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宏东(浙江省开化中学)
课堂教学不是体育场上的径赛,而是百花园里的游春,当停则停,当止则止,走走停停,方可品咂姹紫嫣红。老师应把对文本的深入开掘、诵读体悟与研读探索完美地结合起来,紧紧抓住文本,带领学生深入咀嚼语言背后的韵味。
我们会认为小说语言不如散文、诗歌凝练严谨,因此删掉一句话或几个词语对表现小说主题或人物性格并无大碍。然而,我在《外国小说鉴赏》的教学中发现,文本中的修饰语,如语言、环境、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看似不经意,细心推敲却韵味无穷。如果删除,会大大削弱文章对人物性格和主题的表现力。下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小说中“闲来”之笔的精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等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背景等。但描写自然环境也可以从侧面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并渲染气氛。
例如《炮兽》一文,当炮兽在船上肆虐之时,文中说:“所有这些惯于在打仗时欢笑的水手们都哆嗦起来了。要描写这种恐怖的气氛是不可能的。”“这些惯于在打仗时欢笑”的修饰语,表明连打仗都不怕的战士现在都害怕了,反衬出炮兽的疯狂和凶猛。在这一场景中,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连“勇士”都哆嗦起来,与他人的束手无策相比,炮队队长的勇敢无畏就脱颖而出了,而突出炮队队长的勇气又是为了衬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通过层层对照,文章将重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作了第一次展示。
在《清兵卫与葫芦》一文中,有关于清兵卫发现最终卖了600元钱的那只葫芦的位置的描写:“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进去看了。后街本来就比前街偏僻,而且是“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如果不是一个一心想探寻葫芦的收藏迷,能在如此偏僻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这个宝贝吗?作者通过渲染环境的偏僻,道出葫芦藏身的隐秘,烘托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热衷。当葫芦被教员没收后,这位教员是把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了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而“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如果去掉“当做脏东西似的”“自己那间煤污的”这些修饰语,会有怎样不同的表达效果呢?
《在桥边》中写道“坐在人行道那一边的数汽车的矿工及时的警告了我”,说明像主人公这样的遭遇并非特例。这是一个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我们反正要追加一定百分比的零头”,表明其实这些数字根本都是“不准确的”,随“我”的心情故意乱数的,那群官员更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人。“我”也“是一个不可靠的人”,却能被提议调去数马车。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这样的一种官僚主义作风,注定会有如此荒谬的结局。文章很好地揭示了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缺乏精神关怀的社会现实。
在鉴赏小说人物语言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留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中那些修饰限制语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外国小说鉴赏》中的《素芭》有一段:“你别把我撵到陌生的地方去,你也像我一样用自己的双臂紧紧地把我抱住,别赶我走!”“用自己的双臂”表明平时没有人关心她、安慰她,只能自己温暖自己,自己抱紧双臂往往是孤独害怕的生理反射。通过素芭的这句话,很好地表现了她的孤独寂寞以及父母对她的漠视。人性的冷漠自私自然有其社会土壤,因此,素芭的悲剧就是印度那个时代无数女性悲惨命运的缩影。在我们为素芭这样的女孩扼腕叹息之时,作者对人世旷古的悲悯情怀已经浸透了每个读者的心。言为心声,娜塔莎在背叛安德莱公爵后,和朋友索尼娅为了阿娜托儿发生争吵,她“走到桌前,没有片刻的思索,便给玛利亚公爵小姐写了她整个早晨写不出来的回信”。“没有片刻的思索”“她整个早晨写不出来的”这两个修饰语表明了娜塔莎对阿娜托儿的一见钟情,为爱义无反顾,而这种行为也正符合娜塔莎任性、稚气、率真、浪漫、敢爱敢恨、盲目轻信、对爱充满渴望的性格。
通常,作品的人物语言描写与一定的“语境”相符,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心理状态。所谓语境,是指符合人物特定处境、特定心情的语言环境。《清兵卫与葫芦》一文中,清兵卫第二天早晨起来,他“永远不倦的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然后上学去。“郑重”一词正好表现了当时清兵卫对那只葫芦的重视和把它当做神器一样祭拜的心理状态。
《山羊兹拉特》中有这么一段话,“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听到这事,阿隆也知道意味着什么,“可他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可是兹拉特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在遇到困境时,阿隆挤兹拉特的奶吃,“兹拉特并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法,不过它纹丝不动。”这些文字生动地表现出阿隆一家对兹拉特的依依不舍,也表现了兹拉特对他们的信赖,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作者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境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
可见,恰当地运用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多样性和塑造人物丰满的形象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我们在研读课本时,要抓住人物语言的一些修饰和限制语,分析它们存在与否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主题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经常这样的比较,就会提高自己的小说语言鉴赏能力。
在教授泰戈尔的《素芭》时,我发现两种版本中两段文字的不同。
人教版课本:当素芭唯一的人类玩伴帕勒达帕得知她要出嫁了,“有一个下午,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说罢,他又凝视水面。”“说罢,他又凝视水面”表明帕勒达帕并不是真正关心素芭,只不过是专心钓鱼之外的随口一问而已。素芭把帕勒达帕当成会说话的唯一朋友,这只是她的一厢情愿而已。这也表现了素芭的孤独和这个社会对她的漠视。
另一版本的译文如下:“有一个下午,普拉达正在钓鱼的时候,他笑起来:‘素,他们到底给你找到新郎了,你就要出嫁了!你可别把我忘得干干净净呀!’”“他们到底给你找到新郎了”中的“到底”两字深刻地表现出父母千方百计想把素芭嫁出去的残酷心理,深刻地揭示出印度当时轻视女性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文章的悲剧意义。而人教版课本中人物的语言并没有这层含义。
我曾在网络上看见《清兵卫与葫芦》一段译文:“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清兵卫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而人教版高中课文在“演四天戏”之前加了一句“平时连走过都不大高兴的新地的戏院子”,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新地”是日本的花街柳巷,一方面表明这位教员对那种地方是比较讨厌的,但是只要表演武士道的戏他就管不了这么多了,不管自己在课上如何给学生上修身课和自己的师道尊严了;另一方面更能突出他对武士道的兴趣,为此可以抛弃自己的身份。可是,他又是怎样对待学生清兵卫的爱好的呢?这一闲来之笔恰恰讽刺了一些大人没有去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平等对待和用心呵护小孩的兴趣,批判了成人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可见,品味语言的确非常重要。富于智慧的追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并深化学生的思维。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只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关注文本,返璞归真,删繁就简,引领学生融入文本所会聚的语言之流,沉潜于其中,进而搜寻驾驭语言之道,体悟母语的无尽魅力,学生就可能在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与语言剑锋的磨砺中,感悟作者运用语言的机智,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提升自己的小说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