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模块式”教学内容探索

2012-10-26 02:09:12琪,陈
职教通讯 2012年18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中等职业模块

赵 琪,陈 胜

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模块式”教学内容探索

赵 琪,陈 胜

采用问卷形式,对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阐述了“模块式”教学理念,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应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模块式”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和就业观念。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模块式”教学;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就业导向的根本宗旨,决定了职业指导课程应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能力,了解所学专业及社会需求,以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而从现代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来看,职业指导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教育对象的全面性,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课程内容也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职业指导课程内容。[1]因此,当前中职学校亟需探索适应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职业指导课程模式。

近年来,“模块式”教学因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等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些专业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研究多以技能性课程应用为主,因此,将这一教学模式引入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一、创新型职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一)针对职业教育特点

相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偏小、缺乏社会经验;而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职校生的文化素质偏低、自制能力较弱。因此,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采用创新型的职业指导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讲授式职业指导教学模式仅仅停留于在简历制作、仪表动作、礼貌用语等浅层面上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指导,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不相匹配;还有一些职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却忽视了对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开展丰富全面的职业指导势在必行。

(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职校生往往缺乏对自己充分而深刻的认识,当面临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经常表现出犹豫不定,需要学校和教师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科学规划。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素质、个性特质、专业特长和潜在资质,对个人的现有条件和局限性做出客观评估;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特质,使其树立恰当的职业发展目标。应用创新型职业指导教学模式,根据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校外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将自我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二、“模块式”教学理念

模块式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简称MES(就业技能模块组合课程)。它破除学科课程模式,将课程建立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作体系逐级分解,最终获得工作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模块,以及完成每个模块所需要的学习单元,然后据此开发学习包。该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和经济性的特点。此外,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的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2]

我国职教工作者受国外MES、CBE及双元制等职教模式的启发,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开发了“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宽基础”是指所学内容并不针对某一专业,而是面向某个职业群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在某一职业范围内转岗打下基础;“活模块”是指所学内容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针对性强,因群体而异,“活模块”课程结构既有利于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进行选择,又有利于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选择。

三、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问卷调查

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教师200份,学生400份),回收有效教师调查问卷168份,有效学生调查问卷369份(一年级学生137人,二年级学生151人,三年级学生81人)。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1.90%的学生认为,职业指导课程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会有影响,但只有约1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职业指导课程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此外,认为职业指导相关课程中采用了“模块式”教学的学生也只有9%。

2.83%的教师认为,职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显著影响,但是仍有将近29%的教师不了解“模块式”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模块式”教学的只有6%。所有教师都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应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对于“职业指导课程应该在哪个年级开设”这一问题,14%的教师认为,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开设,85%的教师认为,应该从二年级开始开设。

根据调查,不同年级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指导内容如图1所示。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对职业指导课程重视不足,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只限于较高年级学生的择业就业指导等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在职业指导方面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图1 各年级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指导内容

一是学校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教学和生产实践,而对于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辅导和就业引导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职业意识非常淡薄,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是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招生就业办公室和学生辅导员兼职开展,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难以对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三是现有的职业指导只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的主体性。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只重视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择业就业指导,忽略了低年级学生的基础专业认识教育和职业心理及素质培养。[3]

四、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模块式”教学内容探索

(一)“模块式”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

“模块式”职业指导课程采用阶梯型课程结构,根据现实可能性和客观需要,确定预期教育结果,并将预期结果按难度从高到低分解后,由简单到复杂排列成上升阶梯,从而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一步步将预期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成果和现实课程内容“模块”。这种课程结构既涵盖了课程结构的内容,又包涵了课程结构的形式,二者有机结合,具有多样性、应变性和共适性特点。

“模块式”职业指导课程采用分阶段、分主题形式整合课程内容,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课程内容可以延伸到相关年级,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分别采用深度和广度不同的内容。将职业指导与学习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习职业指导课程。

(二)“模块式”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

职业指导课程内容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紧密切合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从分析人才市场供需状况,专业、课程内涵及市场需求情况、未来发展趋势入手,确定课程范围,研究教学重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实际,大体分三个“模块”进行教学。

1.职业引导模块。一年级学生从初中进入职业学校,面临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此时,大多数学生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职业指导应从学生入校时开始,在构建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体系时,应首先采取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的方式,找到学生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由专业级组(部)和职业指导专职教师分别进行指导。[4]一年级“职业引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点应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着重对学生进行行业知识、社会人才需求趋势、人才标准与规格、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公共课与专业学习及职业素质培养的关系,从而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及个性心理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职业引导模块要指导学生跨过学习的兴奋期或低迷期,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角色。着重进行了解专业教学特点及要求、职业定位及职业发展前景、职业与人生价值、劳动意识与态度培养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帮助他们了解职业基础课与职业培养目标的关系、实践技能培养与职业培养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锻炼提高职业实践技能、把握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及特点,从而为确定今后的职业期望和职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5]

2.职业教育模块。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适应过渡期,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憧憬,但是缺乏明确的目标。这一阶段的职业教育模块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行业工作岗位的特点,学习职业道德修养,规划职业生涯。着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课程与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关系、选修课与职业素质培养关系的教育,指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再认识;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行业岗位特点要求,规划自己的未来,避免进入专业学习的误区。着重对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通过实习和实训,提炼职业素质;二是调整择业心理,端正职业观念,强化职业道德等教育;三是进行就业观念的调整和就业技巧的学习,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做好适应现代社会的职业准备。

职业教育模块阶段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范畴和职业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调整就业观念,规划职业生涯,选择学习侧重点,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择业就业模块。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面对就业,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压力,对于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更是需要专业的创业指导。所以,三年级学生的择业就业模块主要解决自我测量和评价、就业观念和应聘技巧问题,帮助学生转换角色,适应环境,认识终身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解决就业与创业的问题。着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面对社会现实,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现阶段人事制度改革、双向选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择业技巧。[6]

择业就业模块阶段主要应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等关系,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摸清当地经济特点和就业市场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职业决策,从而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

职业指导课程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择业就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职业学校应将职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开发研究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一方面,将“模块式”教学引入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在实施模块式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育、案例教育和行为辅导、心理辅导等进行课内外的互动结合,使职业指导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此外,还可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讲座、校友传道、模拟招聘等多种课外活动,以彰显职业指导课程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特色。

[1]乔蔓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体系构建[C]//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株洲: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

[2]陈鸿雁.高职院校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1(3):57-58.

[3]陈丹,何应林,杨金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的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6-50

[4]揭育通.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2006(8):200-203.

[5]朱漫.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构建的要点研究[J].经济与教育,2005(2):27.

[6]苏同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54-55.

赵琪,女,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陈胜,女,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2)18-0057-04

[责任编辑 盛 艳]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中等职业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5期)2021-07-08 17:57:04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6期)2021-07-08 13:01:06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青年心理(2021年29期)2021-05-23 13:29:44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数据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