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 敏
当前,出版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良好机遇,都给出版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科技类出版社(以下简称科技社)来讲,借助已有出版优势,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争取新的资源,进一步强化专业出版,可视为科技社保持竞争优势、形成新的增长点的良好途径。本文结合当前专业出版发展环境,提出科技社强化专业出版的两大途径,即加强传统出版关键环节,为与数字出版融合奠定基础;加深数字出版研究,借助传统出版优势实现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目前,出版活动可分为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两大业态。大多数出版社仍主要以传统出版模式进行日常运营,进行出版物的策划、生产与发行。而在传统模式中, 选题策划、作者队伍建设以及质量控制是其核心环节,与优质内容资源的聚集具有直接的关系,是传播的基础,是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数字出版依赖的根基。因此,在当前阶段,仍需将这三个出版环节予以强化,推进传统出版吐故纳新,为发展数字出版奠定基础。
选题策划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创新活动,具有整合资源的导引作用,直接影响着出版社的发展方向与出版物结构,并通过市场效益影响其发展规模和利润,对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科学出版社为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出版社已具有良好的资源与品牌基础。比如,2005年,共计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这部学术巨著跨越了半个世纪、历经中国四代植物学家的辛勤耕耘,被评选为“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再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经过多年积累,在医学多个领域策划出版了很多精品力作,如《实用内科学》已经出版至第14 版,成为内科临床医师的经典参考专著,在医学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在“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的发展中,科技社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继续进行经典著作的研究与开发,精心策划和出版凝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以及反映中国最高科研水平的原创科技著作,以满足科技工作者以及高校师生和相关研究人员的特殊需求,使重大选题的策划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此来保持出版社在科技界和出版界独有的内容创新优势,为数字出版提供优质内容资源,对科技发展起到促进和引领作用。
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优秀的作者队伍都是出版社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作者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应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专业作者资源的长期开发规划,要站在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或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角度创建高端专业作者队伍,以支持前沿选题的开发;要以发展的眼光加强潜在作者的发掘,广纳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并对优秀作者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他们的亲和力,使作者与出版社建立良好而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②统一整合作者资源,创建具有前瞻性、系统性与实时更新的作者数据库,并按照学科进行归类、整理,设计、创建或更新时要与数字出版进行紧密衔接;以现代信息手段加强规范管理,以作者资源不断促生新的内容资源,使作者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出版物能否获得读者的认可,质量的高低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毋庸置疑,各出版社都想为读者奉献精品力作,那就需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读者的诉求,找出目标读者重视的质量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①完善选题评价体系。选题评价体系不能一成不变,需要随外部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设立或更新各类选题的评价标准时需考量数字出版的要求,以便全方位对选题价值进行科学判断。②对图书内容以及作者层次进行严格筛选。在绝大多数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后,经济效益的压力不断增加,但不能因此而降低质量标准,要想获得稳健、长久的发展,仍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对达不到出版质量要求的内容坚决不予列选。③提升编校质量。编校质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随着新近加入出版行业人员的增加,必须不断强化编辑的责任意识,加强稿件编辑加工的规范操作,严格执行三审制度,确保各类出版物的质量。④对重大项目进行重点检查。重大项目往往是反映我国科研成果的重要著作,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提升和确保其质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就上述三个环节来看,一些科技社在运营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虽然今天的出版已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内容策划、作者资源开发与质量的保障与提升不仅不会失去其原有的意义,而且还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出版社仍需在关键的传统出版环节上下工夫,进一步提升和创新,为数字出版的发展奠定基础。
据《2010~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达到1051.79亿元,是2006年的5倍,年增速为49.73%。数字出版已成为新闻出版产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科技出版的核心力量,科技社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数字出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传统出版社,还涉及硬件制造商、软件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以及使用媒介的消费者等。对于数字出版,近年来,众多出版社已不仅仅是关注,更多的是期待成果的出现和获得实际的运营成效。那么,科技社如何在专业出版领域做好数字出版、取得预期效果呢?现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科技社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专业出版领域,而专业出版的产品个性化程度较高,终端用户需求的差异性较大,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这一特点恰恰非常适合进行数字出版。比如,世界著名的出版企业励德·爱思唯尔集团,就是在医学、教育、法律和财经等专业领域进行数字化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成为专业信息的提供商和出版商。科技社应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专业出版资源优势,加紧产品的研发,建立权威的科技信息数据库,设计适合专业出版的数字出版模式,建立数字产品的评价体系,通过不断积累,逐步进入数字产业的核心领域,争得数字出版的先机。