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成栋/董志祥/刘笑秋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2.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院,河北 正定 050803; 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
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采掘业的影响及对策
■ 毛成栋1/董志祥2/刘笑秋3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2.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院,河北 正定 050803; 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
天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对我国各进出口行业的国际贸易以及对外投资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以1981-2009年的人民币汇率动态变化为背景,从采掘业的进出口结构、对外投资以及资源价格改革三个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采掘业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四点对策:(1)增加采掘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大力提升采掘业出口结构;(2)积极进口初级必备矿产,建立起资源储备机制;(3)持续鼓励国内资源企业“走出去”;(4)积极推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汇率;采掘业;进出口结构;对外投资;资源价格;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近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内的话语权不断提高,对国际贸易以及对外投资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但人民币不是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以及对外投资上通常要先兑换成美元或欧元等货币才能完成交易行为,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各个进出口行业都有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对采掘业影响很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能够完全自给自足,只是利用国外资源的程度和方式不同而已。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只有钨、稀土等少数几种矿能满足国内需求,绝大部分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像石油、富铁矿、铜矿、铬铁矿、铝、富锰、钾盐等大宗用量的支柱性矿产则严重短缺。截至2007年末,我国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出口总额为199.5亿美元,而进口总额却已达到了1049.3亿美元,同时采掘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405.8亿美元,约占我国2007年末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2457.6亿美元的16.51%[1]。采掘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以人民币市场化改革为契机,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化对采掘业的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来规避不利影响,化被动为主动,这对采掘业的平稳快速发展以及对维持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而言都有重大的意义。
汇率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也可以说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1994年之前国家严格管理和控制人民币汇率,实施单一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采掘业的影响不大;1993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是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化的起点,特别是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外汇管制不断放宽,这使得汇率变动对采掘业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纵观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变化,虽然在1994-1998年期间存在小幅度的人民币贬值,但总体来看人民币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这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是密切相关的,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特别是以美元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货币不断贬值,这促使了我国将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临人民币升值的状况。
采掘业是指涉及发现、开采及有关的加工处理位于地壳内或附近的自然资源的那些工业,这些工业组合成矿产工业和石油工业[2]。作为世界能源的需求大国,中国采掘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壮大时期,其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进出口总额总体上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采掘业进出口总额在以平均每年近乎40%的高增长率飞速发展,中国的采掘行业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尽管中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匮乏,尤其在国内需求量极大的石油、铁矿石等领域,资源的稀缺问题显得格外突出。随着近年来世界能源供给紧张,价格骤升,我国政府实施了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能源的开发。在2003年,我国采矿业对外投资仅仅为13.8亿美元,而到了2009年末,就已达到了133.4亿美元[1],几乎增加了十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国,2008年石油、铁矿石、铜、铝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50.9%、51.9%、63.5%、65.7%;2009年我国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进口总值高达1240.4亿美元,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进口总值高达859亿美元。同时我国也是出口大国,出口产品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从需求等方面改变资源行业的发展环境。
3.1 人民币升值抑制采掘业原料出口,将会改善我国采掘业产品出口结构
卜永祥、秦宛顺(2006)研究了我国原油、原煤等九种商品1981-2001年的年度数据,发现汇率传递系数都不高,原油最高为0.591,手表最低为0.201,平均为0.34。九种产品出口企业在确定出口价格的时候,吸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三分之二,把剩下的三分之一传递给了国外,说明这些企业对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控制能力还很弱,暂时不具备根据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市场制定不同价格的能力[3]。
通过对比分析煤、焦炭、半焦炭、原油、成品油出口总额情况和人民币汇率走势,我们发现在这几年人民币不断升值前提下,以煤、原油为主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在逐渐下降,尤其是煤的出口,2009年的出口仅达到2008年的45%,而以焦炭、成品油为主的工业成品或半成品的出口却一直在稳定增加(除去2009年焦炭出口是受出口关税和国际市场低迷等原因锐减),采掘业的出口结构已逐渐向工业半成品、成品方向转变。
3.2 人民币升值使进口商品更便宜,有利于扩大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进口
