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凌飞,于 伟
(1.抚顺市新抚区新抚一校,辽宁 抚顺 113000;2.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0)
给习作插上翅膀
——谈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能力的培养
汤凌飞1,于 伟2
(1.抚顺市新抚区新抚一校,辽宁 抚顺 113000;2.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0)
低年级学生初学看图说话,往往退避三舍,不敢去说,即使说了,也大都搜肠刮肚才“挤”出三言两语,敷衍了事。不但说不具体,而且话语雷同。针对学生看图说话现状,教师在指导看图说话的教学训练中,要启发、引导学生不但会看图说“话”,而且能把话说“细”,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并能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言。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相关策略。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写作感兴趣,才能够兴致勃勃,从被动的“要我说”转化为主动的“我要说”。否则,他只会敷衍了事,勉强应付,或视为一种负担、煎熬。因此要想提高看图说话水平,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兴趣”这位“老师”引导学生到“乐学”的境界,才能使学生由被动说到主动说,从而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水平。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第一位老师,若能激发学生的看图说话的兴趣,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会观察是学生看图说话的第一步,也是获取素材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观察,用心去充分享受生活和感受生活,充实生活,并获取说写的材料。例如,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课后,可要求学生回家留意身旁的一种动物,从外形、动作、鸣叫、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再上课时,让他们相互交流说出他们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状态。有学生说小兔,有学生说小猫,有学生说小狗,津津乐道,兴致盎然,他们还能把某一方面说得特生动。
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题为难。”这就是说,好的题目常给人以未饮先醉的感觉。学生看图说话也是如此。教师自己要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寻找图画。手段采取多样化。低年级学生注意的时间不长,但他们又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采用电教手段,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光彩悦目,有利于学生观察,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也可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图画,在小组内进行说话练习。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回答问题时,多从鼓励的角度评价学生,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不论对错,都不影响老师、同学对他的看法,从而产生说话兴趣,增强说话信心。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在看图说话中是至关重要的。
低年级的说话课大多是看图说一段话,讲一个故事,其中童话故事占有很大比例,如《小熊过河》、《动物运动会》等,这些画面虽然具有儿童情趣,但如果组织不好,学生说起话来平铺直叙,就会感到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说话情趣,可以按故事的内容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他们都能进入角色,表演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还能修改语言,动作,而且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想试一试、演一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无形中,他们语言中表达的创造性也就上了一个新层次。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只要学生想象得有新意,与众不同,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逐步养成。
此外,教师还要及时地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多种情景,在看图的“图”方面下点工夫,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提高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的“图”往往是多幅图,就像连环画一样,情节连贯,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掩藏中间的一幅图画,那么就给学生留了个悬念,在其头脑中打了个问号:事情到底是怎么发展的?这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此时,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就会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养成起到更大的作用,同时形成自己丰富的个性化的表达。如教学《猴子捞皮球》这幅图,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群猴子在踢球,不小心皮球踢到了河里,最后皮球又在猴子们脚下滚动……皮球是怎样捞出来的?第三幅画是一片空白,然后引导学生想象皮球是怎样捞出来的,可以有哪些合理的办法。这样一来,学生们特感兴趣,纷纷动起了脑筋,有的学生说用长长的树枝把球拨过来的;还有的说小猴游泳捞起来的;有人想象大象伯伯来帮忙……学生的奇思妙想令我大开眼界,心悦诚服。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看图说话能力,也为今后学生多角度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个性化的作文思路。
低年级课本中的看图说话的内容,大都纯真,富有童趣,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有的还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如:逛超市、打雪仗、大扫除等。根据这一特点,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时,运用简单的导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先前有过的相同或类似的亲身经历。如:有一幅“大扫除”的图片,画的是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在教室里热火朝天地打扫的事。孩子们有的擦玻璃,有的搬桌子。这个内容学生并不陌生。所以,在指导看图说话时,我没有让学生单刀直入地看图,而是让学生回忆自己在教室里大扫除的情景,把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思说给大家听。同学们说话的兴趣很浓、说得真切。接着我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观察这幅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图说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对于识字量不多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阅读量少,脑中自然空空如也。因而丰富他们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如何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词汇,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最初的习作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模仿。从课本到课外读物,可用做作文材料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变成自己的话。这就要求学生读有所得,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一些美文,指导学生认真地读、背。在无形中变为学生的积淀,在实际运用中脱口而出。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具有“万物皆备于我”的能力,收到“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意皆出吾之心”的效果。有了素材,学生写作文时就可以像搭积木似的那样轻松,将已有的内容有机组合进去就大功告成了。
另外,每天让学生积累几个好词和好句,如:找出描写花草树的好词、描写不同年龄的人的好词好句……并专门准备一个本子记录下来。同时让孩子理解自己记录的词和句,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运用好词好句进行说话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中逐步提高。这样分类积累词语,便于查找,便于记忆。就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打下了基础。
学生观察了图,按规范句式说好一两句话以后,我常启发学生把句中的某个词换一个词儿说说,使句子更生动丰富。如教《过生日》时,我问学生:“你们过生日时,妈妈送你们什么礼物?”一个小女孩兴致勃勃地说:“我过生日那天,妈妈亲手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送给我,我很高兴。”表扬她之后,我马上板书“亲手、漂亮、高兴”三个词,启发学生换词再说。小朋友很快想出用“亲自”这个词替换“亲手”,用“暖和”“开心”来替换“漂亮”“高兴”等词。这样,换来换去,学生说的话生动多了。
每篇课文中几乎都能找到常用句式,只要老师善于观察就能发现。比如……好像……,犹如……,一边……一边……,一……就……,因为……所以……,课上必须让孩子用这些常用的句式练习说话,长期坚持这种严格训练,要多安排学生练习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才会迅速发展。扩大训练面,这样会使全班同学都能得到规范语言的熏陶。
学生对单幅图的某一情节,或所做的某一件事,往往只用一两句话表达。我就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图上的细微处,抓住细节,扩展基本句,要求讲得具体、生动。如《吹泡泡》中,一个学生说:“小红轻轻地一吹,大大小小的泡泡出来了。”我一边肯定“大大小小”这个词用得好,句子也说得通顺,一边启发:这些泡泡形状像什么?颜色又怎么样?想一想怎样说更加好。小朋友们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有的像透明的玻璃球,有的像五颜六色的小圆点,有的像一串串紫葡萄,还有的像花花绿绿的小气球。”这样把基本句一扩展,图意说得更清楚了,句子形象具体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也发展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学习语言是听觉器官和其他器官一致活动的结果,听读是基础,是对语言的理解过程,因此,训练学生说一段话,要从听读开始。除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片断进行复述外,还经常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讲些童话片段、寓言故事或看图编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听后复述,并要求语句完整、通顺、口齿清楚,态度自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彼得·克莱恩曾说过:“铭记在心: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实践证明,即使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要为他们插上翅膀,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实他们的大脑,他们就会敞开心胸,看图说出一片“姹紫嫣红”的作文新天地。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