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 磊(安徽省五河县五河一中)
孩子你们变了,你们和上高中时的我们相比,差别太大了,甚至和四五年前的孩子比也有明显的不同。你们作业质量较差,你们缺少被感动的流泪,你们在自习课上难以安静……不过我承认,你们的表演欲望和能力确实很强。
两年高三教下来,再回到高一,我感到极不适应。望着眼前满脸稚气、个头不高的小家伙们,我很难相信这就是高一的学生。他们承受得了高中的生活吗?我内心充满了怀疑。
清晰地记得高一的第一节课,这节课讲的内容是荀子的《劝学》,当我讲到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时,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困惑不解。当我从语法角度不厌其详地进行讲解后,仍有半数学生表示听不懂。这时忽然有位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什么叫谓语、状语?”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节课下来总觉得有种挫败的感觉。课后,我不住地感叹,真是太差了,这该怎么教。第二节课,我抛弃了自己主讲告知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然后我呈现两个状语后置句,让他们以此为例,找出本文中其他的状语后置句。第一项工作做好后,我让大家把找出来的状语后置句翻译一遍,然后把译文和原句作了一个比较,在对照中去发现特点。整个过程我很少讲解,让学生自己来谈,一个一个谈,经过不断地发现、补充、概括,很多学生开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一次我并没有从语法角度去说些深奥的东西,而是让他们从直觉和语感的角度去判断,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深深地明白了,孩子们不能像原来那样教了。
记得五年前的那届高一学生,在学习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时,充分感知文本后,我让学生谈理解、谈体会,整节课很热烈,共鸣不断,末了,我让大家一起听满文军的《懂你》,再一次感受那伟大的母爱。歌曲放到一半时,很多学生泣不成声。同样是高一,同样的课文,当我把原来的上法拷贝到这一批孩子身上时,出现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课堂并不怎么热烈,在播放歌曲时,除了极个别情感丰富的女孩子眼圈稍红外,并没有出现集体深受触动的情况。相反,听过歌曲后,几个学生居然笑了。课后,我和其他几位教师交流,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我大惑不解,于是找了几位学生交流,他们都说:“我们能体会到这是篇很好的文章,不过我们对文章中的好多地方并没有多大感觉啊!”我恍然大悟,尽管时间不是很长,但现在的孩子和原来的孩子已经不太一样了,优越的环境让他们没有了苦难的经历,亲人的宠爱更让他们觉得那一切关怀实属正常,他们认为史铁生的母亲不过比一般的母亲做得多了点罢了。缺乏经历,没有太多的情境,这样的课也只能有这样的结果了,尽管文字的表述震撼人心,但它在阅历面前还是倍显苍白啊。有时我想,是不是军训刚结束上这篇课文效果要好一点。
记得上高中时,班级举行晚会,我们都是在同伴的极力怂恿下才斗胆报名,参加节目表演。表演时除了个别同学外,大多不是说话“结巴”,就是歌词跑调,更有甚者还会忘词。现在,将近元旦,听说要举行晚会,同学们立即炸了锅,报名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接下来几天,他们又是上网搜索,又是课后排练,好不积极!晚会那天,教室里张灯结彩,节目精彩纷呈,歌声悦耳、笑声不断,还有乐器声、朗诵声……教室里举行的俨然就是一场高水平的晚会。学生们个个主动积极,有些学生甚至表演了三到四个节目。我承认,那晚我看见孩子们身上另外的一面。
……
一年将尽,种种疑惑不断地刺激着我的大脑神经,让我不得不对眼前的这些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认识观,这背后又有什么原因,我们到底该怎样去教育眼前这帮孩子或者以后的孩子?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推行了好多年,但其效果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其实,素质教育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下过,只不过这一步步迈得很艰难罢了。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孩子们受教育的年龄越来越小(当然这个“小”最后会停留在某一水平线上),让这样年龄段的孩子去接受已往学生所接受的东西,显然不太适宜,所以现在的教材删去了很多老教材含有的内容,这一点在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现在的初中语文就有意回避和淡化语法知识,而在相对滞后的高中教学中,这些都是必需的,因此就产生了知识断层的错觉,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急需面对的命题——怎样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我想,硬塞给学生一些知识肯定不行,我们需要把握从感性过渡到理性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解。
现在刚进高一的学生普遍在十五六岁,期望他们有很多的社会阅历和很深的人生感悟是不现实的。因此,有些课文就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讲授,成人的世界于学生来说还有点遥远,还是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吧。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我不要求学生去理解史铁生的生死观,他们只要看到作者的自强精神就够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我不要求学生理解海子理想的幻灭,只需要他们能读出诗人那博爱的胸襟就够了……做梦的年龄多做点梦,并不是什么坏事情。
90后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年龄小,更多的应该是新个性和新观念。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他们,身上不同于以往的东西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是听周杰伦和“SHE”长大的,他们是看《棒球小子》《灌篮高手》长大的,个性和自我在他们身上表现十足,传统式的教育让他们感到乏味,家长式的呵斥只能让他们更增叛逆。我们不能只生活在成人的天地里,要试着去了解他们的世界,当民主和自我在他们脑海中不断滋长时,我们再用传统的体罚,就只能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一茬一茬的学生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教育是难事,教育更无小事啊。
……
几多感慨,几多思考。我还是我,可时代已经不是原来的时代,孩子也已经不是原来的孩子,抱怨丝毫不起作用,还是面对问题,找出对策吧。这是个表达的时代,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可写起作文来却捉襟见肘?为什么那么会表演的孩子却不能理解剧本中的一个场景?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教育已经有不小的差距了,还是让我们还原他们的世界,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去接受知识、成长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