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峰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山东 淄博 255130)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国十条》公布实施一年多来,各级政府都将学前教育发展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各地都在以县为单位制定并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学前教育的发展必然带来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面向幼儿园培养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的新兴专业,在培养理念、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众多高校专家、学者都在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对幼儿园教师的从业标准和素质要求进行潜心研究,发达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及职后的专业发展大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政策要求,这也正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就在众多专家、学者及用人单位呼吁尽快出台学前教育发展相关政策、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时候,《标准》的出台无疑是为学前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面向幼儿园一线进行师资培养的院校越来越多。从院校层次来看,有本科层次、专科层次,甚至还存在相当数量的中专层次;从院校性质来看,有师范类大学、综合类本科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及部分高职院校和职业中专等;从培养模式看,有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对口高职三年制专科、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等。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院校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不尽相同,千差万别,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差异较大。《标准》的出台,对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从业理念及师德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对各高等院校调整培养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为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奠定了基础。
随着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各地规模性的幼儿教师招聘也陆续展开。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致使在招聘对象、招聘标准和考试形式等方面千差万别。从招聘对象看,学历层次有专科、本科、研究生,所学专业除学前专业外,还有小学教育类、英语专业类、艺术专业类毕业生;从招聘方式看,由于用人单位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理论知识,先笔试后面试,有的侧重技能,先面试后笔试;从考试内容看,从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到综合素养,考察内容也千差万别,但对从业理念与师德方面缺少具体的考察措施,考查方式简单,考试内容单一。鉴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学前师资选人标准不一,准入门槛不同,有的甚至还存在不公平竞争等问题。《标准》的出台,为各地规范幼儿教师招考标准、合理组织考试内容提供了依据。
对照《标准》的基本内容,从专业理念与师德到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每一条都是为幼儿教师量身定做的,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阶段需要努力的方向,准入培训需要完善的方向,职后专业成长过程中需要超越的方向,是准幼儿教师向合格幼儿教师迈入的准绳,合格幼儿教师向优秀幼儿教师跨越的基线。幼儿园可依照《标准》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岗位职责,规范幼儿园业务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明确幼儿教育目标和内容、规范幼儿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纲领。如何贯彻好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如何在实际保教活动中落实好指导要点,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标准》的出台,就是对幼儿教师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让幼儿教师更加明了,要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任务,只有对照《标准》的逐项条件,努力达到其中的每一项标准,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完成规定的目标和内容。
《标准》虽然尚处在讨论过程中,是一个雏形,但已经全面反映了作为合格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部分包括三个方面,共62条,从内容顺序看,首先强调师德,说明师德对于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的重要性;从专业知识要求看,没有像要求中、小学教师那样重视学科知识,说明对于幼儿教师要更加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广泛性;从内容分布看,基本内容62条中有关能力要求方面的占27条,说明幼儿教师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现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它不同于基础教育的其它阶段,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幼儿处在人生行为能力较弱,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对于其它学段的教育对象,更需要爱与呵护。发达国家在进行幼儿教师录用和选拔方面,除重视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外,更加重视道德品质和教师职业态度等教师职业规范方面的综合考察。[1]《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对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标准》中也特别强调要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可见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师德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师德重点体现在一个“爱”字上。首先,“爱”是师德的灵魂。《标准》中提出:“幼儿教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要具有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要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放在首位”“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作为社会人,只要具有爱心,自然会衍生出许多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和责任感。幼儿教师只要树立起幼儿为本的理念,富有爱心,自然会衍生出对幼儿教育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就会衍生出对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感;只有具备爱心,才能产生对职业的正确理解与认同,产生正确的态度与行为,产生正确的保教意识,进而升华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其次,师德是“爱”的基石。没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也不会衍生出更多的“爱心”,“爱心”是师德的具体体现。幼儿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职业的认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上,还体现在对幼儿早期德育养成的影响上。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学前期尤其是学前初期,幼儿处在认知、辨别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善于模仿成人的语言及行为是幼儿的天性。这一阶段,父母及教师又是天天与之相伴、接触最为密切的长者,其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教育至关重要。所以,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师德修养,这也是师德为先的最好体现。
