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视角下解读理论知识的作用与实施

2012-01-28 17:19汪立亮
职教通讯 2012年18期
关键词:理论职业高职

汪立亮

职业教育视角下解读理论知识的作用与实施

汪立亮

职业教育在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特色同时,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对职业培养、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不可取代的作用。理论知识应以“必要和够用”为原则,内容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只有通过有效地教学模式、载体、方法和手段来实施,才能实现高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职业教育;理论知识;作用;实施;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使命”。[1]在“十二五”期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定位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2]教学方法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将实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包括能把科研与开发设计成果应用于生产中去的以工艺技术为主的生产专门化人才,能把决策者意图具体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一线管理人才,具有特定专门业务知识技能以及某些特殊的智能型操作人才的高端型专门人才。为此,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很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要求高职教育应以“职业素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内容体系。理论知识的设置与学习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重在为专业实践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和支撑。

一、解读课程理论知识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支撑性和重要性

理论知识是为职业技能的掌握、拓展提供充分和必要条件的基础,基础理论课的设置与课程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服务培育职业素质、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因此,理论学习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力支撑,而内容具有一定深度和实践性,也是高职区别于中职的重要尺度。

我国产业结构从2002年“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到2005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到2011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和“中国制造,中国创造”[3]的目标,就产生了许多新兴的职业岗位,这些岗位具有技术含量高、专业理论较深、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特征。这就要求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时,应打破那种纯技术化的能力观,不仅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力度;不仅要看到基础理论对职业能力的支撑,更要看到基础理论对学生总体能力提升价值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所以,高职教育不应漠视理论教学,应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中减少研究性和论述性的“纯理论”内容,加强应用性理论知识,或是把理论内容转化为应用性指导知识,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真正使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理论学习独立的存在价值,这是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推动理论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构成体系向以技能为中心的知识构成体系转变,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推动理论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时间积累的过程。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推动理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3]。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以企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出在“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方面比应用性本科教育浅一些,但与培养单一专业技能、知识面相对较窄的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在理论和技能各方面不仅高一层次,而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较强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人才,也要求高职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与就业、行业和企业岗位能力和需求相符,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终生就业的潜力。

(二)构建科学的理论知识框架,打破和改革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的理论知识框架,就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涵盖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职业素质和能力需求,把众多学科性很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综合化,即本着基础、实用、应用和删减、推理、论证的原则进行整合,理论知识要能够通过实践教学直观体现出来,从更宽阔的职业培养视野上突出理论知识的重点和层次,使理论知识更加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基础理论知识的整合并不是把几门课简单的抽取和压缩,或类似本科压缩型,整合后的内容应针对具体专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侧重于实用性和应用性。对于支撑专业能力重要的理论知识不可以整合,但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调整内容深度。

(三)科学取舍理论知识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原则

由于职业教育理念和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在设置课程和筛选课程内容时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课程必须为学生就业和岗位打下坚实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

2.针对性——课程针对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根本。

3.实践性——理论知识强调够用和服务职业培养,注重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活动运用并能直观体现。

4.实用性——课程的设置要对专业和就业有用,以围绕专业技能和就业为中心,而不是以传统的教育体系和学科体系为中心。[4]

例如,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来讲,“汽车机械基础”就是过去的“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材料学”、“公差与配合”、“液压和气压传动”、“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应本着“够用”的原则进行整合,整合的内容可以删除理论性推理和推证,只要能“说明”结构组成、简单工作原理、工作过程,能解释过程产生的现象即可。同时,选取的理论知识要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体现和验证理论知识。

总之,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建设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结合专业特点、职业岗位、区域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实训条件。

三、开发校本教材,奠定理论教学改革的客观基础

教材是高职教育教学的物资基础,要体现职业与技术教育的特点,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因此,要结合行业和企业开发教材,支撑理论教学改革。

(一)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理论内容,开发校本教材

课程教材内容应突破传统教材内容体系,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本着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知识的需求,不是学科型教材简单地加减,要通过课程综合优化,将相关基础知识有机地重新组合,并引入职业岗位需求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等应用性新知识。因此,开发校本教材应有针对性地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即保持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内容的相对稳定,又积极主动地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死”教材“活”选用和开发。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可适当降低难度,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多应用和实践。可把各课程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知识模块(项目任务、学习情境),再进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课程知识结构。例如:机电类专业教学,可把分散于“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互换性”、“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力学”等课程中的材料、金工工艺、传动、机构和公差配合等内容,结合专业技能需要,围绕学生职业岗位需求,整合开发成“机械基础”新课程。其内容对材料部分只介绍其性能特点,不分析其内部结构;对金工工艺方面的知识注重通过实践来实施;对受力、传动和机构,淡化原理和分析,突出实用性;对公差配合,重点突出现象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标注,能看懂图纸等,这样既增加了知识的纵横联系和贯通,建立整体概念,又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开发理论知识实施标准