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第一,实现现有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出版。内容资源是数字出版的根基。出版社应对有价值的内容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聚集和数字化加工,目前一些出版社已经开展此类工作,并初见成效,但在对内容资源进行深层次和全方位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未能到位,原因有多个方面,比如电子文档的有效性欠缺以及技术标准不统一,等等。出版社应建立内容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电子文档的整理,避免内容的残缺等问题;对数字版权的合作应逐步形成标准化的规范和流程。第二,与专业领域的重大出版工程相结合,用数字出版的理念延伸重大项目。有些出版社以其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出版实力赢得了一些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可利用这一特色积极开展重大项目配套数字出版,尝试形成一条有效的发展道路。在运营中,要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平台项目资源的争取和资金的支持,打造具有前瞻性的重大科技信息数字出版复合工程。
在纯粹的技术层面,目前出版社采用的解决路径多是与技术公司合作的形式,即采用借助外力的模式,而不是自主研发、逐步培育。出版社内部的数字出版中心则主要进行数字出版的规划、运营与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出版社需要在内部进一步加大对数字出版基础工程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强技术支撑体系的研发与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从多个层面逐步掌握数字出版的主动权,提升产品传播的整体竞争实力。当然,由于数字出版是新兴的传播形式和手段,不确定性因素客观存在。因此,对于实力相对较弱的出版社,应注意风险的控制,选择风险相对小的切入点进行投入。
尽快实现出版流程的数字化是出版社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出版社仍在沿用传统出版的生产流程。为适应数字出版发展形势的需要,需根据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重构业务流程,建立适应传统出版与数字化融合发展的专业出版业务平台,增强交互性,将多年形成的优秀品牌和高水平的内容资源融合至数字出版领域。当然,业务流程的改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出版过程的方方面面,改造前要有调研,改造中要尽可能不影响正常运营,改造后要反复测试与监控,要周密规划,缜密实施,应用最新技术设计具有前瞻性的业务流程,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以推进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逐步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技信息服务流程体系。
出版社应根据其发展基础与实力,建立与专业出版相适应的商业运营模式。目前商业运营模式仍是困扰传统出版机构推进数字化出版的一个难题,一些出版社尚未找到较好的赢利模式。针对数字出版这样一种新兴的出版业态,出版社要勇于实践与探索,在确定数字化出版战略后,系统评估自身在专业出版领域所具备的技术、人员、内容资源等优势,借助已有模式或创建新的模式运营。目前市场上相对成熟的有数据库模式、电子阅读器收费下载模式、按需印刷模式等。对于传统的科技出版机构,目前可考虑采用数据库模式。这也是国际大型科技出版商最常采用的运营方法。另外,按需印刷可使断版和短版图书既满足读者的需求,又为企业增加销售收入,可以结合出版社的具体情况予以采用和延伸。总的来讲,出版社所能发挥的最核心的优势是选题的策划与内容的供给,当前阶段在进行商业模式创建的过程中,出版社需要围绕这一点发挥其主导作用,并根据对内容资源价值的判断掌控版权和定价权,同时要给予合作的分销商以优惠的价格支持,促进产品尽快走向市场。
数字出版不同于传统出版,其对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运营的要求较高,而目前,既了解出版又掌握数字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尚不能支撑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的需要。出版社应建立培养体系,加大培养力度,一方面引导现有编辑、营销人员向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转变;另一方面要引进高级策划与管理人才,以形成数字出版发展的人才梯队。
虽然目前数字出版面临着运营成本高、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科技社如从具有较强优势的专业出版入手,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借助传统出版优势予以推进,将会加快在专业出版领域的数字化进程。
当前,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共存,而两者的融合正在逐步加深。科技社应通过各种手段推动传统出版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最终在专业出版领域建立新型的策划、制作、发行乃至消费模式,从而提升传统出版的供给和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塑造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提升科技社专业出版的传播能力,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至于传统科技出版机构未来的发展定位,是主要的内容提供商,还是将技术开发商、内容集成商、渠道提供商、平台运营和终端生产商为一体,则依赖各出版社的战略定位、运营模式、研发能力和资本支持等诸多方面的实力。纵观近代历史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与出版产业竞争的核心力量是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社的最大优势在于对科技前沿与动态的掌握。因此,科技社应充分应用最新科研成果和信息技术实施突破,最大限度地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强化专业出版,最终成为集多种媒体于一身的信息提供商。
总之,夯实传统出版基础、发展数字出版模式成为当前强化专业出版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家对出版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并且对具有示范作用的高科技企业和适宜融合发展的投资项目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科技社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在内容资源的创新与聚集上下工夫,在作者资源的挖掘与质量提升上下工夫,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拓展上下工夫,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互动发展,推动专业出版的升级与转型,实现科技成果的深度传播,推动科技出版实现新的跨越。
[1]郝振省.2010~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 [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96aa8b0202020740be1e9b89.html
[2]黄孝章,张志林,陈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0
[3]刘茂林.跨媒体出版——传统出版单位实施数字出版的核心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0,(11)
[4]柳斌杰.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J].中国出版,2011,(6上):11
[5]祝兴平.我国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与短板[J].中国出版,2011,(2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