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 莉(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
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给教学模式下的定义是:“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开启了教学模式的先河。孔子的“学—思—习—行”四环节,《中庸》的“学—问—思—辨—行”五环节,正是教学模式的滥觞。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语文教学范式,当推语文学家黎锦熙所提出的“三段六步法”,即理解:预习、整理;练习:比较、应用;发展:创作、活用。此后,语文教学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每一次成功的经验,都会促成一种范式。
一个好教师对于模式的研究运用,应该有三个阶段:“无式”“有式”“无式”。第一个“无式”,是指不要急于给自己定模式,应当广泛地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吸收其精髓,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为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作理论和实践的准备。第二个“有式”阶段,是指当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能清楚地认识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并有多年成功的教学尝试之后,再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对自己的多年实践进行总结反思,构建出能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模式”,这就是“有式”,但这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追求的是第三个阶段“无式”,指在教学中跳出模式的束缚,进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自由王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了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境地。
对于第一线的新教师来说,在构建新的模式较为困难时,如果彻底否定有很多合理成分的既有教学模式,那么,教师连批判继承的教学模式都没有了,上课会杂乱无章,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
由于阅历较浅,从教之初,我就从多类教学模式中筛选出适合青年教师的五种教学模式,即讲授型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教学模式、讨论研究型教学模式、情境型教学模式、合作型教学模式,逐一分析其基本范型、一般程序、优点和不足。
两年后,针对第一线的新教师,镇江市教研室举行新教师比武课,内容是《台湾蝴蝶甲天下》,许多青年教师为了发挥自身特长、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脱离了基本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师教学不成体系、学生无所适从的局面。
因为《台湾蝴蝶甲天下》是课外自读课文,又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加上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决定采用“讨论研究型教学模式”,以“合作设计—小组活动—反馈评比—归纳点讲”为基本程序,鼓励学生树立培养自学能力的信心,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合作设计表格,完成说明文的五要素,即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再进行小组活动,反馈评比,归纳要点,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这节课上得井然有序,学生对待学习积极主动、充满激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能清楚地认识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并有多年成功的教学尝试之后,再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对自己的多年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构建起能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模式”,这就是“有式”。
从教三年后,我自创了以“自读自想、自问自答、自做自练、自纠自补”为总体框架的“四步八自”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高的教学效益,具体体现如下:
(1)发挥元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让学生“自读自想”,培养其自学能力。《离别的礼物》是课内自读课文,通过初一一学年和初二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小说的要素已基本掌握,通过预习,落实本课基础知识应该不太困难。为此,我设计了读书卡片,确定本课基础知识为小说的线索、环境、人物和情节。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准确地完成读书卡片。以此类推,学生以后再遇到同体裁的课文,定能及时反馈出基础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问自答”,培养其创新精神。教师应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使学生在求得知识的同时,享受到一种愉悦、满足,同时在求知中受到美的陶冶。《离别的礼物》这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从以往“埋头做笔记”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通过观察和想象,提出一个个富有创新的问题,其创新精神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自做自练”,培养其应用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自编问题,再把问题归类,分为基础题、选做题、提高题,最后由学生自己练习。这样的题型设计,既照顾了基础差的学生,又兼顾了思维活跃的优秀生。
(4)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让学生“自纠自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复述课文的学生注意到改变人称来复述,加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评点的学生依照复述要求,肯定优点、指出缺点,语言流畅、口齿清晰,讲得娓娓动听。可见,明确要求可以提高学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精心备课,驾驭教材,把握“教”与“不教”,“讲”与“不讲”的切入点的能力。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学生不是处在零起点,他们能读通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反复思考和推敲,充分备课。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不但要备好重点讲什么,而且还要备好不讲什么,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则少讲或不讲。
(2)讲究教学策略,协调课堂运筹的能力。开放式教学对教师是很大的挑战,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对学生的引导能力、辅助教具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面对教师发展与模式发展的瓶颈,语文教学大师们往往能找到突破口,既依托模式又跳出模式,教出新意、体现个性,使模式和个性和谐统一。
魏书生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六步教学法”,其基本操作程序是:定向—自学—讨论—答案—自测—自结。魏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贯彻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然而,魏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自己创设的模式,凡事都与学生商量。他深知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规律,不强学生所难;他深谙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激发兴趣、活跃思维、调动情绪、营造氛围等方面,只需自自然然慢条斯理两句话,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意欲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会求知能力;我们又说“教无定法”,正是希望在教学中跳出模式的束缚,进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自由”境界。魏老师的教学正是达到了自由境界,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参考资料:
1.〔美国〕弗拉维尔《认知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陆九渊集》,中华书局。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科学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