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浅析

2012-01-28 04:22陈丽新吴尚昆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年7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煤炭资源煤炭企业

■ 陈丽新/吴尚昆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浅析

■ 陈丽新/吴尚昆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我国煤炭资源形势:总量丰富,分布不均衡;“十二五”期间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变;“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格局依然存在。煤炭产业布局基本发展思路:稳定开发东部地区、重点开发晋陕蒙区、积极开发西南区、适度开发甘宁青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鼓励建设煤炭资源大基地、大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相关企业合作;提倡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鼓励煤炭企业向集约化、多元化、安全生产自动化发展。对我国煤炭产业布局的建议:进一步理顺上下游关系,推进煤炭定价市场化;通过煤炭企业联合重组,提高煤炭工业应对周期变化的能力;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开展煤炭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政策引导。

煤炭;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1 我国煤炭资源形势的基本判断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能源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对我国煤炭资源形势进行基本的判断。

1.1 煤炭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衡

煤炭资源总量丰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截止2010年底,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13411.88亿吨;其中炼焦用煤查明资源储量2941.43亿吨。

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具有西多东少、北丰南贫、相对集中的特点。煤炭资源查明储量中,西部地区占69%,中部地区占25%,东部地区占4%,东北地区占2%。分省区来看,煤炭查明资源储量相对集中在超过千亿吨的蒙、晋、新、陕四省(区),以及黔、宁、皖、滇、豫、鲁、黑、冀、甘、川等超过百亿吨的9个省(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3062.11亿吨,占总查明资源储量的97%(见图1)。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我国90%以上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并且集中分布在晋陕蒙宁地区,占全国保有资源量的68%,而东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十省市煤炭资源仅占全国保有资源量的5%。由于晋陕蒙宁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同时,不合理的开发也可能导致水资源破坏。

1.2 “十二五”期间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我国煤炭生产总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70.3%上升到2009年的77.3%(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数据整理);1978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0.7%,2009年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0.4%,30多年来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仅下降了0.3%(见图2)。可见,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依然不会变。

1.3 “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格局依然存在

煤炭的运输主要通过铁路和水路两种方式,小部分煤炭通过公路运输。由于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决定了煤炭 “北煤南运、西煤东调” 格局依然存在。2010年,铁路煤炭运输以运量达到22.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0.06%。水运以海运为主,港口发运量为6.66亿吨。主要是晋陕蒙的煤炭通过铁路运到北方港口,通过海运到东部和南部沿海省区。

2 我国煤炭产业布局的基本发展思路

基于我国目前煤炭资源的严峻形势,我国煤炭产业布局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全国煤炭资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稳步推进大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在此前提下,通过对未来我国煤炭资源消费需求预测,综合考虑我国煤炭运输能力和水资源分布情况,为确保煤炭资源供应安全,提出了煤炭资源稳定开发东部地区,重点开发晋陕蒙区,积极开发西南区,适度开发新甘宁青区的煤炭产业布局的基本发展思路。

2.1 稳定开发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近年来大部分省区的煤炭开发强度较大,使矿区乃至地区的煤炭均衡生产期大大缩短,另外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煤炭需求量持续增加,致使煤炭资源的供应缺口逐步增大。另一方面,该地区煤炭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开发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优化和设备的技术改造,同时还要做好东部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区治理,保护耕地。

2.2 重点开发晋陕蒙区

晋陕蒙宁规划区担负着供应本区和调入区煤炭需要。中国煤炭供应地70%以上集中在晋陕蒙宁等主产区,“北煤南运、西煤东调”压力加大。近年来煤炭勘查进度快,储备了大批可开发的煤矿,煤炭开发条件好,适合建设大型和特大型露天矿和矿井,坑口电站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基本具备,可以扩大开发规模。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煤炭大规模开发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

2.3 积极开发西南区

西南地区煤炭资源后备储量相对充足,而西南煤炭资源的70%集中在贵州,2011年,贵州省原煤产量累计完成15600万吨,精煤产量1532万吨。贵州地区具有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一是煤炭资源开发具有一定规模,原煤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二是通过体制改革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引进优强企业,由原来单纯依靠省内四家煤矿企业的模式,转变并形成以国有大中型骨干煤矿企业和具有实力的其它所有制企业联合开发的格局,实现煤炭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加大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投入及采掘工艺的升级改造,确保煤炭资源高效开采;四是煤炭企业陆续开始启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有关项目的开发建设,一批利用煤矿瓦斯发电、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投产,煤炭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因此贵州煤炭资源的合理高效开采对西南地区煤炭资源的供应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交通运输、电厂配套煤矿建设、煤田地质勘查程度和精度等问题。