理论知识的内容应以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或职业技能标准来确定,并建立实施标准。开发内容以培养目标为主线的教材,并按职业能力结构调整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适度地多设接口。比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应重点加强“汽车电控和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仪器和维修工具”、“汽车电动技术”等内容教学,以适应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切实做到理论内容的实用原则,力避已淘汰的旧知识(如:发动机的化油器)再出现。还应注意及时补充知识,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能及时有效地渗透于教学中,以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目前,很多教材还是以“选”为主,应逐步结合自身实际向“自编”过渡,特别是开发校企合作教材。通过开发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校本教材,着力支撑理论教学的建设和实施。

四、打造“双师型”人才培养团队,促进课程理论知识的实施

在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打造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

(一)建设熟悉专业课程基础知识,了解专业职业岗位和技能要求,同时精通一到两门课程教学的教学团队

专业基础性课程授课老师,如果对专业领域不懂,就无法结合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无法判断那些理论内容必需、有用或无用,也无法结合专业讲授。比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如果所教对象是机电专业学生,讲授的内容就要偏重和结合机床的用电、电子和电气应用;如果所教对象是汽车专业学生,讲授的内容就得为汽车电路和电气元件的应用服务。所以,同样一门课程,对不同的专业理论教学会有很大的区别。

(二)建设能够把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互相贯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团队

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每门课程不能分割成独立的个体,要相互贯通,有机结合,给学生一个整体概念。比如汽车专业,在讲授“电工电子技术”时,内容不仅服务于“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而且讲授时也可以和汽车电路、元件等有机结合,对汽车某一电路的电工电子元件的组成和原理进行分析,避免出现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枯燥,让课堂生动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建设具有职业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教学团队

教师只有具有了本专业的“双师”素质和能力,才能够把专业中的应用技能和生产案例运用到理论教学中,用专业实践来说明和证明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能够感知的专业实践现象,在教学中起到深入浅出,浅学易懂的效果。譬如:“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原理,结合汽车雨刷的结构组成、刮雨动作和常见刮雨故障来讲解,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汽车结构知识,甚至具有汽车小故障判断和排除能力。因此,建设“双师型”人才培养团队,是实施理论教学改革和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人力保障。

五、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确保理论知识实施的效果

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理念、方式和过程,其选择要注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要结合高职学生生源素质情况,因材施教,采用功半事倍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条件。

(一)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实施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5]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高职培养目标“实用型”、“技能型”和“应用性”决定了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包括“模块化教学”、“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校企合作教学”、“订单式教学”、“教、学、做”、“项目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粉笔+黑板、口授+板书”,以书为本、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在实施课程理论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地运用某个教学模式,譬如:专业基础科适合“模块化教学”,专业课程适合“教、学、做”和“项目教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适合“订单式教学”和“校企合作教学”等。

(二)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指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性,而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互动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和操作。

目前,高职主要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虚拟和模拟教学法和生产教学法等多种新兴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能深入浅出、形象和直观地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体现在职业技能和活动中。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课堂移入多媒体教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甚至是生产企业车间等,充分利用挂图、模型、试验台、实训台、实物以及网络资源等进行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人才培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必须。但不能因为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而忽视了必需的理论知识学习,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只有合理取舍理论知识,采用有效地实施方法,运用科学的手段,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学懂和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才能培养出职业素质高、职业能力强,并具有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EB/OL].[2006-11-1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612/19288.html.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08-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7_zcwj/201109/124851.html.

[3]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 [EB/OL].[2011-06-08].http://wenku.baidu.com/view/ba3c1511866fb84ae45c8d55.html.

[4]刘军.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职教与成教,2008(1):147-148.

[5]金泽龙.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方法创新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63.

汪立亮,男,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职业教育出版中心副编审,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发展及职业教育课程。

G710

A

1674-7747(2012)18-0028-04

[责任编辑 徐 晶]

猜你喜欢
理论职业高职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