动保障机制是推进青年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

解决政府缺位、学校错位、学生移位、社会虚位的问题,对推进青年学生创业教育有重要意义。而构建由政府、学校、学生、社会构成的多元联动保障机制是推进青年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

(一)实现创业教育目的的重要桥梁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兴起的重要教育理念和重要改革措施,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和战略抉择,但是许多学校创业教育被悬置高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既有的教育机制形成了比较牢固的“路径依赖”,垄断了教育资源”[1],抑制了青年学生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机制就是导向,规则决定成败,要把创业教育从理念和计划变成现实活动,就必须构架能够发挥多方力量的创业教育多元联动保障机制。

(二)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

创业教育活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求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全新的职业教育体制和宏观机制,并在宏观运行机制框架内,构建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微观机制。创业教育多元联动机制不仅涉及到宏观的政策,也涉及到微观的教学,正是满足了这样的需要。

(三)改变创业教育现状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成为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而在现实中,仅依靠政府的文件无法解决现实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多方面合作,构建创业教育多元联动保障机制才是明智之举。

三、青年学生创业教育多元联动保障机制构建的思路

(一)强化政府主导机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推进青年学生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的坚强领导、强力推进、综合协调、监管调控、服务保障是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坚实基础。

1.加强创业支持政策的倾斜。切实发挥创业政策对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育、创业激情的激发、创业机会的捕捉、创业权益的维护等方面的作用,对创业教育的目标、组织、管理、效果、激励等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2.开辟创业教育绿色通道。政府降低市场准入标准,简化相关手续;联合银行、企业、学校筹资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为青年学生筹措创业资金开拓渠道;为青年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和劳动资格培训;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人事档案托管、职称评定等各项服务。

3.组织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协同有关教育科研机构组织全国性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创业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扶植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在创办企业、产品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中寻求相关企业、资金支持和法律、政策咨询架通桥梁、搭建平台。”[2]

(二)深化学校创业培养机制,发挥主阵地作用

1.积极转变观念。各类学校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造性人格作为培养目标和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广大学生突破现有的从业、择业观念,促进学生树立现代创业观。

2.加强课程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要“软化学科界限,加强交叉性;要避免单科深入,注重融通性。”[3]加强反映最基本科学知识的基础课程;加强文、理、工、管有机结合的综合课程;增设一些包括创业理论、创业风险、创业心理等内容的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的科学体系性,学时比重合理,时序安排恰当。

3.创新课堂实践。结合专业教育,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创业社团和创业指导中心,发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创业模拟实践;策划创业计划书大赛,培养创业骨干和精品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把丰富的创业理论应用到多种形式的创业“第二课堂”中。

4.建设师资队伍。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的创业教育观念,加大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力度;要设置专职创业教育教师岗位,并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多元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特色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保证。

(三)完善社会导向机制,创造积极的环境

1.运用舆论手段,营造创业文化氛围。运用新闻媒体网络的有力手段,发挥其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渗透力强的优势,加强对典型的创业事迹和成功的创业实例的报道,在榜样带动中释放创业教育效应,消除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强化抵抗挫折、化解失败的教育,提高社会成员对创业失败者的容忍度。

2.运用民间的教育资源,加强创业教育。发挥社区、家庭等在创业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实例和创业基地,激发社会教育机构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积极性。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创业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和联合,使之在未来的创业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四)激发学生能动机制,发挥主体性功能

1.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青年学生要将创业提升到个体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将创业作为种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选择,明确人生奋斗目标,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坚定创业信念,变“要我创业”为“我要创业”、“我能创业”。

2.提升个体情商,培育创业品质。大量研究证明,智商(IQ)的高低在成功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成功=20%智商+80%情商,同时,情商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培养得到提升。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战胜困难的能力。让他们在取得成功时,不骄不躁,不断进取;在面对逆境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3.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创业能力。课堂上学习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以致用。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为直接创业或未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自我效能感,追求创业成功。自我效能感指学习者对自己具有成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是自信心在某项任务中的具体表现。“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选择、创业活动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以及创业的成功。”[4]所以,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树立学生创业信心对创业成功尤其必要的。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澳大利亚未来学家埃利雅德说:“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5]只有建立起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有序的、优化高效的创业教育多元联动的保障机制,青年学生的创业教育才能得以优质、快速、高效的发展与实施。

[1]王曼文.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机制的构建[J].中州学刊,2009(3):142.

[2]毛克平.建立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8):49.

[3]陈志华,包雅玮.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机制研究与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10(5):125.

[4]王晓红.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62.

[5][澳]埃利雅德.21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M].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4.

洪娟,女,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高校德育。

G710

A

1674-7747(2012)11-0047-03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物联网无线通信传输层动态通道保障机制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