以石油行业为例,高铁梅(2006)通过不同的回归模型及方差分解模型来验证石油出口价格、利润边际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指出石油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元价值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又在很大程度上是盯住美元的,2005年的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就是对美元的升值,石油行业的出口商品价格在五月份达到稳定,汇率对出口价格指数的影响在45%左右,同时世界需求对石油行业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指数达到18%左右。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进口石油在石化产品中占了很大一块成本,当人民币汇率上升1%,石油行业的利润边际会上升1.12%[3]。正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使进口商品更便宜,所以有利于初级产品进口,2008年我国的煤以及原油进口额分别比2007年增加44%、62%,而对于以铝材为主的工业成品的进口却日趋下降,2009年的铝材进口额比2008年减少19%。
3.3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加大采矿业对外投资的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我国石油、冶金、有色、化工、地矿等
部门的矿业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已到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及我国周边地区的40多个国家(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洽谈合作勘探开发矿产资源事宜,并在其中的一些国家已进行了矿产勘查开发活动,实际投入资金或技术、人员入股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项目近20项,累计投资近十几亿美元。在2007-2008年,人民币处在一个相对的低谷,我国采矿业对外投资一直在50亿美元左右徘徊,而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创新高的2009年里,我国采矿业对外投资规模却在大幅度的增长中,达到了133.4亿美元,为2008年的2.29倍。
3.4 采掘业资源性原材料价格相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后滞性
由于我国对水、电、煤等基本资源性原料价格实行国家控制,人为地压低了国内资源性原材料价格,在汇率低估的情况下,进口价格会高于实际价格,造成国内外价格差距拉大。在汇率调整不到位的情况下,对我国国内资源性原材料价格进行调整,使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会造成我国资源性原材料价格调整幅度过大,对我国企业出口形成壁垒[4]。同时,国内资源性原材料价格低廉和国内外价格差距拉大也为跨国公司实行内部转移定价和压低资源类制成品价格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让我们错估了汇率升值的幅度,对采掘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4.1 增加采掘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实现采掘业产品出口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掘业的技术进步主要是依赖于技术的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在改革开放初期,国际资本对提高采掘业生产率,促进采掘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国内市场的开放并没有换来等额利益的技术,国内采掘业企业并没有掌握外国的核心先进技术,反而限制了国内采掘业企业的发展,导致了中国采掘业本土企业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引入成本降低了,因此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造,可有效提升企业独立创新能力。同时政府制定相应的完整产业链关联综合利用方案,充分综合开采、利用资源,鼓励企业对初级产品的精加工,附于高技术含量,大力实现出口结构升级。
4.2 积极进口初级必备矿产,建立资源储备机制
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初级矿产相对而言更加便宜,这对我国矿产的进口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我们需要什么矿产,就进口什么矿产,而现在进口则是建立必要的资源战略储备。以石油为例,我国已经选择了镇海、舟山、大连、黄岛为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作为第一期的石油储备,后期的石油储备正在科学地规划中。石油储备的建立,既可以增强我国抵抗国际油价波动的能力,又可以解决我国大量外汇储备闲置的问题,使外汇储备由资金储备向战略储备平稳转移。
同样,我们也可以建立铁矿、铜矿、铝土矿等资源储备,在国际市场中,低价进口,大量储备,做到有备无患,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化对采掘业进口的影响。
4.3 持续鼓励国内资源企业“走出去”
从全球采掘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参与主体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愈发重视这一领域。其中,发展中国家投资采掘业的步伐尤为迅速,从1989-1991年间的年均2.45亿美元迅速增至2003-2005年间的年均37.23亿美元,增长了15倍;同期,发达国家的采掘业投资也从年均92.35亿美元增至年均416.34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采掘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仍然偏小。2005年中国采掘业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采掘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1.4%和3.6%,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分别为8.3%和5.5%)[5]。因此政府应持续鼓励以中石油、中石化、中信矿业等国有大型矿产企业积极走出去,参加国外矿产并购,这一路径虽然取得明显的成效所需时间相对较长,但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背景下可以让企业规避风险,可以更加稳妥地向前发展。
4.4 积极推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国内资源价格与国际价格不统一,无法形成联动。以石油为例,只有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才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虽然石油是我国垄断资源,与我国国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价格不能随意变动,但我国毕竟是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大国,这种体制就形成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种商品,两种价格的现象,这不利于石油企业以及石化衍生企业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应尽快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形成资源产品价格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价格的作用;打破资源行业垄断价格,实现市场对价格的有效调节;加强政府监督,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从而为资源价格改革创造有利条件[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R].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43-136.
[2]史业新.采掘业资产国际评估指南(2005) [J].国土资源情报,2007(10):8-13.
[3]曹宝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典型行业出口价格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28-34.
[4]于立新,杨婧.人民币汇率与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协调[J].国际贸易,2006(8):54-57.
[5]吴戈.我国采掘业对外投资行为分析[J].中国商界,2008(7):138-139.
[6]李鹏飞,江飞涛.人民币汇率改革对资源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经贸导刊,2010(22):20-21.
F407.1;F830.73
C
1672-6995(2012)07-0048-03
2012-02-28
毛成栋(1984-),男,山东省梁山县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实习员,工学硕士,主要从事预算价格标准制定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