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专业2+1模式中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2012-01-28 17:19:04梁金兰
职教通讯 2012年18期
关键词:旅游高职教学模式

梁金兰

高职旅游专业2+1模式中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梁金兰

高职旅游专业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2+1模式得到极大认可,但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针对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实践教学模式应从“应用型”向“建构型”转变;建立稳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重视反馈,建立良性循环的实践环节体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等。

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创新;2+1模式

一、高职旅游专业2+1实践教学模式本质分析

从目前高职旅游专业课程的现状来看,面对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己成为学者和实践者们的共识,在实践教学呼声如此高涨的同时,2+1实践教学模式便诞生了。这种的模式基本上是在传统学科体系基础上附加“实践”的形式而已,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从取得的成效来看,学生简单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会有一定的改善,但如果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单纯技能的训练的话,不仅会使旅游职业教育陷入狭隘的训练主义[1],而且与知识经济对社会人才素质的全面、复合性要求也相悖。由此看来,在传统学科导向的基础上,靠简单的增加实践的学时,并不能带给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证实了,在学科导向模式上修补的努力并未给高职旅游教育课程带来明显的改观。在此种情况下,众多学者对学科导向的2+1模式提出了质疑,实际上,对学科导向模式的批判早己有之。而需要迫切破解的路径是,彻底打破传统学科导向的课程模式,重构实践导向的课程。

2+1实践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应用型课程模式,两年在校的理论学习加上一年的校外企业顶岗位实习。从实施情况看,这种模式在实践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学习规律来看,学生缺乏对理论知识应用价值的深刻体悟,造成前两年理论学习效果很差,最终使得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割裂。这种模式暴露了课程开展顺序不当,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高职旅游专业2+1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病

(一)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安排学生实践实习困难重重

由于学校与旅游企业的目标不一致,缺乏共同利益面,使得安排实践实习困难重重。不少旅游企业不是把接受学生实习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而是更多地考虑其经济利益,把接受学生实习见习看作是“为他人做嫁衣”的额外负担。因此,近年来,在组织校外实习时碰到了不少的困难,陷入了无实习基地、无单位可供实习的尴尬境地。同时,校外实习也给学校带来了更大的学生管理尤其是学生安全管理的压力。无奈之下,有的高校采取了学生自主实习的模式,由学生自己寻找旅行社或酒店实习,虽然也委派指导教师,但指导往往流于形式,实际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二)校外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到旅游公司实习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举措。但是,事实上,由于企业怕干扰正常的经营秩序,影响经济效益,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尤其是到旅游企业实习的学生,都是面对面的对客户服务,对企业影响很大,致使校外实习只能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即使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一般也只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轮岗学习[2],对综合技能的提高不大,学生积极性不高。

(三)校内指导教师实际作用不大

旅游专业学生在外出实践时,每位学生都有专门的校内指导教师,在实践运作过程中,校内指教教师作用是不大的。主要是由于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有限。现今高职旅游专业师资大多半路出家,或者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了解甚少,缺乏从业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从理论到理论,大多数是“口头革命者”,而非实践者,在实习指导与实践操作中力不从心。而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师资的制约,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实践活动自主反馈机制缺失

旅游专业2+1实践教学的实训和专业实习,时间安排一般都是在理论教学环节之后。对于学生而言,实践活动完成通常意味着实践教学结束,实践反馈环节弱化或基本缺失。学生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与指导,阻滞了学生通过实践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一)实践教学模式应从“应用型”向“建构型”转变

职业教育课程展开模式应从“应用型”向“建构型”转变,这里的应用型是指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它试图从基础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序展开课程,把泛化的基础知识作为逻辑展开起点,这本身就忽视了学生对技术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对单纯、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易造成学习者的厌倦,使后继专业实践学习缺乏与理论知识的对应,导致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知识彼此间相互独立。因此,必须改变应用型课程模式。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个体主动、积极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建构个性化的理解过程。这一观点把个体的实践活动作为认识的逻辑起点,在这种理念关照下,课程展开顺序应遵从“实践”到“理论”的原则,创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建立稳固的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2+1模式中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顶岗。[3]这种模式最大特点是实现了工作与学习的真实的融合,但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大力配合与支持,大范围推广还有一定的难度。

建立校内旅游实习公司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校内旅游实习公司以学生为主运作与管理,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到实训公司获取一个职位,在课余时间进行设备操作和旅游咨询、接待、操作、组团等技能训练,以校内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为主要客源,从事经营性活动。这种按照实务流程布局的校内实习公司,在实践教学方面有随时性、方便性、显效性、连续性等优势。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部分不能完全依赖顶岗实习,必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创新性、回应性、模拟性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这种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角色模拟,让学生感受到与实际工作中的困境、决策和问题相关的情感经历。如模拟导游课程。在向学生介绍讲解的原则和要求后,可把他们带到景点,要求他们把自己假想成游客,按照游客对导游的要求设计导游词,然后,先让学生互做导游和游客,再让学生直接对客讲解。在整个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加以指点与肯定。这种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和主动创新的学习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旅游专业应配备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应注重培养既有理论水平又具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的教师与课堂教学的教师应定期轮换。[4]同时,也应在旅游服务公司、旅行社聘任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师,承担诸如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工作。要改变以往那种不重视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教师与课堂教学的教师同等重要,实践教学同样要计入教学工作量,对随队实习教师应与课堂教学一样给予授课酬金。另外,定期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顶岗培训,使教师不仅有理论知识,而且有实践经验。

(五)重视反馈,建立良性循环的实践环节体系

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由实践前指导、实践中指导、实践后总结、实践结果讲评各环节紧密联系的一个循环体系。其中成绩讲评是实现实践目标的关键环节,应该充分发挥这一环节对实践活动效果的反馈作用。一方面会有利于不断优化后继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达到实践的真正目标。

[1]刘志江.我国旅游教育的回首与前瞻[J].旅游学刊,1996(5):34.

[2]吕建中.旅游饭店人事管理[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2:244.

[3]马丽涛.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林业科技情报,2006(4):75.

[4]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3):79.

梁金兰,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2)18-0055-02

[责任编辑 晓 潭]

猜你喜欢
旅游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旅游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