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 进(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带动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又带来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2009年6月30日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其重要。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语文教学要旨是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如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难以实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课程目标,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用重点章句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记事抒情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受到深邃的人生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抓住对“我”四次流泪的描写。四次写“流泪”,作者抒发的感情并不完全一致。第一次是作者在徐州见到父亲。看见凄惨的家境,满院的狼藉,祖母去世,父亲失业,于是一股凄凉感涌上心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第二次是望父买橘。这是感情的高潮,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来橘子。一个“穿”字,一个“爬”字,说明父亲年岁大了,行动不便,充分表现了爱子的一片真情,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流下了感激的泪水。第三次是车站别离,父亲的背影消失了。想起父亲的老态龙钟,一种忧伤的情怀顿时喷发,留下了辛酸的泪水。第四次是作者接到父亲的来信,想到颓唐的父亲、惨淡的家境、凄凉的晚景,一种负罪感涌上心头,于是流下了愧疚的泪水。作者的“四次流泪”,感情是丰富真挚的,语言是波澜跌宕的。人间最美最动人的莫过于诚挚的感情和纯真的心。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语言功底是非常深厚的,语言的内蕴是丰富多彩的,作品丰富的意蕴,皆在于字里行间,皆在于文字背后,在空白处留下巨大的审美空间。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决定了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的兴奋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教《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与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六国论》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祖父”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祖父”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学案的制定。设计高质量的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1.问题探究。这是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核心。2.知识整理。这是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3.阅读思考。这是学案的特色。4.基础练习。这是学案的着力点。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学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制定学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提供给学生自学必备的参考资料。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
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前文已经论及,但需要一提的是,有些课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忽视不得。《荷塘月色》的重点是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等方面,回环圆形的结构,多角度多层次的景物描写;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以及内容深邃、含义深湛、富有深刻韵味的文句;文章的感情基调;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等。要点是文中描写荷塘(月下的荷塘)、月色(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抒发了“心不宁静→独处求静→无所有→惦念江南”的感情,表达了渴望自由、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心境。对于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