2.4 适度开发新甘宁青区

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省区预测资源储量较大,但交通条件不便,要求建设规模较大,并需配套转化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部分国内大企业集团已介入开发,大规模资源开发尚未全面展开。适时推进煤化工、煤炭、煤电等资源开发力度,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推进煤矿技术改造,走安全、高效、节能的新型煤化工工业格局,实现煤炭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变,大力发展煤炭下游产品,逐步实现大规模规范开采西部煤炭资源。

3 我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我国目前煤炭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是煤炭生产不能有效适应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大型煤矿供给能力不足,中小型煤矿与大型煤矿并存成为我国满足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煤电两个行业间“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的纷争,使得价格这一调节煤炭供需的机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价格扭曲,安全事故有逐渐由过去的中小煤矿向大型煤矿发展的趋势,大型和特大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针对我国目前煤炭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进一步理顺上下游关系,推进跨产业的联合,进一步拓展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多条节能环保产业链共同发展,提高煤炭工业应对周期变化的能力,合理扩大生产规模。

3.1 鼓励建设煤炭资源大基地、大集团

推进大型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和上下游产业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煤炭工业结构,构建稳定的煤炭供应体系。重点建设13个煤炭大型基地和98个重点矿区。通过资源整合积极推进晋陕蒙宁、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跨行业、跨省区、跨所有制的上亿吨的大型企业集团。严格办矿准入标准,坚持“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的工作方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全面提升办矿水平。

3.2 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相关企业合作

加强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的联营与合作,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3.3 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已成煤炭工业建设的主旋律

国家鼓励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鼓励煤电联营,建设大型坑口电厂;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等。

3.4 煤炭企业向集约化、多元化、安全生产自动化发展

大力发展煤电、煤电铝、煤化工、煤建材、煤焦化、煤气化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鼓励煤炭企业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实现煤炭就地转化,大力开发煤炭气化、液化和焦化产品,积极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煤炭企业正全力将企业做“大”做“强”,煤炭产业链将延伸至电力、焦化、铁路、煤化工、电解铝等,优化了产业结构,成为引领多元化发展的先行军。

4 对我国煤炭产业布局的建议

为实现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构建“海陆统筹、区域联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大中小型矿山企业合理分布、集约高效”的绿色矿业发展格局,根据我国煤炭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对我国煤炭产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4.1 进一步理顺上下游关系,推进煤炭定价市场化

煤炭价格的确定,要坚持供需双方协商定价的基本原则,任何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干预企业自主定价。改变以往政府主导的模式,坚持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导配置资源;倡导煤炭企业与电力等行业建立长期合作,依法签订买卖合同,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动煤电联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中型煤炭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

4.2 通过煤炭企业联合重组,提高煤炭工业应对周期变化的能力

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产权联结改造中小型煤矿,培育8-10个生产规模50兆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构建4-5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亿吨级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坚持提升煤炭产业结构层次,坚持煤、电、化、运一体化经营。坚持在有条件的矿区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变输煤为输电;坚持煤炭企业与临近电厂联合重组,实行煤电联营,变输煤为输电。坚持建设大型煤炭气化、液化、焦化基地,构建煤化工产业链,向社会提供洁净能源和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区综合利用。最终形成3-4个原煤产量超过亿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5-6个产量超过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淘汰落后的中小煤矿,通过联合重组、改造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煤矿,提高我国煤炭生产集中度和煤炭稳定供应能力。

4.3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开展煤炭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把煤炭洗选加工作为洁净生产的重要措施,加大煤炭洗选力度,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低热值电厂和积极发展焦化产业,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延伸和拓宽产业产品链条。对煤矸石进行资源再生转化利用,不断推进瓦斯气开发利用,大力实施矿井水复用工程,以产业循环式组合,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4.4 政策引导是我国煤炭产业布局调整的关键环节

煤炭产业布局的调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但目前一些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煤层气开发利用缺少国家统一规划、政策扶持力度不到位、勘探开发资金投入少且分散、输气管网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可再生能源成本比常规热电(主要是燃烧煤炭)技术成本高,只有通过政府补贴和优惠的电价措施,可再生能源发电才能与煤电竞争。从我国目前煤炭资源产业布局的现实情况看,未来国家将强化政府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一体化的跨行业企业集团,因此能否持续不断地完成对国内外煤矿资源和下游企业的并购重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1]岳福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06-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国土资源部.2008年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通报[R].北京:国土资源部,2009.

[3]王永光.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9.

[4]战彦领.煤炭产业链演化机理与整合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09.

[5]张嗣超,王立杰,郑海平.我国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7(7):115-117.

[6]王琳.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1-22.

F407.21

B

1672-6995(2012)07-0051-03

2012-02-01

陈丽新(1978-),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矿产资源规划、国土资源区域经济研究与国土规划。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煤炭资源煤炭企业
我国天然花岗石临矿产业布局初见端倪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特征研究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魏贤勇: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发展观
环境保护视域下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资源量估算方法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