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以突出“爱心”教育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我们的培养特色之一。作为学前教育学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一是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之初即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增强专业认识,懂得肩负的使命,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幼儿和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进而产生正确的幼儿教育观;二是寓“爱心”教育于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多年来一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切机会、用好一切内容对学生进行以“爱心”教育为主的师德教育;三是寓“爱心”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经常性举办与幼儿有关的及与幼儿知识有关的各项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的意识,举办向困难学生献爱心活动、到敬老院及特教中心献爱心活动,培养学生“爱心”意识,四是通过见习实习架起学生与幼儿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增强学生对幼儿的直观感受和认识,体验和发现幼儿的可爱之处,进而增强对幼儿的“爱心”意识。
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幼儿园的教育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要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好奇心和天生好问的天性,在幼儿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起好支持和引领作用,这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幼儿园两教一保的包班教育和管理模式也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全科综合知识;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也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及艺术素养;幼儿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科学技术等知识。以上说明对幼儿教师的知识要求,重在突出一个“广”字。
从目前培养情况看,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由于培养院校性质不同、培养理念不同,在培养过程中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满足于纸上谈兵,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有的偏重技能训练,满足于理论够用,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发展后劲。由于生源种类不同、生源素质较差等原因,造成知识差异较大,如:高中起点学生艺术起点较低、入门晚,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普遍较差;对口高职学生由于中职阶段的学习经历,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致使文化素养普遍较差;尽管国家大力提倡初中起点五年制培养模式,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招生优惠政策,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大都被高中录取,仍存在生源较差现象,又加之年龄偏小、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对基础课尤其是理科方面的课程学习失去兴趣,难以达到具备广博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无论是在校准幼儿教师还是在职幼儿教师,普遍缺乏科学素养,致使大多数幼儿园科学活动无法开展,科学领域的课程开设较少或者质量不高,这直接影响到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
《标准》从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教知识及通识性知识三个方面对合格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类型和广度作出了界定,这就要求培养院校要进一步开拓办学思路,提升办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用足用好政策,尽快优化生源,创新培养模式,突破人才培养瓶颈。一是要立足全科综合培养,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二是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对照《标准》中的知识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合理调整课程模块和比例,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三是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选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质量。
从《标准》中对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看,横向比较,与基础教育其它学段的教师相比,对于专业能力的要求更加细致、宽泛,要求更高;纵向比较,与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的要求相比,所涉及的条目更多,占总条目的40%,这足以证明专业能力对于一名幼儿教师从业的重要性。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学者指出:“教师专业性对不同层次的大学、中学、小学教师来说,又有不同的要求,从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从大学、中学到小学教师依次而降,而对于掌握教育心理理论和教育艺术的要求则是从大学、中学,到小学教师依次而升。”[2]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的综合性决定了对幼儿教师没有学科知识的专门要求,但鉴于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对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则是最高的、最强的。因此,幼儿教育要更加注重教育策略、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
从《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看:一是内容要求更多。除基础教育每个学段都需具备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外,对于幼儿的保教活动方面,则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而这些能力要求无论从广度到高度,都要强于对其它学段的教师要求。二是实施难度更大。相比其它学段,教师在对幼儿实施保教活动过程中,程序更加繁琐,组织难度更大,沟通更加困难。
综合分析27条专业能力,要想达到这些能力要求,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必须树立“全实践”理念,在“全实践”理念的引领下统筹知识、技能、能力的教学与实践,做到知识运用、技能应用、能力提升有机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具体而言:首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保教工作中的运用。课堂教学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要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鲜活性。对应每门专业理论课应设置相应的校内实验室或实训设施,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增强理论学习的直观感受。二要强化技能训练。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没有熟练的技能,就不可能有保教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技能训练要紧贴幼儿教育应用实际,紧贴《标准》要求实际,不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考级、考证。要强化技能训练意识,端正训练态度,科学合理安排技能训练时间,建立技能考核评价体系,严把技能训练考核关。三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3]结合课堂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贯穿全学程,建立“观察—模拟—见习—实习—总结与反思”一条龙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强化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技能的应用。四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加强校、园合作,建立幼教联盟。比如,可以以本地区为核心、向全省辐射、全国一线城市及沿海开放城市拓展;可以以十佳幼儿园及示范幼儿园为主,将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幼教机构纳入联盟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提高见习实习质量、拓展专业能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詹小平等.教师专业化视角中的小学教师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4,(2).
[2]何京玉.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8,(12).
[3]由显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J].学前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